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我們都知道氣大身,生氣對我們身體會受到影響,但是眾多的心理學家實驗證明,適當的生氣不僅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還會讓我們邏輯思維更加清晰,孩子生氣發怒還利於孩子智商的提升?著名詩人劉禹錫就在生氣的時候揮筆成就千古經典《陋室銘》,你對孩子生氣發怒是怎麼看的。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生氣發怒其實是我們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和表達,是自己的事情沒有達到自己心中要求和期望。對於孩子發怒的原因無非就這三種。

1. 當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理想的分數。

2. 當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學校遭受欺負和委屈時。

3. 家長答應孩子事情而沒有做到的時候。

發怒是我們情緒的一種負面表達,也是一種正面的情緒的開始。孩子的生氣和發怒無非就這樣這三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去引導孩子發怒的情緒呢?下面我針對做一個分析。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一、當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理想時

特別是在孩子每一次考試後,當得知分數的那一刻開始。有些孩子的情緒就會特別低落,可能這時候孩子還會有發怒的現象。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當孩子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孩子會通過發怒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心中壓抑。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內心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意識學習對於他的重要性,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大家自己有能力也有實力把學習這件事情做的更好。

孩子的性格和脾氣的形成和家庭環境,父母引導還有學校的教育是密不可分,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加孩子對情緒和感情都學會了控制,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去引導孩子釋放孩子情緒的機會。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生氣的時候,作為家長就會千方百計地哄孩子,說給你閉嘴,不準哭,哭了以後就不帥了和不漂亮了等等。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當孩子成績沒有考好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去責罵更不應該去打孩子,那我們應該怎麼去引導孩子這種負面的情緒和孩子低落的心情呢?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不要說:“一天不好好學習,東想西想”你考這點分數對得起誰?你還好意思再這裡哭,不準哭給我眼淚擦乾給我把嘴閉上。你考這點分數讓我把臉都丟盡呢?這種情景是不是現在也浮現在你面前?這樣強制把孩子情緒給壓制回去對孩子傷害是很大,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和智商提升。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法國《健康》雜誌有一期文章中稱:“發怒並不是一件壞事。”當我們發怒處置得當,它不但不會對我們身體帶去傷害,還會幫我們應付各種問題。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正確的做法:

孩子,我知道你學習很用功,你在考試的時候是不是粗心了?我深刻相信你也有能力也有實力比現在做的更好。一次失敗並不代表終生失敗,沒有關係你下次考試認真一點就可以。如果,你沒有考好心裡很委屈,你現在可以大聲的哭出來,我不會責罵你的。因為在你的內心知道它很重要,只有你把情緒表達出來了以後減輕了身上的負擔,你才能更好地前行。

通過正面的引導讓孩子把心中負面的情緒釋放出來,偶爾考試失誤也是很正常的,讓孩子身心愉悅之後,才能放下心中的包袱更好的前行。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舉例:偉大領袖周恩來總理,在舊中國看到外國人在中國領土上欺負中國人,年輕的他很憤怒呢?當學校組織大家談讀書的理想時。有的讀書為了做官,有的讀書為明理。但是,周總理知道不想讓中華民族受到欺負,只有讓自己國家富強起來,所以說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當孩子受到老師批評在學校受到委屈時

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老師作為一名大家長針對犯錯的學生都會進行教育,可能在教育孩子以後,孩子難免會很委屈。同時在和同學玩耍的時候難免會磕磕碰碰和一些誤解總會出現一些矛盾。

當孩子這個時候也心中也有怒氣和怨氣,我們同樣也不應該去責罵和責怪孩子。更不應該當著老師和同學面去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因為這個你在批評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更加委屈。作為家長應該問清事情原委,和孩子分析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對與錯。幫助孩子更好走出負面的情緒,引導走向正面情緒。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正確做法

首先。給孩子說老師為什麼批評你?你想想是不是你有地方做得不對?一起找出孩子的錯誤。然後,告訴孩子應該感到高興,唯獨老師給你把錯誤指出來了,是希望讓你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老師也相信你在以後你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候能更好地處理該事情。

當你在學校受到委屈的時候也不要難過。你可以當作是對你人生中的一次考驗。在你進今後學習道路上你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事情,這是對你人生經歷的豐富是你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們正確的面對,也會成為我們生活中豐富的經歷。

三、家長答應孩子事情而沒有做到的時候

有些時候我們家長會隨口給孩子許下承諾,一旦承諾就是兌現。但是有時候會因為工作的原因,無法兌現自己的孩子承諾時候,這個時候孩子有發生怨氣。

當父母承諾的事情無法完成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給孩子解釋清楚,但是不要經常有這種情況。既然許下承諾以後,我們就應該在自己心中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夠完成和做到。如做不到就不要隨口承諾。

生氣是一種智慧

其實生氣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雖然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鬧情緒,這樣做的人都是很不好,它不僅消耗自己的精力,還影響我們身心健康。同時說明我們定力還不夠,少謀寡斷。不善於處理問題。

每一個人對每一件的事情認知和態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絕對的,“生氣”也是這個道理,就是說大多數平常的情況下,不應該生氣動怒,保持好心情,必須保持好心情。但是在特殊時候和特殊的情況面前偶爾生一下氣也是一件好事情。

什麼是特殊的情況

孩子當你的生命和身體受到威脅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是可以生氣,你是可以去超市和商店摔壞東西。引起大家注意。因為,這是你自己通過生氣來引起大家注意,而從進行自我求救的方式。記住,生命比財產和金錢更重要。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生氣人思路更清晰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專家最新的研究結果證實,適當的生氣可以讓人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當孩子生氣和發怒處理得當,不但不會扭曲人們的思維。還會在你陷入困境的時候給予你幫助。

心理學家設計三個不同實驗,來觀察人在生氣後的判斷力都會受到這樣的影響。在第一個實驗裡,研究人員將試驗者隨機分為兩組,然後激怒其中的一組試驗者,另外一組不做任何處理。

隨後,要求兩組受試者就一份相同的論證材料進行分析,對論點做出判斷。結果發現,生氣的受試者對待問題更具識別能力,更傾向於強有力論點。相反,那些不生氣的受試者對比缺乏很好的分析能力。

接下來,研究人員對兩組受試者進行了第二輪試驗,要求他們對剛才所有的材料的論證結構進行判斷。結果表明,生氣的受試者在此問題上有更好的分析能力。

經過以上兩輪的試驗,研究人員擺脫或打破哪些不善於做出理性抉擇的受試者,採用不同的論證材料進行第三次試驗,結果再一次證實,生氣可以使一個典型的缺乏邏輯判斷能力的人更具有理性。

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適當生氣的更易使人注重事實的真相,同時調動整個集體的力量,激發人們採取正確的潛力,從而有效的提高分析判斷能力。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在現實生活中。“偶爾生氣有利於聰明才智的發揮”我相信大家讀書的時候學習過劉禹錫《陋室銘》,當時劉禹錫中了進士後是太子賓客,加上禮部尚書。自從得罪了當朝權貴和寵臣,官位被貶到地方以後按當時規定,他本應該住三間三廈的官邸。當地知府見是貶官就為難他,半年之間讓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這首詩就是在生氣的時候創作出來的,當時這首詩轟動了朝野。同時他也被後人稱為“憤怒詩人”。

所以綜合以上觀點,適當的讓孩子發怒,可以讓孩子思維更加清晰,更具有邏輯思維能力。

但衝動是魔鬼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生活中也會有這麼一句話,衝動是魔鬼。在衝動時候做出的很多決定和事情都會讓我們後悔。雖然發怒有助於我們思維邏輯的清晰,但是發怒的時候容易衝動這時候最容易失去理性,而從減弱我們判斷力,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在衝動時候做出任何決定。研究表明,人在生氣的時候我們會更加註重實際結果,當排除不必要干擾的時候,因而可以幫助人們,尤其是平素缺乏理性思維的人做錯更好的選擇。

所以當孩子生氣和發怒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用哄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我們應該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去發洩自己的情緒。當我們長大了,不要相信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因為他會對我們身體的健康有傷害。不要咬碎了牙往肚裡咽。因為氣蘊丹田,怒行六脈,這是對健康不利的。

發怒傷身,孩子發怒利於思維能力提升,劉禹錫一怒成就《陋室銘》

作為平凡人,喜怒哀樂是我們情緒,不生氣是不現實的。但是,總生氣也是不好的。因此我們少生氣控制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少生氣有利於我們思維判斷能力的提升。

同時也不要動不動就生氣,如果生氣能把事情辦好,生氣能給你身體帶去健康,那你就盡請的發火。記住,發火不要太大,當你實在忍不住的時候,該生氣就生氣,

所以孩子偶爾發脾氣,發怒未必是一件壞事,同時還有利於孩子智商的提升。教會孩子控制情緒,也是孩子健康成長和思維清晰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