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生命奧祕博物館—翻車魚

​​保護野生動物 |走進生命奧秘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公益課》這一期保護野生動物走進生命奧秘博物館,介紹水生野生動物—翻車魚。這是由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隋鴻錦教授為總顧問與作者王曉民等共同完成的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普項目,我們走進遼寧大連金沙灘、江蘇周莊和四川成都生命奧秘博物館,通過採用生物塑化技術製作動物標本,來介紹生命科學知識,瞭解保護野生動物常識。

走進生命奧秘博物館—翻車魚


05

保護野生動物—翻車魚


翻車魚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是硬骨魚綱,翻車魨不是一種魚,而是一個科的總稱:包括3屬共5種魚。其中,翻車魨屬包括翻車魨(Mola mola)、拉氏翻車魨(Mola ramsayi)和隱翻車魨(Mola tecta)3種。該科還有矛尾翻車魨(Masturus lanceolatus)和斑點長翻車魨(Ranzania laevis)兩個種。分佈於棲息於各熱帶、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中國沿海均產 。


走進生命奧秘博物館—翻車魚

翻車魚為什麼沒有尾巴?

翻車魚身體的後部幾乎難以稱其為尾巴,對遊動幾乎毫無用處,它起的作用很像一個舵。有人認定是後天所為,其實翻車魚的尾巴天生就是這樣,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翻車魚捨棄了尾柄,這才導致它們的尾巴成了今天的樣子。

走進生命奧秘博物館—翻車魚

翻車魚為什麼喜歡曬太陽?

翻車魚能和諧地拍打長長的背鰭和另一邊的臀鰭,就這樣交替使用兩鰭在水中游泳。它的拉丁名字“翻車魚”是瑞典自然學家林納命名的。翻車魚因人們經常看到它身體側翻浮於水面,就像翻了車一樣而得名。實際上它是在曬太陽,在英語當中它被稱作是sunfish,原因就在於它長時間在冷水中尋覓食物,需要曬曬太陽給自己的身體升溫。翻車魚雖然體型巨大,但是主要吃的東西就是些水母,所以對他們來說,每天就是追隨水母的行蹤,從深海上浮到淺海遊,從淺海下探到深海,用盡全部力量,使勁擺動那個薄薄的尾巴,努力躍出水面,然後側過身體,讓自己重重地平躺著,落到了水面上。另外這樣做也可以清除一下身上的寄生蟲方法之一。

走進生命奧秘博物館—翻車魚

翻車魚為什麼正在面臨人類的威脅?

翻車魚體型大,是最大的硬骨魚類,成體通常重250千克至一噸,最大可達3.3米、2.3噸。翻車魨的皮厚,腹部皮膚層厚可達7.3釐米,而且富含大量網狀膠原蛋白,表面為一層細齒和粘液覆蓋,非常粗糙。翻車魨的肉質非常差,其皮下是厚厚的膠質層,成年個體中膠質層的含量可佔全身總重量的44%。但是,有些人類不嫌它難吃,把它製成了美味佳餚。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翻車魨評定為易危物種,它需要人們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