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我是猫》:山川异域,相似揶揄风下人性内核展示之异同

作为东方文学史上的两部讽刺佳作,《围城》和《我是猫》至今魅力不减。

《围城》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的代表作,小说以机智隽永的风格锱铢积累而成,讥讽了当时时政的腐败,从哲学的高度表现出人生的种种困境,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说以一只拟人化的猫为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尖锐地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坛上一部空前绝后、与众不同的杰作”。

《围城》《我是猫》:山川异域,相似揶揄风下人性内核展示之异同

纵观盛誉下《围城》和《我是猫》,二者都没有跌宕起伏的离奇情节,钱锺书与夏目漱石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制造出其不意的幽默效果,让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人生的悲喜,将东方的讽刺艺术推向高潮。两位作家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其代表作品《围城》与《我是猫》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部作品都以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思想及生活状况为叙事主题,运用讽刺的手法,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娱人耳目的同时让人深思。

1.时代背景:不同年代相似的背景


不同的时代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文学作品,时代的气息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是文学作品社会价值的体现,而作者的人生经历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深深的痕迹,从而引发时代的思考。同样的讽刺风格,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是对1861年南部战争时期美国“民主”的绝妙讽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批判的是清朝吏制的腐败、科举的弊端和礼教的虚伪。

《围城》和《我是猫》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虽然相差半个世纪之遥,却有着相似的背景,且因两位作者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在作品中又折射出相似的人生感悟。

①《围城》的时代背景

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中国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开始了与世界接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而在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生活只能是灰色的。《围城》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内,知识分子们杂沓纷乱的生活背景为依托,这些知识分子或热情正直、或虚伪丑恶,在那促狭的天地,相互争斗倾扎,虚伪者横行,正直者困厄,形成了一个畸形恶浊的怪圈。

②《我是猫》的时代背景

《我是猫》以日俄战争爆发前后的明治三十年代为背景,此时的日本,统治阶级一面加紧对外侵略,一面加紧对内镇压。资产阶级思潮兴起,民众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习西方文化有着强烈的渴求,但这种学习又带有盲目性,而东方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尚未泯灭,个性与良知的道德碰撞导致了民众价值观的巨大变化,拜金主义日益严重。面对统治阶级的淫威,一部分知识分子不满现状却又无力抗争,于是便远离社会,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地打发时光,这正是《我是猫》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源头。

《围城》《我是猫》:山川异域,相似揶揄风下人性内核展示之异同

虽然《围城》创作于1946年,《我是猫》发表于1905年,两部作品面世年代甚远,但都是西方文化入侵东方文明的产物,而钱锺书和夏目漱石都有着在英国学习、生活的经历,带着同样的对当时西方物质文明的失望情绪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钱钟书忧世伤生,夏目漱石抑郁愤懑,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嘲笑中含着辛涩、揶揄中具有沉思。

2.讽刺风格:不同视角相似的主题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梅瑞狄斯说:“讽刺家是一个道德代理人,往往是一个社会清道夫,在发泄着心中牢郁不平之气。”钱锺书和夏目漱石就是这样的讽刺家,他们怀着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无奇的琐事叙述中,寓诙谐与智慧于文本,从不同视角,在嬉笑怒骂中呈现出严肃的主题,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哲理,揭露了人性的软弱,将讽刺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①《围城》通过全知视角披露社会阴暗

在《围城》中,钱锺书以全知视角来披露社会的阴暗面,叙述者看似游离于小说世界之外,实则是以统筹规划的方式把小说的人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更好的深入到小说中去,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小说主人公方鸿渐在人生的“围城”中几番进出,陷入了疲于奔命、碌碌无为的怪圈。他人生悲剧来自于动荡不安的乱世、丑恶的周遭环境和个人思想的局限性。他对人生价值的不断自我追寻在徒劳中以失败告终,努力、挫败、逃离、再努力,注定陷入“围城”。

《围城》《我是猫》:山川异域,相似揶揄风下人性内核展示之异同

钱锺书

叙述者一方面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中心,描述他郁郁不得志的苦楚,另一方面又以方鸿渐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把方鸿渐归国、在上海、在三闾大学接触的各色人物都变成了笔下的讽刺对象:鲍小姐在归国邮船上暗示方鸿渐长得像自己的未婚夫,接她的却是一个半秃顶的黑胖子;表面木讷老实的韩学愈,其实是个头号大骗子,买了一个跟方鸿渐一样的假留洋文凭;外表温文尔雅的女博士苏文纨,竟然利欲熏心,成了走私商人;倒卖假药的李梅亭,转眼变成了道德训导师。

通过这些旧社会知识分子熙熙攘攘的众生相描写,钱锺书成功地披露了社会阴暗面,讽刺了当时的腐败现象。

②《我是猫》通过猫的视角嘲讽时代弊病

在《我是猫》中,夏目漱石独辟蹊径,把叙述整个情节的任务交给一只猫,将这只猫高度拟人化。这只博学多识又具有正义感的猫,可以感知并洞察周围的一切。夏目漱石以它为叙述途径,通过它的感受去传递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对资本家冷嘲热讽。

既然生存在这个尘世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格言“强权即是公理。”那么,猫言猫语,再怎么有理,也是吃不开的。硬要吃得开,就会像车夫家的大黑,怕是要冷不防挨鱼贩子的一顿扁担,真理在咱家手里,而权力却握在别人的手心。

夏目漱石通过猫之口,以直接议论的方式,巧妙地讽刺了权势。强权即是公理,有权就有理,这样一副明治时代社会黑暗现实的绝妙讽刺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忍俊不禁。

《围城》《我是猫》:山川异域,相似揶揄风下人性内核展示之异同

夏目簌石


3.人物意义:相同的讽刺人物不同的精神内核


钱锺书和夏目漱石都来自知识分子阶层,又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浸染,在作品的主题选材上,二者不谋而合,都通过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状况对知识分子阶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然而讽刺的背后所隐含的精神内核却不同。

① 相似的人物形象塑造

《围城》中钱锺书笔下的知识分子们自私而狡狯,不但不学无术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是猫》中夏目漱石描绘的是一些受过教育,但又没那么有学问,能看清现实的丑陋,却又迂腐可笑。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有三个共同点:不学无术、唯利是图、虚伪下作。

《围城》一开篇钱锺书就对船上的一群留学生在归国途中整日打麻将消磨时光的景象进行了一番幽默讽刺:

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麻将牌。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妙得很,人数可凑成两桌而有余,所以除掉吃饭睡觉以外,他们成天赌钱消遣。

这群留学生表面上看都有一颗报效祖国之心,看到麻将却没日没夜地聚众赌钱,可以看出他们的无聊与空虚。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的博士文凭都是花钱买的,同样《我是猫》的主人公苦沙弥并不是家里人认为的好钻学问的人,只是摆出一副做学问的架势,实际上每读两三页书就开始睡觉,睡得连口水都流到书本上。寒月身为理学士,却整日不务正业,研究的全是些荒诞不经的,没有丝毫价值的问题。

《围城》《我是猫》:山川异域,相似揶揄风下人性内核展示之异同

钱锺书和杨绛

《围城》中的高松年在三闾大学推行导师制不过是想要取悦领导,希望自己能加官晋爵。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哲学家褚慎明,实际上满肚子的男盗女娼。《我是猫》中多多良平为了金钱和权势娶了金田的女儿。苦沙弥一边装成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一边又“以艳羡的口吻”不断询问寒月的“女友”。

钱锺书和夏目漱石把这些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用讽刺的笔调勾勒出来,把他们趋炎附势、不学无术,在金钱权势面前的媚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② 不同的精神内核

通篇来看,《围城》所展现的主题思想是人的生存困境,人的事与愿违,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表现出哲学化的意境,所揭示的主题是人类存在的永恒困惑以及对人类终极追求的反思。主人公方鸿渐既无生活理想又无生存手段,表现出人与社会的极不协调,

他所面临的世界对他来说简直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荒谬至极、虚无诞幻的,甚至人的存在本身也是毫无意义的,体现出马尔克斯和萨特荒诞背后的深刻思考。

《围城》《我是猫》:山川异域,相似揶揄风下人性内核展示之异同

夏目漱石

而《我是猫》中,夏目漱石从最初辛辣地讽刺社会弊端到后来通过人物刻画来讽刺人性弱点,最终总结出了“则天去私”的观点,达到了内心的平和。夏目漱石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后还是皈依了东方传统。他表现出的对现实的悲愤是一种儒家的“悲愤”,通过对苦沙弥的塑造,他要向世人宣告“仁”的思想、“忍”的哲学以及精神修养的重要性,最后回归的是老庄“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淡泊。

结语:


讽刺并不是聊博人笑,而是深寓着作者深刻的入世情怀,钱钟书在《说笑》中写道“:一个真正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而钱钟书和夏目漱石正是“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的两个人,他们创造了《围城》与《我是猫》替沉闷的人生透了一口气。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乱世中的他们用心对人生百态及现实世界思考着,

道出了人性的本质,让艺术魅力超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给人启迪,使人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