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暖风习习朗读音频
文 | 张冉
午后,女儿已进入甜甜的梦乡,家里终于可以稍安片刻。我也可以好好享受这安静清凉的午后时光了。
悠然自得的坐下来,捧起一本书,猝然从夹页落下一张黑白照片,散发着浓浓光阴的气息,抚摸着泛黄的边角和斑斑点点的印迹,冗长的回忆,缓缓从指尖划过……
“大礼堂前的操场,绿草茵茵,生龙活虎的士兵,摸爬滚打,白杨树上的蝉鸣,声声入耳,衔着草根的孩童,捉着蚂蚱”……
那年,那人,那事,仿佛就在眼前。
那年,我出生在部队大院,因为父辈的原因,自幼就接受军营的熏陶。我们听着军号声长大,起床、吃饭、上学、睡觉,以至于不管多少年后,只要一听到军号声,就能准确判断出是起床号还是熄灯号、是冲锋号还是紧急集合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吧。每天清晨六点,当起床号响起,父亲都会整好着装,跑步出门,带队出操。但经常跑着跑着,队列中就会传出偷偷的笑声,回头一看,整齐划一的队伍后面,不知何时多了个“小尾巴”,正满脸通红、煞有其事的跟着喊“一、二、三、四——”。
2007年,当我晋升国家一级篮球裁判 “莱格尔跑”体能测试时,同考师兄陆续被亮牌淘汰,而我却咬牙坚持到最后,顺利过关。面对他们的诧异,我厚颜回了句:“底子厚”。
那时,在那里,父辈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一根看不见的红线彼此紧紧相连。这里汇聚着天南地北各种语言,山东话、广东话、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可我们却异口同声说着“标准”的“普通话”。每到饭点,邻居阿姨们都会操着这统一的“普通话”喊,“国栋”“建华”“爱民”“海燕”——来家吃饭喽!
若干年后的发小聚会上,再喊出这些刻下时代烙印的名字,顿时倍感亲切,似乎觉得时光在倒流。却又相互打趣,不能再装嫩啦,一喊名字就暴露了年龄,已迈入大叔级别啦。
那时,在那里,发小伙伴亲密无间,经常相约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跑到大操场撒野疯玩;相约去后山坡戏弄炊事班养的猪或是偷摘秧架上的豆角和丝瓜;相约一起去服务社买桔子汽水,你一口我一口分甘同味;相约夏日傍晚吃完饭带上小马扎去看露天电影,常常是你帮我占个位置,我给你带个苹果。
跟着解放军战士们一起看电影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开场的前奏,必定是高唱军歌,“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团结就是力量”……歌声嘹亮,振奋人心,而坐在家属区域的我们,无论年纪大小,也仿佛天生就有艺术“细菌”,摇头晃脑跟着唱得有模有样。
伴随着黑白色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那标志性的五星灿烂,电影正式开始了。经典战争影片总是令人难忘,“地道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战斗英雄是战士们的榜样,但像“小兵张嘎”、“海娃”、“潘冬子”等儿童英雄更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偶像,经常在游戏中“披枷戴锁”的扮演剧中人物,也经常为了谁演好人谁演坏人打架哭闹。一句句经典台词,更是过耳不忘:“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付钱,吃你几个烂西瓜还要钱?”…… 这些经典台词有的极富喜剧效果,有的充满劳动人民智慧,有的成为展现革命英雄气概的代名词,伴随着一代红色革命题材的电影,逐渐深入人心。
那年,夏末。起床号之后,大喇叭就开始转播电台新闻。新闻主播的声音不疾不徐,可我们却急匆匆地穿戴整齐,急匆匆地吃过早饭,又急匆匆地穿过办公区,在卫兵的注视下,第一次独自走出大院门岗。
部队没有学校,上学需要步行两公里左右的地方小学去上。
和其它孩子不同,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大多全是军人,基本无暇顾及孩子,总体上重于教而疏于管。所以我们这些孩子的标配就是脖子上挂着钥匙,肩上跨着绿色帆布包,相互结伴上学、放学,东家进西家出地到处乱窜,到了饭点不回家大人也不会出来找,完全是在散养模式里自由生长。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弱势群体。或是跟随父母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学校转去另一个学校,成为流动儿童;亦或远离父母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缺少普通孩子应有的关爱。只是在那个年代,这个特殊群体的弱势因其军人家长的职业身份被掩盖了,甚至在考虑到政治因素时被忽视而至被美化了。的确如此,我们也曾在昂首走进那镶嵌着红五星的大门时,引以为傲的挺起小小胸膛;也曾在走过庄严的值勤岗哨时,向首长视察一样给卫兵敬礼致敬;也曾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里,从书包里掏出宝塔糖、钙片、维C等这种只能在部队卫生院开出来的“零食”。当然,在这种教育背景下生成的性格特质,正直、善良、勇敢,对理想执着,对困难坚忍,对敌人蔑视,对亲人挚爱,绝不背叛父母教诲,从不忘记红色初心,也成为了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那时候,时间过得很慢,总是盼着放暑假可以去乡下奶奶家下河洗澡,上山逮鸟;那时候的墙很矮,踮起脚就能接过邻居阿姨手中盛着饺子的白瓷碗;那时候的院子并不宽,只够种一棵枇杷树,但抬起头看天地,方方正正,心无杂念。但是长大,似乎都藏在不经意间。不经意的和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还有过去的自己,挥手说再见。
时间的指针经过了七十年的风雨历程,再次指向了“10.1”刻度。时隔三十年,再次有幸故地重游,却恍然如梦,一切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师部大门被青岗石修缮得焕然一新,持枪卫兵,威严神圣,宛如一座壮美的青铜雕塑;那条笔直的林荫道依然可见,两侧的白杨,已经长得很粗壮了,路却没有记忆中那么宽了;一排排的官兵宿舍新楼矗立,年轻的小战友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明亮宽敞的食堂里丰富的食材令我想起当年铝饭盒里红烧茄子的味道;天空和三十年前一样蓝,大礼堂还保持着原来熟悉的样子,上方的红五星依旧鲜艳醒目、熠熠生辉……
祖国巨变,日新月异。如今,虽然年已不惑,但仍然热爱我们的人民军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平年代,祖国无战争,但是军人有牺牲。边防官兵的每一次巡逻,都要挑战大自然的无情;维护世界和平的蓝盔英雄,奔波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奋斗在反恐第一线的战士,英勇无畏与恐怖分子一战到底;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大火吞噬了消防官兵们最后的军旅时光……
战争并未远去,和平的背后只因有他们,只因有这群“最可爱的人”抵挡住了所有的风霜雪雨,我们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正如歌中所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请不要忘记他们——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捍卫者、守护神。愿他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閱讀更多 徐州泉山檢察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