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当中有着很多消极腐朽的一面,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封建思想开始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一面。

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清朝末年是一个很黑暗的年代,不仅战乱频繁,朝廷面临着倒台的危机,而且在这个时间节点,也爆发了很多的天灾人祸。

在1910年的时候,在当时的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瘟疫,种种迹象表明,这场瘟疫应该就是当时的世界上最为可怕的鼠疫。

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这种可怕的疫情传播的很快,由于东北那个时候铁路交通比较发达,因此这种疫情如果不及时制止,将很有可能传遍全国各地,到时候全国的数千万民众将都面临着这种令人胆寒的疾病。

由于当时的国家腐朽落后,医疗水平极其不发达,所以形势还是极为严峻的,在这样的时刻,就更加考验当时政府的处理危机能力,如果不能对疫情进行有效的遏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日本对东北虎视眈眈,想要通过疫情防治来插手东北的政治,如果当时的中国不能够自主地来防治疫情的话,东北很可能彻底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所幸的是,在当时的外交家施肇基的推荐下,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伍连德被委任为瘟疫调查员,前往东北了解疫情,并且后来经过清政府的同意,在东北展开了疫情的防治和治理工作,当时的伍连德,做了两件令当时的国人极为震惊的事情,但也正是这两件事情,才成功遏制住了当时的疫情,挽救了千千万万民众的性命。

首先第一件事情,当伍连德刚到达东北的时候,他提出要解剖染病的死尸,他的这个要求在当时的中国传统医生以及普通人的眼中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儒家思想当中就有着“死者为大”的思想,古人都是极为尊重尸体的,除非是生前犯过滔天罪行的人,否则死者的尸体人们还是十分敬畏的,而伍连德却提出要解剖死尸,这无疑是很多人接受不了的。

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但是在伍连德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解剖了死尸,通过解剖,他也确定了这次疫情的性质,以及确定了初步的防治措施。

这次疫情的来势十分凶猛,很短的时间内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扩展后死者有很多,尸体堆积如山,一个坟场就丢弃了几千具尸体。这些尸体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病毒肯定会再次扩散,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伍连德在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就提出了焚化尸体的想法,但是这无疑又是一件违背中国封建伦理的事情,中国自古以来甚至现在的许多地方,都继续沿袭着土葬的传统,将尸体焚化这种事情,还是封建社会当中不敢想象的。

好在当时的当地士绅都了解到了疫情的严重性,他们也相信这位来自海外的华人,在经过当地人的支持之后,伍连德上奏朝廷,请求立马焚烧这些染病的死者。

清末此人做了两件事,违背中国封建伦理,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清末的时候,大权在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的手里,载沣也是一位十分了解西方近代文化的人,他出使过欧洲。在伍连德的申请提交上来之后,载沣也认识到了此时疫情的危机,马上就通过了焚化尸体的计划,最终疫情得到控制,千千万万民众的性命得以受到了挽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