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沉浮錄”之------敗走麥城的武聖關羽


“名將沉浮錄”之------敗走麥城的武聖關羽

關羽,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年),死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三國名將,蜀國“五虎上將”之首,諡號壯繆侯,民間稱為“關公”,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關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光復漢室,立下不朽戰功,先後官拜前將軍、襄陽太守,被授予漢壽亭侯。關羽千里走單騎,不戀權貴與榮華,義辭曹操追隨劉備,彰顯他的赤膽忠心;刮骨療毒,談笑風生,彰顯他的英勇神武。關羽死後,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首級安葬於洛陽關林;孫權以諸侯之禮將其身軀安葬於當陽關陵;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歷代王朝十分推崇關羽,尊為關聖大帝,全國各地修建了許多關帝廟以示紀念。

“名將沉浮錄”之------敗走麥城的武聖關羽

關羽的一生叱吒風雲,白馬陣前斬殺顏良、鎮守荊州七郡、大敗猛將曹仁、生擒大將於禁、斬殺龐德於樊城、兵鋒直逼許都。後來遭遇曹魏與東吳夾攻,身邊大將糜芳、傅士仁背棄投敵,最終進退失據,敗走麥城,兵敗被殺。

關羽馳騁疆場,威震華夏,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成就霸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英勇無敵,令敵人既愛又恨,一度讓曹操產生遷都躲避關羽鋒銳的念頭。同時,又因為性格原因,兵敗麥城,為人所害。導致關羽失敗的因素很多,最致命的主要有三點:

“名將沉浮錄”之------敗走麥城的武聖關羽

一、心高氣傲,自負凌人。

建安十九年(215年)一代名將馬超歸降劉備。一向自負的關羽得知後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才幹如何,與誰人可以相比。諸葛亮素知關羽氣傲心高,為了防止內鬥,諸葛亮回信委婉地說,馬超才能過人,可謂一代俊傑,屬於黥布、彭越一類,可與張飛並駕齊驅,還不及美髯公你絕倫逸群。看了諸葛亮的回信,關羽十分高興,把它交給賓客幕僚們傳閱,自豪感油然而生。由此可見,關羽一貫看不起別人,更不想位居別人之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並派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前往關羽駐地授予官印。關羽聽說黃忠地位和自己一樣,十分憤怒,恥於與老將黃忠為伍,不肯接命。在費詩苦口婆心地曉明大義後,關羽才有所醒悟,心有不甘地接受了任命。

“名將沉浮錄”之------敗走麥城的武聖關羽

二、輕慢將領,後院失火。

關羽素來善待士卒,但對士大夫們卻很驕橫。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傅士仁素來厭惡關羽的輕慢態度。這也為後來的敗走麥城埋下了伏筆。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糜芳、傅士仁負責供應糧草,兩人不怎麼全力支援關羽。關羽放出狠話,說回去之後會重重地懲治他們。糜芳、傅士仁聽聞後,都恐懼不安。孫權探聽到這一消息,便暗中派人去勸降此二人,同時他又任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麋芳、傅士仁因懼怕關羽秋後算賬而不戰而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士兵擒拿。後來和長子關平一起被殺害。

三、拒絕聯姻 化友為敵。

為了聯合蜀漢對抗曹魏,孫權派人前往荊州聯姻,為自己的兒子求婚於關羽的女兒。關羽素來看不起孫權等人,同時又是敵國,所以直接拒絕,大呼虎女焉嫁犬子,並辱罵來使。這讓孫權丟了臉面,心生憤恨,決定要派兵攻打關羽,奪回荊州。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曾一針見血地評價關羽,說他不懂統一戰線,對待同盟軍搞關門主義,不會聯吳抗曹,致使自身落敗、蜀漢早亡。

“名將沉浮錄”之------敗走麥城的武聖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