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创新

人,最宝贵的能力是什么?就是创新力!青年人,创新意识特别强烈,要看到自己这最宝贵的优势,不断培育它,发展它。不要怕被人指责为“幻想”。没有嫦娥奔月的幻想,又哪有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现实?

知识固然重要,想象尤其可贵,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重于知识”。要开创新的道路,关键在于要有新的思路,提出新的问题。还是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李政道也强调说,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好象一个人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摸,那里摸一摸,头脑必须清楚,判断力要强,摸得不对及时离开,摸到苗头,就抓住不放。一旦打开大门,必然是一片光明。

学习与创新

当然,新的思路不可能从天而降,只有勤于积累,不断学习新知,才会水到渠成,灵感随机触发。我国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要想有一个“清如许”的思想头脑,能够提出新的思路,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如饥似渴地去吸取那涌涌而来的“源头活水”。只有“活水源流随我满”,才能“东风花柳随时新。”华罗庚就谆谆告诫自学青年: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搞人家没有搞过的东西,走人家没有走过的路。这就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去学习,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就不可能成为好的科学家。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每事都问个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地来,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英国的牛顿,躺在苹果树下,看着掉下来的苹果,却引起了他深深的思索: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终于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壶里的水烧开了,把壶盖冲得噗噗作响,这也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情,但却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长久的站在火炉旁边,深深地思索其中的道理,后来,他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要想打开祖国医学的大门也必须使用“问号”这把钥匙。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质疑而渐释疑的过程。问题激起好奇心,怀疑推动求知欲,旧的疑点解决了,新的疑点又产生,迫使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追求。

学习与创新

学习祖国医学,当然首先要认真继承,但继承毕竟是为了发扬,学习正是为了创新。要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就必须师古而不泥古,尊重古人而不迷信古人。

经典著作,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很值得深入研究,认真继承,但也不能看作句句金石,字字珠玑。如果脱离临床实际,穿凿附会,随文敷衍,以经解经,死于句下,束缚思想,又有何益?善学者则着重掌握其精神实质,特别是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重要观点和思路,诸如天人相应观,整体恒动论,治未病的思想,辨证论治的原则等等。

历代医籍中,发皇古义而融会新知者,固然很多,但陈陈相因,泛泛空谈者,亦复不少。有的还存门户之见或主观臆说。如果不加思索地兼收并蓄,必然思路不清,难以运用。善学者则重在观其新意,猎取其新知。对于有争议者,则以临床验证来判是非、定取舍。我们既要看其是否“言之有理”,尤其要看其是否“行之有效”。理论来自实践,理论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只能以事实来修正原有理论,决不能迁就原有理论而漠视事实甚至歪曲事实。例如温病学派感于用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贻误病人。于是深入研究温病,认为温为阳邪,化火最速,最易伤阴,所以治疗温病贵在辛凉清解,保津养阴,治法一变,救人无数。实践证明理论正确,所以温病学派大行。然而,“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常规论治,对有些温病就不适用。洪子云教授在救治“乙脑”病人中发现,病人传变迅速,甚至发热伊始而斑疹显露,恶寒未罢而神昏痉厥已成,若循卫气营血常规论治,必然延误病机,甚则莫救。因此必须严格把握疫毒深入营血之病理特性,不论表证有无,概以大剂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或兼熄风,或兼开窍为治,才能取得里和表自解的效果。

学习与创新

祖国医学的历史,就是在继承中不断扬弃,在扬弃中不断创新的发展史。《难经》独取寸口的诊脉法,较之《内经》三部九候的遍诊法,更加切合实用,于是遍诊法日渐被淘汰,而脉诊寸口则沿用至今。《内经》的“心主神明”之说,与事实不符,故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还详细阐明“灵机不在心在脑”,符合事实,言之成理,故为医家接受。吴又可创杂气致病说,是对《内经》六淫致病说的重要补充。仲景创六经辨证,则是对《内经》热论的重要发展。温病学派不拘于伤寒之说,更是重要创新。金元四大家继承歧黄仲景之学,各树一帜,不也是重要发展么?解放以来,对祖国医学进行系统整理,逐渐形成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中医辨证学、中医治则治法学以及中医养生学、中医心理学等等,难道不是对祖国医学的重要发展吗?利用现代科学的手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肾、脾本质的探讨,对攻下、补益、活血等治法的研究,对不少中医方剂和药物的实验,难道不是推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么?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祖国医学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除了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外,没有形成勇于创新的学术空气,没有培养出成千上万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医的青年,一定要培养自己最宝贵的创新能力。

马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