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分餐制的最大障礙

郭乙丁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再次引起中餐分餐制的議論,我在一週前撰寫的文章《中餐習慣是傳播疾病的便利渠道》,被大量的自媒體順手牽羊拿去發表,且不說侵權問題,確實在客觀上反映了很多人對中餐分餐制的關注。

所謂的分餐制,是相對於合餐制而言。吃過西餐的人都知道,它就是典型的分餐制,一份烤牛排上來,每人切一塊放在自己的盤子裡,甚至有些菜上桌時就被服務員分成了每人一份。

中餐分餐制的最大障礙

其實,分餐制並非西餐的專利,中國古代就是分餐制。這種無從考證具體年代的分餐制習慣,其形成與當時生產力不發達有一定關係。食物往往很簡單,每人分一點,直接就跟飯放在一起。而如果是大戶人家,家裡的男主人一般也是單獨進餐,有傭人伺候,即使參加大場面的宴請,飲食也很講究,分食為主。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食物越來越豐富,古人也逐漸改變了席地而食的習慣,從板凳到椅子,從方桌、長桌到圓桌,圍坐在一起,或是一家人其樂融融,或者高朋滿座,邊吃邊敘,天南海北,更能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闔家歡樂和待客之道,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於是,分餐制不知不覺地被合餐制的習慣所取代,沿襲至今。

如果說中國古人的用餐習慣還有各種繁多的講究,那麼今天我們常見的聚會式吃喝則變得極其粗俗。一大桌人,有些人可能還不認識,每個人都用自己使用的筷子在一個盤子裡夾菜,修養差的甚至還用筷子挑三揀四,根本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中餐有很多燉菜,比如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酸菜魚、毛血旺,不一而足,很多雙筷子在湯裡撈過來撈過去,每個人的口水都在那個碗裡,細想起來真是很髒。另外,中國人但凡聚餐總少不了喝酒,飯桌上打酒官司習以為常,爭得臉紅脖子粗;為了把酒喝下去,猜拳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程序,一桌人分成兩派,手指飛舞,唾沫橫飛,殺得天昏地暗。這種口水飛濺的餐桌上,那些菜還怎麼吃呢?

中餐分餐制的最大障礙

當然,現在很多講究的宴會經常也是分餐制,一個菜上桌後,服務員會當著大家的面把菜分了。最常見的就是公筷之類的公用餐具,或者面前擺放兩雙筷子,相當於每人一雙公筷,但有些人不用,還是一雙筷子用到底。至於餐館的碗筷,洗乾淨後再消毒的恐怕很少,最多也不過是高星級的酒店,一般餐館的餐具,能洗乾淨就不錯了,遑論消毒。

前年底,我到大涼山東部的一個地方採訪,在縣城裡發現一個有趣的場景——那些臨街的菸酒食品小商店,櫃檯上總會擺放一個酒罈子,旁邊放著提子和杯子,時不時有顧客進來,自己拿著提子,在酒罈子裡來上一提子,倒進杯子裡。我目測,大約二兩吧,一口悶了,然後從兜裡摸出一個硬幣放在櫃檯上,咂咂嘴走了,連一句話都不說,頗有孔乙己的感覺。自然,能用這種方式喝酒的人,壓根也沒有想過那個每天都放在櫃檯上,無數人用過的杯子是否乾淨,只有我像外星人一樣站在那裡看著,一半是看稀奇,一半是驚訝。

受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餐飲協會發出分餐制的倡議。儘管對這樣的倡議支持者甚多,但在現實操作層面則很難,除了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餐太複雜。事實上,西方人飲食習慣很簡單,花樣也不多,以烤為主,分餐就很容易操作。而中國人特別好客、講排場,也不管有多少人吃飯,動不動就是十幾個菜,而且中餐的份量比較大,想把那麼多菜分成每人一份很困難。我老家在淮河岸邊,過去很窮,吃飯時有個鹹菜就不錯了。可是現在大家富裕了,請客吃飯時自然是各種奢華。去年清明節我回家祭祖,順便去老朋友家,我沒讓他請太多人陪我——我很怕那種場面——只有五個人,主人居然像變戲法似的做出18個菜,想分都沒辦法——分了也吃不下去。

所以,歸結到一點,受制於中國人傳統的好客、愛面子和講排場文化,從合餐制改為分餐制,不只是觀念的改變,僅僅操作起來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