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眼下,疫情逐步好轉,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正在穩步推進。截至3月14日,規模以上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這樣的效率,在全球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貿易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彌足珍貴。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4月17日,中國拿出了一季度的國民經濟“總結”。


GDP同比增長-6.8%,這是自1992年開始發佈季度GDP數據以來的最低數值。


只不過,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數據,反倒沒有讓人意外。當天A股三大指數集體震盪收漲。


有喊加油的


有等著好消息的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在短期的經濟和人的健康之間,中國堅定選擇了後者,也付出了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


習慣的經濟增速前,突然加了負號,大家卻顯得平靜。如何理解這種平靜,譚主走訪了15位經濟學家。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三道難題


在國家統計局的新聞發佈會上,外媒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如果從這次發佈數據當中找表現最差的數據來看,您認為這個數據的影響有多大?”


發言人毛盛勇沒有掩飾,直言最大的困難是精準幫扶企業渡過難關。


這正是疫情之下,中國經濟曾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企業復產。


1月末,一座面積相當於80個巴黎的巨大城市,義無反顧按下了暫停鍵。為了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全國也採取了最全面、最徹底、最嚴格的防控舉措。諸多企業只能相應停擺。


眼下,疫情逐步好轉,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正在穩步推進。截至3月14日,規模以上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這樣的效率,在全球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貿易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彌足珍貴。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告訴譚主另一組數據: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朱民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現在企業開工率很高,長三角、珠三角開工率都高達95%左右,但是運營水平不高,都只有30%左右,為什麼?沒有訂單,特別是外向型企業。


這樣的難題早已被關注。


2月份,人社部為企業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單位繳費共1239億元,預計2至6月減免額度將超過5000億元。工信部也已累計向5000多家重點疫情防控企業發放了2000多億元專項再貸款。


企業穩就業才穩。對於就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坦言,形勢依然嚴峻。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今年就業挑戰最大的時候還未到來,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但在疫情影響下,需求卻在低位。


如何保障最大的民生?譚主從人社部拿到了一個數據,持續了3周的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當前共有124萬家用人單位發佈崗位1162萬個。


伴隨著復工復產,崗位需求也在增加。企查查大數據顯示,3月較2月新增崗位環比增長273%。


工作捆綁收入,收入下滑,是眼下需要跨越的第三道難題。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下降,收入下滑的同時,消費支出也在下降。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連平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


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和需求的釋放,很多行業的收入狀況會得到改善。


環球同此涼熱。所有的難題,大家都感同身受,而中國正憑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較好的產業基礎、較強的配套能力、充裕的勞動力和高效率的物流、交通設置,輾轉騰挪。


難題難解,政策傳導也需要時間,但解答的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少難得。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三個難得


一道道經濟問題,終歸是人的問題。正像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勇所說: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王勇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


危難當頭,最關鍵的還是人,首先要保證人的安全,才能度過危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為了保障人民健康,統籌協調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第一季度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


前者要堵,必須嚴防死守,後者要疏,必須保持穩定。


儘管疫情衝擊嚴重,中國又採取了嚴格的防控舉措,基本民生卻得到了較好保障。


14億人的飲食起居都照顧好,這很難得。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譚主前些天專門梳理過一篇關於糧食安全的問題(糧食危機要來麼?重磅答案都在這裡),中國不僅儲備充足,而且今年春耕順利,豐收有望。說到飲食起居,也必須說一說中國人已經習以為常的雲上生活。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也與譚主分享了自己的雲端經歷: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劉世錦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我們現在大部分會議都放到線上來了,既節能減排,又降低成本,還提高了效率......這麼多年整個數字經濟,在疫情衝擊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下一步潛力更大。


向前看,朝前走,疫情催生了一部分新興經濟活動,很多機遇正在出現。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結構改善、效率提升以及更好的配置資源同樣難得。


數據要看變化,更要看趨勢。隨著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經濟社會發展按下“重啟鍵”。不少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尤為顯著的,是3月份規模以上企業,產出水平已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最新預計,中國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改善的勢頭很大可能會繼續延續。二季度經濟有望增長1.5%。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1.2%,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少數正增長。


全球對中國依然最有信心。這份信心,在當下也很難得。


放眼全球,陰霾卻仍未散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為-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經濟衰退。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穩住


每個人都是歷史的書寫者。沒有人會想到,自己突然就站在了人類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這句話放到2003年說,馬雲應該很有體會。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阿里巴巴正式推出了淘寶。4月17日,在接受央視專訪時,馬雲說:從復工情況來看,復工最快、最迅速的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的。因為曾經擁抱變化,現在才可以不被變化所擾。


這句話放到今天說,同樣特別貼切。


“今年第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這是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的一個重要判斷。在公佈國民經濟數據的同一天,譚主看到了這次經濟工作會議的消息。


當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穩是大局,既要確保疫情不反彈,也要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17日的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到了六項保障工作。


  • 保居民就業
  • 保基本民生
  • 保市場主體
  • 保糧食能源安全
  •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保基層運轉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劉俏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中小企業和就業管理是宏觀政策的重點設計領域。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也解讀出同樣的意味: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當下最重要的還是民生救助,讓大家的消費能夠穩住,另外就是中小企業的紓困。


消費券正是各地用以刺激消費、改善生活同時促進生產的有力抓手。


截至4月8日,全國已有16個省市區近50城推出消費券政策,金額從數百萬元到上億元不等,總額至少達49.43億元。


穩住了企業才有可能穩住就業,才有可能穩住經濟大盤。企業應該怎麼辦?


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分享了他的關鍵詞,也是變化。


為何能平靜面對“前所未有”的GDP增速?15位經濟學家這麼說

張連起 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除了政府支持,企業自身也要轉型,包括數字化轉型、商業模式的轉型、核心技術的轉型、管理模式和核心關鍵技術的轉型等。


我們常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大海不怕暴風驟雨。疫情還未遠去,求新求變的中國經濟已經在陰霾中甦醒。


面向未來,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或許接受了變化,就會變得平靜。因為,變化是問題,也是答案。


擁抱變化!



主編:尚婧

審核:袁源

監審:黎慶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