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这样向国庆70周年献礼的电影,立意很高,但实际上致敬影片挺难拍的,成功了就是集锦、失败就沦为拼盘。难得一见电影结束影院会自发响起掌声,内心有着从影片延续下来的感动。7个单元实际都是表现7位导演各自的执导理念及个性特征。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我比较喜欢2位70后导演-徐峥的《夺冠》与宁浩的《北京你好》,这2部短片分别是以1984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主线,但以十分家常的手法去展现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关系。徐峥是上海人,所以他营造的弄堂画面十分真实-迎着穿堂风切西瓜纳凉的居民们、把汗衫卷到肚脐上面围坐着下象棋的老爷叔们,必须不断手动天线才能够让黑白电视上不致于老是雪花.....满满的少年回忆。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这一章节的群众演员都是上海本土演员,如认得出的张芝华、张建亚,还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熟面孔,甘当绿叶。尤其是《夺冠》单元的韩昊霖小朋友演活了冬冬,他小小身影一刻不停穿梭在老虎窗、天台与弄堂间,不断地摆正着天线的位置,以保证正在热火朝天观看奥运女排决赛的街坊们的收视清晰度。在忙碌中,无意扯下的被单被冬冬披在身后,他高高架起天线的身姿,活脱脱一个弄堂版的“超级英雄“。在满足小我与成就大家的艰难选择中,年少的冬冬给观众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至于宁浩的《北京你好》,所有的演员如千里来京的汶川少年、操着京片子开会的出租车司机们,感觉就是在北京街头巷尾遛弯、生活着的你我他,是洋溢着烟火味的群体,感受不到专业表演的痕迹。特别佩服葛优的演绎,把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得到奥运门票后的欣喜、得瑟,以及得知真相后主动赠票给汶川震区少年的善良、温暖,在短短30分钟内展现得丝丝入扣,让人信服。这个章节有名气的演员出场不多,但故事讲述最完整,令人觉得宁浩的“鬼才”真不是盖的。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开篇的《前夜》出自管虎之手,对于擅长拍摄于重大题材的他而言,大场面是他最拿手的。这个章节中的影帝级的演员是最集中的,黄渤、王千源、姜武、耿乐、欧豪等表演水准不相上下,只是剧本有些明显的漏洞(如开国大典的升旗仪式验收,如此时间仓促似乎不太可能),让本来足以催泪的环节被转念一想后理性所制约。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相遇》由爱情片高手-张一白执导,这一章节最厉害的就是让无数的路人甲乙丙丁没有成为面无表情的人肉背影板,而是让车窗外挥舞着五星红旗、个个兴奋不已在庆祝原子弹研制成功的人群燃沸了举国欢腾的气氛。反而是任素汐冲着张译自言自语的表演有点用力过头,两人的对手戏让旁观者觉得有些尴尬。倒是张译把工科男外冷内热的特质,以及面对爱人隐忍难言的内心独白通过眼神表露无疑。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回归》出自女导演之手,有些细节显示了女导演特有的细腻,如香港回归祖国零点之后迅速更换警徽等。印象深刻的是惠英红气场大开的Madam形象,把一位生于斯长于斯,最终有了归属感的香港警官的心声通过寥寥数语表现得很清晰。这一章节,还是饰演升旗手的杜江与饰演谈判大使的王洛勇显得有些紧绷,令人看得多少有些紧张。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白昼流星》是整个篇章中名称最文艺的,两少年在大漠孤烟中策马奔腾的画面也很唯美,还是出于总导游陈凯歌手笔让人比较期待。但是感觉大导演不太习惯掌控这类需要瞬间爆发的短篇小品,短短半小时里想要表达的主题与元素太多,交织在一起反而没有了从容发挥的空间、乱了节拍。无奈之下,通过在内蒙古出舱的神舟航天员之口直接把高大上的主题说了出来,报口号般的台词直白得有些滑稽,顿时笑场。陈导之子-陈飞宇的眼神很纯净,演技并不如传说中弱于颜值,感觉是一个未来可期的演员。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尾声篇的《护航》是80后导演的作品,有着年轻导演”我的青春我作主“的酷炫个性与独立思考。飞行员齐刷刷地帅气亮相,的确令人眼前一亮。演技日臻娴熟的宋佳也是在7个章节中,与葛优一样,仅存的2位没有其他配角抢戏与碾压的主角,是妥妥压得住阵脚的演技派。

小人物与大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总得来说,《我和我的祖国》令人看后心潮澎湃,每个章节最终和谐统一。抒发了为祖国日益强大的而感到欢欣鼓舞的炽热情怀,国荣家誉感作为影片的主旋律从始至终萦绕其间,催人奋进、感人肺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