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的影響依然佔據主導權

據環球時報獲知由於疫情相關的高度不確定性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率。另外為減輕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全球預計將花費至少10萬億美元之多的資金援助經濟體系;再者疫情的衝擊固然是一個意外,近日各種預言風險事件密集來襲,在市場波動性極高的當下,美國經濟陷入停擺狀態,美國中小型企業遭受重擊,和新興經濟體一樣,歐洲、美國都是小型企業佔多數。此次疫情給歐洲以及北美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疫情帶來的影響依然佔據主導權


總而言之,在全球整個就業市場的總人口中面臨失業,各國是陷入短期而劇烈的經濟衰退,還是出現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的長期低迷,關鍵就在於各國中小等企業的表現;另外各國政府也在迅速採取刺激措施,防止這類企業大量破產。因此疫情好轉和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都有,未來兩個月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近期驅動金價上漲因素將持續存在,市場不確定性因素隨著美債收益率下降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有所減少。

為對抗疫情影響而採取的數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政策可能會證明導致通貨膨脹,這一發展將長期支持金價。由於全球疫情危機,美元已經大幅下跌,但是歐元未見有所下跌反而有走強的跡象,市場已經消化了疫情帶來的衝擊,因此未來幾周內可能保持更大的穩定性。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投融資整體呈斷崖式下跌;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大額融資案例的支撐,投融資整體表現有所回暖。

據媒體透露,隨著全球各主要央行,在本國的公共和民間債務中吸收了越來越高的份額,各國央行將很難保持獨立,未來各國央行直接為政府融資將不再成為問題,但隨著各國開啟大規模的抗疫刺激,債務規模也是出現了急速的膨脹。未來全球的貨幣體系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受冠狀病毒疫情和低油價打壓的市場上購買其認為價值被低估的資產,目前已經拖累整個市場;另外隨著汽油需求已經銳減一半,精煉廠已經被迫採取極端的措施去降低燃料補給,主因價格戰在其他產油國中引起了恐慌,導致茶油大國不得不開始尋求就產量限制達成新的協議。在油價暴跌之際,印度要求國有煉油企業利用油價下跌的機會,購買1500萬桶原油作為戰略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