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左宗棠

晚清重臣左宗棠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左家塅。生性穎悟,少負大志。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1827年(道光七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而且涉獵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這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

1830年(道光十年),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年僅18歲的左宗棠拜訪長沙的著名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賀長齡,賀長齡“以國士見待”。其弟賀熙齡則是左宗棠在城南書院讀書時的老師,對自己的這位弟子,賀熙齡非常喜愛,稱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後來師生還結成了兒女親家。晚清重臣左宗棠

共5張

左宗棠湘陰的故居

1831年(道光十一年)左宗棠又入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長沙設立的湘水校經堂。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道光十二年),他參加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試,因“搜遺”中第,但此後的6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3]科場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著“正途”進入社會上層,進而實現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幹,得到了包括賀氏兄弟在內的許多名流顯宦的賞識和推崇。

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進京應考,與胡林翼在北京訂交。

1837年(道光十七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主講淥江書院期間,結識封疆大吏陶澍。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落鄉,途中於南京拜見陶澍,後者以一代名臣之尊主動提議讓他的獨子陶桄與左宗棠的長女定婚。[4]不久陶澍去世,左宗棠於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47年(道光二十四年)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並協助料理陶家事務,期間他廣讀陶家藏書,經營柳莊,編成《樸存閣農書》,並對鴉片戰爭予以關注,提出“更造火船、炮船之式”等應對方針。[5][6]

1847年(道光二十八年),左宗棠返回湘陰柳莊。次年湘陰大水,左宗棠賑濟鄉鄰。[5]

晚清重臣左宗棠

  1.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胡林翼向時任雲貴總督林則徐推薦左宗棠,但左宗棠因事未赴任。1850年(道光三十年)1月,林則徐返鄉,約左宗棠於長沙舟中相見;兩人徹夜長談,對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特別是關於西北軍政的見解不謀而合。林則徐認定將來“西定新疆,舍君莫屬”[5],特地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寶貴資料全部交付給左宗棠。後來,林則徐還多次與人談起這次會見,極口稱讚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絕世奇才”,臨終前還命次子代寫遺書,一再推薦左宗棠人才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