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如何遴选宫女

后宫,是皇室内廷生活的主要区域,而这片区域里大多都是女子。而女子中除了皇室亲眷、妃嫔外,最大的群体就是宫女。

宫女,满语的意思是好看的女子。宫女和秀女一样也是需要通过遴选,但因她们出身不同,之后在宫中的地位、归宿也大有不同。


清朝宫廷如何遴选宫女


世仆出身,按需遴选

清朝制度,三年一次引选八旗秀女,一年一次引选内务府秀女(即为宫女)。

选宫女和秀女的目的是不同的,是为供内廷各宫主位的役使,因此宫女出身大多不太高,即包衣佐领、管领下女子等。

在雍正时期,明确了宫女挑选的范围:“嗣后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入选。”

由此就可以看出,宫女出身不高,基本出自内务府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包衣、披甲人、苏拉、匠役、园户、笔帖式等人之女,之后通过任职的地方断出一定的高低。主要还是根据内廷妃嫔阶品的高低进行划分。宫中明确了内廷主位宫女数额的分配:皇太后十二人,皇后十人,皇贵妃八人,妃、嫔皆为六人、贵人四人、常在三人、答应二人。

根据康熙后宫约为六七十位妃嫔、乾隆约为四十几位来说,那当时宫女人数的供应量在300人或是更多。

然而事实上,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储秀宫时,位下有名的宫女就有二十名,已经超过了配置八人。

宫女遴选规定了年纪,十三岁到十七岁为适龄,十七岁以上就是逾龄。遴选当天,备选宫女按照规定着装,禁止穿汉人宽衣大袖服装,乘坐车辆依次由神武门东筒子行走,绕至东华门,进北池子,绕景山,进神武门西栅栏,不得紊乱。筛选女子的家属都在神武门外等候。整体来说是一套严格有序的遴选过程。


清朝宫廷如何遴选宫女


地位低下,命运难测

虽然宫女的出身低微不能和秀女对比,但是秀女一旦被选中,无论前途命运如何都将终生留在宫中直至老死,而宫女则有机会再获自由。

清廷规定,宫女年满二十五岁即可出宫,自行婚配。出宫前还可以得到一份微薄的赏赐,一般为白银十两,作为她多年服役的一点酬劳。因此一些穷苦人家也愿将女儿送入宫中,不仅可以省下口粮,出宫后还能获得赏赐。咸丰年间就曾因年满二十五岁而遣出三名宫女,每人获得了赏银十两。

当然也有宫女因病或者笨拙出宫的,道光帝时期,皇贵妃位下就有一位因病被赶出了宫,因病出宫的即便病好了也是不再录用。

虽然宫女地位低下,但在清廷已是历朝历代来作为服役女子中较好的待遇。因为宫女都是旗人出身,虽有满、蒙、汉之分,但身份高于太监,太监大多为纯粹的汉人身份。所以在责打方面,主位惩罚也只可打不可骂,还不能打脸,至于用酷刑乃至宫女死亡的,作为主人也会受到惩罚。

比如乾隆帝晚期的宠妃,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生母惇妃,就因为打死了一名宫女,公开批评处罚,降为嫔位,记录档案之中。

当然,我们在前文也看到了,宫女多在内廷服侍,而位高者的宫女更有可能出自世家女,或者有些宫女还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或是容颜姿色较好者,就被皇帝看中作了嫔妃,诞育皇嗣,从此改变了命运。


清朝宫廷如何遴选宫女


清朝历代帝王后宫中还是有不少妃嫔是宫女出身,比如康熙朝的良妃、雍正朝的谦妃刘氏(果郡王的生母)、乾隆朝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起先是侍奉皇后的宫女等。

然而不管是秀女还是宫女,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只能根据当时的规则制度求以生存,没有多少自我选择的权利,更不要说是独立的思想了。


清朝宫廷如何遴选宫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