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清朝千叟宴: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大party

叟:老头儿的意思。千叟宴,顾名思义,请一千个老头儿吃饭的宴席。

它的宗旨是尊老尽孝,友好邻里等道德传播和宣扬。

清宫规模最大,宴请人数最多的皇家宴席究竟如何呢?


说一说清朝千叟宴: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大party


清宫一共举办过几次千叟宴?

康熙朝


说一说清朝千叟宴: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大party


千叟宴在清朝历史上一共举办过四次。首创者是康熙,分别在五十二年和六十一年;而后两次则是乾隆,这个极爱模仿爷爷的好孙儿,分别在乾隆五十年和六十年各举办一次,总计清朝共举办了四次千叟宴。

那当时的宴席都是怎样的情况呢?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十大寿,突发奇想,说要搞个超大型生日趴,就想出了邀请65岁以上的老年朋友,一起来给自己祝寿,过个老年人专属轰趴大会。

于是三月二十四日,康熙下旨说全国各地的,不管当官的还是平民,65岁以上的老年朋友按时到场,都可以到畅春园正门吃饭。

在此之前的几天,宫中呢已经开始庆祝活动的准备,在西直门外搭了龙棚,收容一群专门上京给老爷子祝寿的人,当然里头不乏官员遥遥来此拍马,也就是因为这个康熙才想到举办大party这事。

当然这个创意也被户部的人拦了一拦,大概意思就是那么多人发点纪念品算了,康熙觉得这不够意思,为表示皇家风范和亲近友好之意,还是得吃饭。

到了第二天,宴席正式开始,那来了多少人呢?

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首宴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年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

然而这个还是一天的,这宴席连着又开了两天,反正总共差不多7000人这样。

这次宴席空前盛况让康熙很满意,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正月里,康熙又想来一次,这一次寻得由头是天下太平,设宴的地方呢也变成了紫禁城内乾清宫前,声势依旧浩大。

乾隆朝


说一说清朝千叟宴: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大party


在康熙第二次千叟宴中,当时只有12岁的小弘历是亲身参与了,于是乎在他当老大以后,抱着对爷爷的各种崇拜,他决定他也要效法爷爷来搞个大party。于是在乾隆五十年来了一次,六十年又举办了第四次。

这次的规模更大,人依旧多,但是范围广了,是个国际趴。除了很多西藏、回部的少数民族外,还有朝鲜、暹罗、安南等地的外国老头。当时还给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赏了六品顶戴,这个顶戴没什么实质的价值,仅仅是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帽。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千叟宴的菜品好吃吗?


说一说清朝千叟宴: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大party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上千人的宴席上,菜品怎么也得满汉全席这个级别的吧!

然而我们看下乾隆朝千叟宴的菜品:银锡火锅两个、猪肉片、羊肉片、鹿尾烧鹿肉一盘、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筋一只、肉丝烫饭一品。

大家来看一看,以上菜品,最贵的可能就是鹿肉了。(蛋蛋君:燕窝鲍鱼就不为难了,甲鱼都没有)

也可能是千人大宴,户部节省开支,当然也是当时的物资并没有现今丰富,就只能如此了。

这还是乾隆朝改良后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看康熙朝的,一次畅春园正门外,资料显示从皇极殿檐下开始摆桌子,一直摆到宫门外,90岁以上7人在室内而已;第二次乾清宫外,乾清宫门口的广场大家都知道吧。头一次在三月里,第二次在正月里,北京城那寒风瑟瑟,估计上菜的过程中菜就凉了,那就别说吃了。

乾隆朝改良的结果就是改成了火锅,但地点还是乾清宫,从殿廊下到丹墀外数百席排开。日子依旧是正月里。(蛋蛋君:摊手)

我们从实际出发思考一下,都是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大老远来参加宴席,在寒风中坐在室外吃着火锅。火锅里还都是猪肉、羊肉、鹿肉这些比较难啃也难消化的食物......

吃完之后80/9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轮番到皇帝面前敬酒,以示恩宠,还能拿着各种纪念礼物,回家炫耀一番。


说一说清朝千叟宴: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大party


结束语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千叟宴真实的体验感并不是很好。据资料记载,康熙第一次千叟宴饭局时间并没有出现,而是到敬酒的时候才出现。而宴后拿到的纪念品,比如顶戴、银币、拐棍等,其实都不值几个钱,更多的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在当时以皇帝恩赐为荣耀的封建时代,能参与这样的盛会是万分荣幸的事。

而每次千叟宴都有因路途劳顿,或因年岁体力不足以经受冗长繁琐礼节之故,在参加宴席后没多久就离世的。


说一说清朝千叟宴: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大party


总之真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party。

所以说,其实千叟宴实际体验感受肯定好不到哪去,但这更多的是一次带有宣传意图的仪式,当朝政府重视孝礼、亲近下民之举彰显皇家气度的同时也谱写了天下太平,民生富庶美好愿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