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坑寶寶的5種輔食,你還在給娃吃嗎?

媽媽們都知道高鹽高糖高油的食物不利身體健康。但是,下面這幾種媽媽們覺得不錯的食物,對輔食期的寶寶來說卻很糟糕!你有給寶寶吃嗎?


最坑寶寶的5種輔食,你還在給娃吃嗎?


1.煮菜水

不管是添加輔食前還是添加輔食後,給寶寶喝菜水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水煮蔬菜的過程,蔬菜上殘留的農藥和所含的草酸會溶解到水裡,而蔬菜至少90%幾的營養依然保留在蔬菜裡。

2.米油、清稀粥

米油是指粥熬煮好後浮在上面細膩黏稠的那層,稀粥則是糧食加水熬煮而成。米油和稀粥的營養單一且密度小,長期給寶寶食用易導致營養不良。

但米油或清稀粥恰恰是許多傳統家庭給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科學的餵養知識更新迭代,食物選擇也豐富多樣,這樣的傳統該摒棄了。

3.米湯、綠豆湯、骨湯等

米湯、骨湯、綠豆湯的主要成分是水,即使各種熬製湯水原料的營養價值被宣傳得多好,可惜它們都還保留在原料裡。寶寶的胃那麼小,卻用一堆水去佔了,害得寶寶吃不下別的食物。


最坑寶寶的5種輔食,你還在給娃吃嗎?


4.果汁

自制果汁美味營養又純天然無添加,給寶寶喝可不用擔心了!錯!

果汁甜甜喝起來容易飽腹,但榨果汁的過程丟失了水果最寶貴的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低密度營養的果汁佔據了寶寶小小的胃,必然會減少正餐的攝入量,長期如此會導致營養不良。人類天然就喜歡甜口味的食物,如果家長放任孩子喝果汁,喝慣了甜甜味美果汁的寶寶,就很難接受無味的水了。而水才是最健康的飲料。

5.一直吃糊糊

牙口不好的老人喂寶寶,最中意細細軟軟的糊狀食物了,不需要咀嚼就可吞下,省事又好消化。但一直吃糊糊吃稀粥,各種進食能力得不到鍛鍊,不僅影響牙齒髮育,還因進食能力差衍生出不愛吃飯等各種問題,對說話和語言發展也有影響。

正確的做法:

寶寶喝奶天生就會,但使用牙齒和舌頭配合咀嚼和吞嚥食物卻要學習才能掌握。輔食的添加形態和寶寶牙齒的萌出發展是互相促進的。適時添加和及時改變輔食性狀,可為牙齒萌出生長提供營養和鍛鍊的機會。而牙齒的萌出可讓寶貝輕鬆咀嚼食物,有助營養吸收。

【分月齡輔食添加方案】

◆4~6月

對於4~6月齡的寶貝來說,剛進入輔食添加的初步階段,這個階段的輔食添加主要目的是讓寶貝逐漸適應各種食物的味道並鍛鍊寶貝的吞嚥能力,同時需要注重這個月齡容易出現的營養缺乏問題,比如鐵。

因此,這個月齡寶貝的輔食選擇應該蔬菜泥、鐵強化米粉等,在6個月左右可以添加蛋黃、肝泥,這樣能在補充營養,鍛鍊吞嚥能力的同時,讓寶貝逐漸適應更多的食物,方便後期輔食添加時的花樣安排。

◆7~9月

7~9月齡寶貝進入鍛鍊咀嚼能力的關鍵期,輔食添加除了補充更多的營養外,就要考慮到添加輔食所帶來的培養咀嚼能力、刺激消化酶活性、促進胃動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從4~6月的泥糊狀輔食基礎上可以逐漸過渡到碎末狀輔食,從這個階段開始,寶貝輔食安排就可以從單一輔食過渡到幾種已經適應的食材搭配在一起。

如爛粥、爛麵條、蔬菜碎末粥、肉糜青菜碎粥等,在本階段末期的時候還可以給寶貝安排發酵性輔食,如饅頭、發糕等,以更好地促進寶貝鍛鍊咀嚼和吞嚥能力,同時還能綜合出新的美味輔食。

◆10 ~12月

10~12月齡的寶貝已經適應很多食物了,這個時間段是寶貝出現挑食厭食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培養寶貝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期。因此,這個階段的輔食安排除了做到食物多樣化以外,還需要通過色彩搭配和造型搭配來刺激和培養寶貝定時定點定量的良好飲食習慣。

媽媽除了在輔食上下功夫,還要培養寶寶良好的就餐習慣,吃飯的時候坐在餐椅上,和爸爸媽媽一同享受美食。

◆1~1.5歲

1歲至1歲半是寶貝從以奶為主獲取營養到以食物為主獲取營養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寶貝已經基本能走路了。輔食安排更需要講究色彩造型的搭配,這樣能更好地通過視覺感官來刺激寶貝的食慾,必要時可以讓寶貝參與廚房的製作,如幫著擇菜、擺盤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