人·社會·寵物


人·社會·寵物


社會上禁止養狗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到底該不該禁止飼養寵物狗呢?我帶著這個問題,整理這篇文字,供大家參考和權衡。

史學家考證,早在公元前12000年前後,那時人們過著群居生活,在他們周圍經常有類似於現在狗的動物找人類扔掉的骨頭吃,猛獸來了,它們就吠叫報警,慢慢地這種“狗”就跟人熟悉了,有些狗還跟著男人出去狩獵,這就起最原始的寵物犬。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寵物的品類逐漸增多,花鳥蟲草飛禽走獸都有馴服成寵物的,寵物的功能也逐漸地多樣化和強大起來。尤其是寵物狗,既可用來觀賞、娛樂、狩獵、警務和軍務;也可用來陪伴護衛、看家護院、安檢導盲和搜救緝毒;甚至用來進行科學研究、醫學醫藥試驗、影視娛樂演員、雪地雪橇運輸以及航天試驗。寵物逐漸遍及到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

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寵物飼養的歷史同樣悠久。商朝就出土了陶瓷寵物狗的文物。周朝寵物狗的功能就己明確地分開:擔任警戒看家護院的狗叫吠狗,陪同打獵的犬叫田狗,專供食用的犬叫食狗。漢代至南北朝,皇宮內有專門管理寵物狗的官員叫“狗監”,皇宮內鬥狗場叫“狗臺宮”,在上流社會還有人進行寵物狗的交易。唐朝至元朝,皇宮內的宮殿分五坊,其中就專門設立了“狗坊”,在關外冰雪路面上,設立有專門為拉雪橇犬提供休息的“狗驛站”。清朝就有人培育出了世界著名的品種狗,如拉薩犬、北京犬等。

八十年代,我國法律規定,城市內寵物由禁養改為限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中國人民的生活生平顯著提高,中國人民的很多傳統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加上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相繼出現丁克家庭、獨生子女家庭、失獨家庭、單身家庭和空巢老人,寵物陪伴應運而生。隨著寵物不斷市場化,寵場時尚、寵物人氣領域的需求也不斷增加。《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寵物行業的產值規模已達到2024億元人民幣,其中寵物狗消費市場規模為1244億元人民幣,犬類市場規模總數為5503萬隻;寵物貓消費市場規模為780億元人民幣,貓類寵物市場規模為4412萬隻。世界範圍內,擁有寵物家庭佔全國全部家庭的佔有率,中國是17%,美國是68%,日本是38%。2019年我國寵物行業有3000多家公司。截止到2019年10月18日,我國寵物行業共有23個融資項目。

隨著中國寵物數量的增加,寵物行業也迅速的細分:寵物活體、寵物食品、寵物醫療、寵物服裝、寵物窩籠、寵物美容、寵物用品、寵物寄養、寵物中介、寵物平臺、行業機構、寵物媒體等與寵物有關的所有行業都發展起來。就連新希望集團也已經在寵物食品市場發力。

在現實生活和網絡媒體上,很多人都呼籲城市裡禁止養殖寵物,這種呼聲可以理解。但是,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大家庭,要和諧穩定,我認為與其把精力花在禁止養狗的工作上,不如用更科學更嚴格更理性的管理為佳。

人·社會·寵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