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内定皇位,宋理宗的皇位价值,体现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上

宋理宗,名赵昀,是宋太祖的十世孙。他的父亲是赵匡胤次子燕王赵德昭德后裔,母亲全氏,家住在浙江绍兴山阴。宋宁宗本来没有儿子,他曾立燕王赵德昭的后裔赵询为太子,但是赵询于嘉定十三年病死。八月,他效仿高宗赵构当年的做法,从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世孙中挑选出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加以教育,作为候选人。次年六月,宁宗选中了高宗赵构的弟弟、赵抦的子嗣赵竑为皇子。赵抦没有儿子,赵竑是宗室过继给赵抦的。

南宋的内定皇位,宋理宗的皇位价值,体现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上

当时的朝中大权基本都掌握在右丞相兼任枢密使史弥远身上。作为皇子的赵竑对于史弥远的独子掌握朝权十分的不满,他的言论被史弥远安插在他身边的耳目所告发,于是,史弥远于是不断地在宁总面前诽谤赵竑,企图要废掉赵竑,另外立他人继承皇位。后来他偶然遇到了赵匡胤次子燕王赵德昭德后裔,在赵竑被立为太子的时间里,他想尽办法把他带回宫中,改名为赵贵诚。

南宋的内定皇位,宋理宗的皇位价值,体现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上

嘉定十四年八月左右,宋宁宗重病,随后病死。这时候的皇位就空了出来。史弥远与杨皇后哥哥的儿子杨氏兄弟相互勾结,欺骗了杨皇后说宁宗遗旨要废掉皇子赵竑,并且立赵贵诚为皇帝。杨皇后知道史弥远的手段向来都不简单,不得不屈服,被迫答应了。为了说明赵贵诚即位的合法性,宣称:"宋宁宗在世的八月份,即已经将贵诚诏为皇子,改名为昀。"宝庆元年正月,赵竑被史弥远迫害致死。

南宋的内定皇位,宋理宗的皇位价值,体现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上

宋理宗是史弥远通过夺嗣政变扶立起来的,他自己也深知道不得人心,因而,他仿效史弥远,推崇理学,以改善他的形象,赢得了士大夫的支持。宝庆三年,理宗下诏称:"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有补治道。朕励志讲学,缅怀典型,可特赠朱熹太师,追封信国公。"这是最高封建统治者首次褒奖推崇朱熹以及《四书集注》,为确定理学思想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

南宋的内定皇位,宋理宗的皇位价值,体现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上

绍兴六年十月,史弥远死,宋理宗亲自管理朝政。他信用史弥远的同党、右丞相兼枢密使郑清之。理宗和郑清之都知道史弥远掌握权势的时候的所作所为非常的不得人心,于是,同年十一月,理宗下诏改明年为端平元年,以表示"更化",又将史弥远的帮凶李知孝、梁成大、莫泽等人贬黜。与此同时,理宗对被史弥远陷害而死的朱熹的弟子李蟠、陈淧以及名士李道传等都赐予官名,并且随后重用真德秀、魏了翁等十余位名士。其中真德秀被认为是朱熹以后最大的理学家,声望非常的高。端平元年,真德秀被诏为户部尚书,后来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魏了翁也受到了重用,先后任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又兼任督视江淮军马,负责长江中下游的全部抗蒙军事重任,然而,最终因为受到了郑清之的排挤,被迫自称生病辞职。

南宋的内定皇位,宋理宗的皇位价值,体现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上

淳祐元年正月,宋理宗下诏将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颐和南宋理学大成的朱熹从祀于孔庙,分别封了他们汝南伯、河南伯、伊阳伯等职位。接着,以王安石为万世罪人,将他赶出孔庙。至此,正式确定了理学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士大夫们纷纷学习理学。理宗因而被修撰《宋史》的元代理学信徒称赞曰:"后世以理学复古帝王之治者,考论匡直辅翼之功,实自帝始焉!"

南宋的内定皇位,宋理宗的皇位价值,体现在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上

中国古代宋朝时期,部分宰相为了朝政的大权,不惜干预皇亲皇室,甚至影响了皇位的继承人。意图谋求选择皇位的继承人,来巩固自己的朝政大权,史弥远便是这样的大臣。宋理宗是史弥远通过夺嗣政变扶起来的皇帝,自然在朝政方面有着极大的权力。这是中国古代大臣维持自己权力的一种手段。也因为史弥远推崇理学,宋理宗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也不少,不仅下诏称:"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有补治道。朕励志讲学,缅怀典刑,可特赠朱熹太师,追封信国公。"还下诏将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颐和南宋理学大成的朱熹从祀于孔庙。即使理宗等人知道史弥远在之前掌握大权时候的所作所为很不得人心,但是他们仍然对他所推崇的理学十分的重视,可见他在掌握朝政的大臣对皇帝的治国之政的影响有多大。而这同时也给宋代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朝廷百官都开始了对理学的态度重视和积极的学习,在中国的哲学史上也是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