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家發熱哨點診室大部分建成,築牢“防疫牆”還將向居民傳遞公衛理念

182家發熱哨點診室大部分建成,築牢“防疫牆”還將向居民傳遞公衛理念

抗擊新冠肺炎期間,上海社區網底築牢“防疫牆”。3月下旬,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宣佈:在全市117家發熱門診的基礎上,再增加建設1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歷經大半個月,大多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已啟用,今天,記者走訪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單獨通道、隔離休息室、輪值醫生護士……軟硬件皆已到位。作為全市發熱監測體系的“兜底”,未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將成為向居民傳遞公共衛生理念最深入的“觸角”。

哨點診室雖小,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上午10時,記者來到長寧區天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遠遠便看到中心外的空地上,搭起了迷彩帳篷。“今天是帶小朋友來打疫苗對伐?先測個體溫,有沒有出過上海?去過境外?隨申碼也請出示一下。”兩名全副武裝身穿防護服的護士正在預檢,“這裡,其實是我們發熱哨點的第一關。”3月底收到通知後,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要求,各職能部門迅速行動起來。3月30日,原本用於工勤人員休息區和倉庫的裙房裡,小小的發熱哨點診室正式運行了。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跟著指示牌,記者穿過正在施工的二期發熱哨點診室。“這裡正在加緊裝修,預計月底前投入使用,比起略顯簡陋的一期發熱哨點診室,它清晰地劃分了清潔區、緩衝區、半汙染區、汙染區和隔離區,未來將更好滿足常態化需求。”門辦主任侯雯介紹。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診室門口,小臺子上放著二氧化氯消毒液、免洗消毒液,牆上張貼著洗手七步法的告示,還有黃黑兩色的醫療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箱。診間雖小,但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紫外線消毒記錄、就診轉診登記本、發熱病人轉運三聯單等文件也已準備到位。“10天以來,我們還沒有收治過發熱患者,但通過模擬演練優化流程後,已制定升級版的轉診、跟蹤等體系。”中心同步更新就診須知:若患者在預檢處測量的體溫超過37.3度,直接引導至中心哨點診室,由當班醫生詳細問診、流行病調查,若發熱,轉診其就近指定發熱門診就診,電話通知區疾控由當班醫生陪同患者轉院,並做好後期就診信息核實確認。侯雯說,“離天山居民最近的區內定點發熱門診是天山中醫醫院,步行五六分鐘即可到達。”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選派呼吸專長醫生嚴把第一道關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黃浦區的老西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學前街上,不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口貼著醒目標識——“發熱哨點診室”向右指引。為與普通患者通道相對隔離,發熱哨點診室設立在後門所在的迎勳支路上,三塊指引牌指引下,記者來到哨點診室,身穿防護服的醫生和志願者在診室內工作,兩間隔離休息室內整潔乾淨。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輻射6.78萬常住人口的老西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收到建設要求後,立即行動。醫務科負責人孔春輝告訴記者,哨點診室原本是“愛心小屋”,疫情期間改成“呼吸道專病門診”,3月中下旬,正式改建成發熱哨點診室,同時配上紫外線消毒頂燈。3月30日,哨點診室正式啟用,“中心10餘名呼吸專長全科醫師實行輪值,嚴把第一道關卡。”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哨點診室建設好,流程至關重要,儘管迄今為止社區尚無發熱患者前來問診,有備無患的演練已進行幾次。孔春輝說,一旦患者發熱在中心前臺就會被指引,來到哨點診室,如有接觸史則就地隔離,後續檢查付費等環節由志願者輔助操作,同時聯繫區級疾控部門,轉至定點發熱門診。中心副主任張文婷說,目前啟用的哨點診室是臨時點,接下來,中心還將單獨開闢一塊空間,進一步完善發熱哨點診室。

182家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建成,筑牢“防疫墙”还将向居民传递公卫理念

向居民傳遞公共衛生細節與理念

記者從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獲悉,目前182家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大部分已經建成,多個郊區發熱哨點診室同樣建設完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者來說,發熱哨點診室非但是監測網絡布點,更是向社區居民傳遞公共衛生理唸的“觸角”。

長寧區天山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畢芳芳告訴記者,自抗擊非典後,全市布點大量發熱門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次,觸角更延伸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大網‘網眼’變得更密,我們與社區居民距離更近,希望從每一處細節中將公共衛生的理念傳遞給大眾。”接下來,社區也將以家庭醫生為起點,讓更多市民真正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公共衛生健康理念,進一步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築牢社區防控網絡。

採訪中,社區管理者也透露:目前,哨點診室硬件建設標準,受到現有場地、人員、設備等制約,各家只能因地制宜,後續更為細則的指導意見還應跟上。此外,除了篩查出發熱患者外,怎樣承擔最為基礎的診療服務?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如何將哨點診室的體溫測量、流調篩查等環節前置,同時與現有預檢相對隔離,一系列實際操作還需摸索,以期真正公共衛生的網底兜得更密、更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