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世的同年,一男孩在杭州出生,他長大後為明朝續命200年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即公元1398年6月末,明太祖朱元璋走到人生盡頭,太醫們也無力迴天,雖然他們醫術高超,皇宮有天下最好的藥材,但並不是神仙。奄奄一息的朱元璋,彷彿已經看淡生死,沒有責怪太醫。往事在腦海中一幕幕劃過,朱元璋面帶微笑,喃喃自語:“咱這一輩子值了。”

太醫奉命離開,群臣帶著皇太孫進來,等待皇帝安排後事。朱元璋口述遺詔:“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非常謙虛,且沒有傷感,平凡而偉大。

朱元璋去世的同年,一男孩在杭州出生,他長大後為明朝續命200年

另外,朱元璋囑託文武大臣,要好好輔佐朱允炆,喪禮不可鋪張浪費,一切從簡。在遺詔的最後,朱元璋交代:“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由此可看出,雖沒有遺憾,卻滿懷憂慮,擔心孫子皇位不穩,最大的威脅不是別人,而是鎮守四方的藩王。

打江山困難,守江山更難,朱元璋喜歡讀史書,從中吸取歷代王朝滅亡的教訓。秦朝一統六國,卻如同曇花一現,僅延續十幾年;隋朝國力強盛,開創三省六部和科舉制度,也不過三十八年壽命。身為明朝的建立者和掌舵人,朱元璋不可能不擔憂。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既具備智勇雙全的素質,同時又有赤膽忠心的大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恍惚之間,朱元璋想起漢高祖的詩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不禁感慨萬千。也罷,以後的事情,誰都不能預料,不去想那麼多。

朱元璋去世的同年,一男孩在杭州出生,他長大後為明朝續命200年

片刻過後,朱元璋永遠閉上了雙眼,駕崩於應天皇宮。朱元璋去世的同年,一男孩在杭州悄然出生,他長大後為明朝續命200年,這是朱元璋沒有想到的事情。也許只是巧合,也許冥冥中早有註定,此人功績和名氣可與岳飛齊名,他就是于謙,人稱於少保。

于謙出生時,沒有天降異象,也沒有雷雨交加,更沒有滿屋子紅光,但並不影響他日後的建樹。于謙不是寒門出身,但跟家世顯赫也不搭邊,祖輩當中做官者好幾個,只是到他父親這一輩開始沒落,因為他父親不追求功名,從而隱居在錢塘,過著平淡的生活。

父親不當官,不代表不重視教育,他給兒子于謙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親自教他讀書,希望把兒子培養成才。古代文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想,于謙也不例外,志存高遠,奮發圖強,立下報國之志,想成為文天祥那樣的大臣。七歲那年,一位高僧看到于謙,頓時驚歎道:“他日救時宰相也。”

永樂十九年,于謙進京趕考,一舉中第,從此踏上仕途。五年後,于謙官至御史,恰逢漢王朱高煦謀反,明宣宗御駕親征,順便把于謙帶上。朱高煦傻眼了,自知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直接不戰而降,于謙引經據典,把朱高煦痛罵一番,頭都不敢抬。經此一事,于謙深得明宣宗器重,被派到江西曆練,擔任巡按。

朱元璋去世的同年,一男孩在杭州出生,他長大後為明朝續命200年

于謙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當官,就是為皇帝分憂,替天下百姓辦事。遇到冤假錯案,必定嚴查到底,幾年內平反數百起冤獄。關心百姓疾苦,及時上報災情,請朝廷撥款賑災,深得百姓愛戴。由於為官清廉,不齒於小人為伍,于謙得罪了太監王振,結果被陷害入獄。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于謙入獄之事傳開,官吏和百姓聯名上書,周王、晉王也為他鳴不平,皇帝很給力,釋放了于謙,並讓他擔任巡撫。正統十三年,于謙回到京城,而後晉升為正三品的兵部左侍郎。這一次回京,改變了于謙的命運,同時也挽救了大明王朝,為何這樣說呢?

回到京城任職的第二年,明英宗聽信太監王振的讒言,帶上幾十萬將士,本打算揚眉吐氣一把,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本人也成了俘虜。皇帝被俘,群臣炸開了鍋,就連負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也驚慌失措,多數人提議南遷,放棄現有的都城。

朱元璋去世的同年,一男孩在杭州出生,他長大後為明朝續命200年

于謙痛斥提議南遷的大臣,主張死守:“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最終,于謙的建議被採納,並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各地勤王之師,共計二十餘萬,京城共有幾個大門,于謙一一安排將領鎮守,而他把自己安排在最危險的德勝門。

兵法雲:置之死地而後生!于謙告訴督戰的將士:“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不成功,便成仁,這就是于謙的戰略,誓於京城共存亡。人心齊泰山移,敵人多次進攻皆慘敗,最後只能退兵,于謙力挽狂瀾,如果不是他的堅持和努力,大明基業很可能就毀於一旦,說他為明朝續命200年毫不為過。

景泰帝加封于謙少保,于謙卻多次拒絕,並說:“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哉。”奈何皇帝決心已定,群臣也紛紛勸他接受,于謙只好同意。一年多後,被俘的明英宗順利被接回,這也是于謙的功勞。但是,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再次坐上皇位,他竟然恩將仇報,聽信徐有貞等人的讒言,處死了忠臣于謙。

朱元璋去世的同年,一男孩在杭州出生,他長大後為明朝續命200年

論能力,于謙不輸給同時代的任何一位將領;論人品,于謙上對得起皇帝,下對得起百姓;其悲慘結局令人惋惜。後來,敵軍再次侵擾邊關,明英宗非常後悔地說:“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幾百年過去了,于謙的事蹟流傳至今,他的那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影響深遠,借用當年明月的一句話:“于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于謙的精神永遠被世人銘記,即使再過幾百上千年,依舊會令人敬仰。借用當年明月的一句話:“于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參考文獻:《明史·于謙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