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新基建”變噱頭,“老基建”被冷凍

最近,隨著40萬億“新基建”的出臺,新基建已經成為全網的熱門話題。不少老的行業紛紛瞄準新基建,作為推動行業轉型的機遇。但這一哄而上的熱鬧場面下,卻出現了不少讓人擔憂的苗頭。


“新基建”對推動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意義重大

不可否認的是,本次由國家帶頭推動的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是對近期技術發展前沿的一次很好的總結,有利於推動新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突破,同時也有利於培育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產業結構改善和升級。

小心“新基建”變噱頭,“老基建”被冷凍

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隨著這些新型基礎設施的落地,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方面,也會帶來顯著的改善,特別是在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智能化管理、生產效率、綠色環保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我認為,“新基建”的提出,既具有宏觀方面的戰略高度,也充滿了創造性,是符合當前現狀、十分有意義的重大決策。


另一方面,需要防範“新基建”淪為噱頭

隨著“新基建”成為熱點,最近聽到不少關於新基建的新聞報道,其中“碰熱點、蹭風口”的現象比比皆是,讓我深感擔憂,這也是促使我寫這篇文章,澆一盆冷水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來,這種現象極為有害。比如最近聽到一位主管旅遊的部門領導發言,宣揚“網上旅遊“”虛擬旅遊”將顛覆傳統的旅遊模式,莫非這位領導要將傳統的旅遊行業也變成虛擬經濟不成?在我看來,這純屬扯淡。

不論最近的網上直播旅遊發展的多麼火熱,服務的觀眾與景點接待能力相比顯得多麼龐大,它也不可能替代實地旅遊,畢竟旅遊帶給人們的都是個人的主觀感受,也是心靈探索的一個過程,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不同的審美情趣,而網上直播如何能做到兼顧這一千個不同的視角?

顯然讓“網上旅遊”來顛覆實地旅遊,這是違反常識的,如果我們的主管部門尚且是這種思維,可想而知政策的執行與最終目的會偏離到什麼程度。

這其實早有先例,如之前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最終淪為一場騙補的遊戲,而所謂的共享經濟,資本瘋狂燒錢之後一地雞毛。

希望這一輪“新基建”帶來的不是一場虛假的狂歡,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變現,少一些反智的行為,多一些紮紮實實的突破。


風口之下,不要遺忘“老基建”

這幾年,我們的城市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不應過於沾沾自喜,要知道我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還排在世界的100名之後,我們的醫療服務質量指數還只有發達國家的80%,我們的城市公共文化設施與發展多家也有顯著的差距,我們的城市道路還在擁堵、空氣質量不佳,我們的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存在巨大的發展不平衡…

醫療、教育、文化,這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我們與發展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積極推動新基建的同時,這些所謂的老基建不應該被忽視和冷落,也應該得到同樣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