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炒鞋市場裡的真真假假


08年的金融危機,起因有很多,一環套一環,但有一個因素是什麼?評級機構沒有盡責,辜負了投資者對於他們的信任。本文還是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00後炒鞋,看看球鞋市場到底存在什麼問題。本文會以簡單通俗的表達方式帶大家以經濟學視角看待球鞋市場裡面的鑑定機構。


00後炒鞋市場裡的真真假假

08年的金融危機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年美國的金融危機,評級機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世界上三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惠譽。這三大評級機構都是美國政府認可的機構。

那麼他們是什麼組織呢?商業組織。那麼商業組織本質是要做什麼呢?就是要賺錢。

但是!但是!狗血的地方來了!

他們要賺錢,但是他們主要利潤是向被評級的公司收取評級費,但他出具的評級報告是服務於投資者的。

有沒有發現問題?

雖然評級機構本質上是服務於投資者的,但是他們的金主卻是投資者所投資產品背後的公司。

那麼從經濟學大師亞當斯密的理論上來說,“看不見的手”會指引方向。人們都是自私貪婪的,會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然,自私貪婪看起來“壞”,不過它本質上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

在“看不見的手”指引下,評級機構做出了符合經濟學的選擇,與“金主爸爸”統一戰線。“金主爸爸”拿出了一些糟糕的產品,評級機構依舊給他蓋上了優秀的章。

巴菲特說過“當潮水退去的時候,就知道誰在裸泳了。”當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原本以為風險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但仔細一看,居然有這麼多“垃圾"在市場裡面,於是這個如同核彈一樣把金融市場給炸翻了。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00後炒鞋市場裡的真真假假

球鞋市場的真真假假

講了金融市場,那麼我們來看看球鞋市場。

球鞋市場也有鑑定機構,主流”毒“,”get“等。由平臺上一個個鑑定師,為消費者提供鑑定服務。

鑑定真假,服務於消費者,同時消費者也是鑑定師的金主。

但是!但是!為啥市場上還老是爆出有假貨問題呢?我們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一下。

鑑定師依據“看不見的手”做出自己的選擇,會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鑑定費是他們的利益來源。

鑑定的球鞋越多,他們獲得的利潤越多。在這個思考邏輯下,是不是就存在,我為了利潤而追求數量而不是質量呢?

由於賦予了鑑定師,判定一個商品的真偽的權利,那麼他的權力如何受到一定製衡呢?由於鑑定是門民間技術,官方是沒有參與的,所以鑑定的標準也沒有。那麼鑑定的結果主要依靠鑑定師的主觀判斷。人的主觀意識是個很玄乎的東西,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那麼我們鑑定的結果如何得到保證?

由於是主觀意識作為結論的導向,在“看不見的手”指引下,就會為了錢而影響判斷結果。那會不會存在鑑定師收錢來幫助一些商家“點石成金”呢?

由於缺少制衡因素,所以人往往會做出一些違背道德的選擇。


00後炒鞋市場裡的真真假假

基於自身利弊來權衡

在“看不見的手”指引下,鑑定師做出判斷依據:

利潤=收入-成本(時間成本,勞動力成本等等)-風險(違約風險)

我們可以從鑑定師的違約(違反道德)這個點來切入。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鑑定師的違約風險太低了。

在金融評級機構裡面,聲譽是很重要的一項資產。在如今的信用社會,如果你沒有信用是很難幫事的。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利用聲譽來幫助鑑定師的選擇呢?

讓鑑定師實名制,貼上他們自己的姓名照片等任何可辨的信息,而且要具有難以篡改的性質。

因為鑑定師如果披著一個網絡ID,那麼他下次換一個不就好啦,當一個ID名聲臭的時候,換一個新的ID,再重新東山再起。

其實現在漸漸很多消費者也對鑑定師表示質疑,原因也很簡單信息不夠透明不夠公開。平臺方對於很多東西遮遮掩掩,讓大家如何信任呢?

想要鑑定師做到盡責盡職,那麼我們就要多從鑑定師角度出發,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同時,應該在每筆鞋的交易裡面抽取一部分錢用來做類似市場救助基金,當出現鑑定誤判的時候,能夠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不受到影響。這樣,平臺方與消費者的關係也可以更加的融洽。

當市場上假貨氾濫的時候,損失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利益,也是鑑定師的利益。因為當人們對於球鞋市場失去信心的時候,不願意再為此出錢時,市場規模縮小,無論真的還是假的都沒人買,鑑定師的鑑定費和其他的“鑑定費”都將隨之縮水。所以願大家都做出最好的選擇吧。


如果還想閱讀關於球鞋和經濟學的內容,可以點擊作者頭像,進行其他文章的閱讀。


00後炒鞋市場裡的真真假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