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語(136)


流年碎語(136)

流年碎語(136)




幫孩子,更要放孩子。走得太近是一種災難,這用在親情上也是沒錯的。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實在有些畸形,我們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這集中反映在兩點上:孩子年幼時,我們把孩子當寶,給予太多的溺愛;孩子長大後,我們把孩子當神,寄予太多的奢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所有中國父母的傳染病、流行病。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可能既不是寶,也不是神,而僅僅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而已。這是我們在如何認識自己孩子上常有的錯覺,此外,在如何擁有孩子上,我們也會常犯一種錯誤,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之物,妄想一輩子抓在手裡。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生活肆意干預,對孩子的意志無端左右,對孩子的做法橫加指責,稍不如意,就痛斥孩子大逆不道,這是很愚蠢的。

幾千年來,王權社會的中國,歷來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權社會的中國,歷來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這種流毒,今天若是改頭換面,以慈愛之名,換一張臉孔大行其道,也是非常可怕的。

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它。更何況,我們堅信,有良心、有真心、有雄心的孩子,絕不可能是沙,而是像漫舞的蒲公英一樣,那是一粒粒飛翔的種子,我們應該允許它們自由地落地、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哪怕我們再也品嚐不到那芳香的果實——這是我們最後的愛意與尊嚴。

流年碎語(1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