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和平改朝換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在中國曆代的統一王朝之中,王莽所建立的新朝顯得十分的特殊。首先,在中國歷史紀年表中沒有它的位置,而是把它包含在漢朝的歷史紀年中;其次,《二十四史》當中也沒有屬於新朝的一部專史。在東漢班固的《漢書》裡,把新朝皇帝王莽列入了通常屬於“亂臣賊子”位置的《列傳》的後面。那麼,新朝的歷史地位為何會如此不堪?寓意求新的“新”國號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巨大的諷刺呢?

開創和平改朝換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新朝特殊的歷史地位

從歷史事實層面上來說,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擁有為後人所忽視的非常特殊的歷史地位。那就是王莽取代漢朝,建立新朝,開創了中國曆代王朝中和平改朝換代的先河。在王莽之前,想改朝換代都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戰爭風暴,包括商、周、秦、漢都是靠打天下得來的。王莽之後,改朝換代從形式上來說基本上是不流血或者少流血的宮廷政變的結果,比如後來的魏、晉、隋、唐、宋等,天下都是前朝的皇帝“奉送”的。那麼我們說,靠真刀真槍打天下的陽謀可以建立王朝;靠搞陰謀,搞政變,靠收攏民心,也能夠建立王朝。

開創和平改朝換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漢朝後期的日漸衰落

漢元帝劉奭(shì)在位期間,十分喜歡大赦天下,動不動就大赦天下,結果造成真正的壞人變得有恃無恐;再加上漢元帝喜歡賞賜,動不動就賞賜手下人,這都是需要大量錢財的,結果造成天下賦役繁重,所以從漢元帝開始,漢朝就由盛轉衰了。漢元帝與皇后王政君的關係不好,等到漢元帝死後,其子劉驁繼位,是為漢平帝。這個時候的太后王政君不給漢平帝實權,那漢平帝倒也落得清閒,開始了風流快活的生活,及其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王政君又重用自己的兄弟、子侄來把持朝政,這就出現了漢朝一種奇怪的政治現象——外戚專權。天下雖然還是姓劉,但是管天下的已經姓王了。

開創和平改朝換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王莽的道德楷模形象

王莽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但因為父親王曼死得早,所以並沒得到家族的榮光,沒有封侯晉爵;而且他和那些驕奢淫逸、聲色犬馬的堂兄弟們不同,王莽簡直是仁、孝、禮、義、廉、讓的典型。史書上記載說王莽孝順母親、尊敬嫂子、撫養侄子;而且遵循周禮,手不釋卷,博學多聞;喜好結交社會賢達,不與紈絝子弟為伍。有一次王莽的大伯父大將軍王鳳病重,王莽比王鳳的親生兒子還孝敬,數月衣不解帶服侍王鳳,就在彌留之際將王莽託付給了皇后王政君,之後王莽做了黃門郎,開始了他的仕途。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王莽和王政君合謀擁立9歲的劉衎(kàn)為皇帝,這就是漢平帝。由王莽來總攬朝政,此時的王莽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隨著王莽權位的不斷上升,他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道德形象。依然是那麼的克己、奉公、守節,甚至有時做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舉措,從而聚集起了超高的人氣和聲望。比方說,當時的地主豪強們都會豢養大量的奴婢,奴婢的地位很低。但是王莽不同,當時他的次子王獲殺了一個奴婢,按照當時的法律就是繳點罰款就了事了,可王莽卻逼令他的兒子自殺了,一命償一命,大家可以想象這會給當時的社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再比如說,當時的王公貴族們都在兼併土地聚斂錢財,而王莽不僅拒絕朝廷的賞賜,還把自己的土地分給窮人,每到災害的時候還傾其所有用以救災。我們可以來看看當時朝中的形勢,幼主漢平帝劉衎,老資歷的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外戚王氏一族權勢顯赫,堪稱道德完人的王莽總掌大權。當時的社會形勢,漢朝的統治江河日下,政治腐敗,百姓困苦,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可以說當時的政局方向就是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開創和平改朝換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王莽以五德理論得民心

王莽大肆宣揚一百多年前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和五德終始理論學說,認為天子是上天派來治理百姓的,如果天子不合格,上天就會降下災異來警示。而改朝換代則是一種自然法則,就像是五行相生相剋,征伐式的改朝換代就是五行相剋,禪讓式的改朝換代就是五行相生。正因為漢朝的自然災害越來越多,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困難,印證了這一說法,所以老百姓都不在留戀漢朝的舊德,都期盼著新德的出現。正是在這樣人為的背景之下,新的道德楷模——王莽粉墨登場,而且很快速的取代了漢朝。公元5年,王莽廢殺了14歲的漢平帝劉衎,公元6年改立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從公元6年到9年,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名稱,王莽先是成為攝皇帝,也就是具體管事的皇帝;然後成為“假”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最後又正式轉正成為真天子,也就是名副其實的皇帝。王莽宣佈,廢除漢國號,建立新朝,定國號為“新”。

開創和平改朝換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王莽建立了新朝以後,那真的是事事求新,從上打下,從政治到經濟、到文化、到制度等等他全部都要改,甚至是為了求新而求新。比方說,王莽有著濃厚的名號情節,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名、各級爵位的稱號、各地少數民族名稱、以及天下郡縣的地名,王莽沒有不改的。當時相當於省級的100多個郡,有70多個被改了名字;1500多個縣的名字他改了700多個,而且不是隻改一次,而是翻來覆去的修改,有的甚至改了四五次。比如將“西安”改為“東寧”、“無錫”改為“有錫”,這樣改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開創和平改朝換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敗也在“新”

王莽還引經據典,全面改制,稱作新政。王莽將儒家豔稱的周朝作為心中的模範,言必稱周公、事必據周禮、制必據周制,渴望通過這些舊制來教化百姓,使國家得到安寧。我們說歷史已經發展到漢朝了,怎麼可能再回到周朝呢?中國歷史上託古改制的王朝是很多,而且所託之古基本上全都是周朝,但這只是託古並不是復古,這兩次詞差別很大的。王莽看似是一味的求新,但其實只是復古守舊,完全沒有考慮到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王莽的新政不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純屬勞民傷財,激化了各種的社會矛盾,最終王莽失敗了,而且敗得非常悽慘。

想當初,王莽成功的時候,有40多萬全國近一半的讀書人上書為他請賞,8000多人歌頌他的功績,900多位王公貴族勸進;等到失敗的時刻,68歲的新朝皇帝王莽最後的下場,居然是屍身被剁成千段,首級被老百姓互相打砸,舌頭被割下來切碎分食之。那麼王莽迅速的成功之後又迅速的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還是王莽自己造成的,正是由於王莽極端缺乏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亂改革,瞎折騰,使得曾經喜新厭舊的人民,很快就變得喜舊厭新了,人們開始思念劉姓漢朝的恩德,毅然拋棄了不久前還寄予厚望的王莽的新朝。公元23年,新朝在人民起義的戰火中很快灰飛煙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