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先貼一張圖——截止到上週三(4月1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簡單粗暴點說,這張圖顯示的就是美元的印鈔量。

截止到2020年3月11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還是4.3萬億美元,但僅過去了3周時間,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就暴增到了5.8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聯儲印鈔量高達1.5萬億美元。如果從2月底的4.1萬億美元算起,一個月內美聯儲印鈔量高達1.7萬億美元。

美聯儲於1913年成立,我們不妨來梳理一下,自那時起到現在的美國百年印鈔史。

這裡先強調一下,我這裡所說的“印鈔”,包括了兩個層次:

1)基礎貨幣:真真正正由美聯儲所發行的貨幣,通常稱為基礎貨幣(Money Base)或高能貨幣(High-powered Money);

2)廣義貨幣:一個社會的物價水平,通常不是取決於基礎貨幣,而是取決於由基礎貨幣所衍生出來的整個社會能提供的信用規模,通常這被稱為廣義貨幣(Broad Money),在美國現在通常用M2來統計(我個人認為,現在的M2並不能涵蓋美元的廣義貨幣,有空了我會專門寫一篇文章討論,但本文暫時仍然使用M2來進行說明)。

在這一篇文章中,我主要是統計美聯儲發行的基礎貨幣。為額外說明問題,部分內容也會對廣義貨幣進行統計和說明。

因為美元印鈔量通常與社會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為了能看出美元印鈔量的階段性變化,我將美元印鈔分為如下5個階段:

1914-1929年,美聯儲成立到大蕭條前夕;

1930-1945年,大蕭條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1946-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1972-2007年,信用貨幣時代;

2008-迄今,後金融危機時代。

(一)1914-1929年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美聯儲成立之時,當時的世界貨幣和金融體系還是由英國主導,主要西方國家都在實施嚴格的金本位制度,美國當然也是如此。

那時的美國,20.67美元=1盎司黃金,100年不變,有一份黃金,美聯儲才會印一張美元,貨幣供應量基本上與黃金儲備一一對應,1914年上半年,美元高能貨幣總量一直維持在34.8億美元左右。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一開始持“中立”態度,擁有強大生產能力的美國,一方面承接了歐洲交戰雙方大量的訂單,大發戰爭財;另一方面,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也使得美國成為了全世界資金的避風港,大量海外資金蜂擁而來……

金本位時代,無論是訂單還是資金,都意味著黃金——於是,從1914年7月份開始,美國的黃金儲備就開始一路上升,伴隨著則是美國的基礎貨幣供應量一路飆升。到1918年11月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已經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黃金儲備國,而美元的印鈔量也達到了65億美元,相比1914年增加了整整30億美元,差不多4年翻了一倍。

隨著戰爭結束,美元印鈔量也進入了平穩期,此後一直到1929年底大蕭條發生前夕,美元印鈔量一直保持平穩狀態,基本穩定在60-70億美元之間。

需要強調的是,在美元印鈔量快速增加的1914-1920年,以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價格來看,美股並不是上漲的,反而是基礎貨幣量穩定之後的1922年開始,美國進入“咆哮的20年代”,美股一路上漲,直到大蕭條來臨。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二)1930-1945年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與很多人的認知相反的是,大蕭條期間(1930-1939年),美國的基礎貨幣供應量其實一直在上升,具體來說,是從1930年初的70億美元上升到1939年底的193億美元,十年的時間大約擴張為原來的2.8倍。

這一階段美元基礎貨幣量的增加,仍然與黃金密切相關。

大蕭條發生之後,美國經濟固然遭受重創。但,因為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農業生產能力,美國依然是一個國運冉冉上升的國家,相比其他國家,仍然是資金的避風港,海外黃金還是在緩慢流入美國,正是這個原因造成了美國基礎貨幣量的持續增加——這也意味著,雖然在大蕭條期間美國經濟遭受痛苦,但恐怕是當時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痛苦程度最輕的一個。

大蕭條發生的原因,並不是基礎貨幣量不足,而是和現在的情況一樣,因為債務到達頂點,貨幣乘數快速下降,整個社會的信用急劇收縮——弗裡德曼在《美國貨幣史》中計算了當時的美元廣義貨幣供應,證實了廣義貨幣的急劇收縮(見下圖)。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從1929年到1934年,美國的貨幣乘數從接近13一直下降到1939年的略高於3附近,而美元廣義貨幣供應量從940億美元下降到了1934年的580億美元,下降比例高達40%,這就是大蕭條發生的貨幣原因。

1933年,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發佈《緊急銀行法》,要求所有人必須向銀行上繳持有的一切黃金及黃金憑證,按每盎司黃金20.67美元的價格,將其兌換成紙幣或存款,銀行也必須將所有黃金上繳到美聯儲(此時的美聯儲還基本是美國財政部的附屬機構)。

1934年1月底,在收繳全民的黃金之後,羅斯福政府規定,1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這就意味著美國將美元貶值了40%,這也意味著,同樣的一份黃金,能夠多印刷70%的美元,這才讓美國的基礎貨幣開始大幅度上升。

1934年,美國基礎貨幣還不足80億美元。但將美元貶值之後,1935年底美元基礎貨幣就飆升到了116億美元——但這只是一次性政策,所以只是緩和了大蕭條而已,到1937年底美國經濟再次陷入嚴重衰退,股市也再次探底。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真正解決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物資供應地,黃金大量湧入,全球需求讓美國開足了馬力生產,無論是基礎貨幣還是廣義貨幣,都開始大幅度增加,這才讓美國經濟真正擺脫了大蕭條。

1941年,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聯邦政府的壓力之下,美聯儲開始無限量買入政府發行的國債。從1941年6月到1945年6月,聯邦政府債務從480億美元暴增到2350億美元,美元的廣義貨幣也從630億元增加到1270億元,這意味著美元印刷開始脫離黃金的束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全世界75%的官方黃金儲備都流入到了美國。1945年12月底,美國的高能貨幣供應達到433億美元。

——但是,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其背後並沒有黃金的支撐。

(三)1946-1971年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說明:圖中1958年底到1959年初有一個數據的劇烈下降,這並不是說美國的基礎貨幣或高能貨幣數量出現急劇下降,而是數據來源的差異:1959年之後的數據,弗裡德曼在《美國貨幣史》一書中對高能貨幣的統計要高於美聯儲對基礎貨幣的統計,我直接採用了美聯儲的基礎貨幣數據)

就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主導召開了一次關於戰後全球貨幣和金融體系安排的會議,具體到國際貨幣和儲備貨幣方面,確定瞭如下原則:

1)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

2)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比例確定與美元的匯率,然後實施可以微調整的固定匯率;

3)美元成為唯一等同於黃金的貨幣,各國可以儲備黃金或者美元,各國政府和貨幣當局,可以隨時按照35美元/盎司的價格找到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

4)成立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處理國際金融事務。

佈雷頓森林體系,一方面確立了美元=黃金的世界貨幣低位,另一方面也約束了美國的基礎貨幣發行,這使得美國在戰爭期間採用國債來印刷美元的行為變得不再可行。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因為黃金儲備並沒有繼續大幅度增長,整體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大約15年的時間裡(1943-1958年),美國高能貨幣/基礎貨幣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穩定在400億美元左右。

但是,從1962年開始,美國基礎貨幣供應再次開始快速上升,這次上升的原因與黃金湧入無關(反而是黃金快速流出美國的時期),而是越來越多的美元,開始採用國債抵押印刷,這讓佈雷頓森林體系變得搖搖欲墜。

到了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夕,美國基礎貨幣供應已經達到了驚人的700億美元。

這一階段,對美國經濟和美國貨幣供應影響最大的事兒,是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

美國的國際收支,在1958年出現了惡化,此後多年一直維持收支赤字狀態。1968年之後,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急劇惡化,佈雷頓森林體系變得再也不可行。

就在美國的印鈔量達到700億美元之時,美國的國際收支情況也達到了最差的時候,美國政府所欠的外債也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美國再也沒有能力按照35美元/盎司的價格支付給其他國家政府或央行黃金。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關閉黃金兌換窗口,佈雷頓森林體系轟然倒塌,人類正式進入純粹的信用貨幣時代(具體參見:美元的賭命時刻)。

(四)1972-2008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佈雷頓森林體系垮臺之後的第一個十年間,因為美元失去了貨幣價值的“錨”,美元又是整個世界的貨幣之錨,當美元的價值失去了指引,整個西方都陷入“經濟停滯+通貨膨脹”的組合之中,大滯脹時代來臨了。

以美國為例,其通貨膨脹率持續維持在6%以上,但GDP的增長率基本維持在4%以下。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就基礎貨幣來看:

1961年底,418億美元;

1971年底,705億美元;

1980年底,1445億美元。

基本上保持著10年翻一番的速度,歸根結底,1971-1982年的大滯脹是對美元1962年以來持續無錨印鈔的反映,在整個社會貨幣乘數沒有變小、甚至是在變大的情況下,基礎貨幣數量的成倍增加,帶來的當然只可能是通脹。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從1980年開始到1982年,在時任美聯儲主席沃克爾的領導下,美聯儲開始了對整個美元體系“刮骨療毒”的過程,“骨”就是基礎貨幣,“毒”就是通貨膨脹。

具體的做法上,就是大幅度提高利率,嚴控基礎貨幣增長率。

在此階段之內,美國的基礎貨幣增長率由70年代8-9%的增速,遽降為4-6%,在這種劇烈的收縮之下,廣義貨幣的增速也由原來的10-13%,降低到了7-9%——再加上美聯儲實施的超高利率政策,這意味著美國信貸的急劇收縮。

沃克爾的“刮骨療毒”療法獲得成功。

從1984年到今天,以M2計算的美元廣義貨幣增長率,再也沒有上過10%,再加上基辛格說服中東各國,將國際原油結算鎖定在美元一種貨幣 上,純粹的信用美元,重新獲得了人們的信任。

沒有黃金做擔保、純純的信用美元,如何獲得人們的信任呢?

我在“美元的賭命時刻”一文中已經提到,方法就是:

把聯邦政府所發行的、用未來稅收做擔保的國債,當作黃金來看待,嚴格模仿金本位的規則來發行貨幣——具體來說,就是央行持有多少國債,就發行多少基礎貨幣,其他任何資產不能充當印鈔的抵押品。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美元基礎貨幣的發行數量,基本取決於美聯儲所持有的國債數量。

截止2007年以前,這一套模仿金本位的體系一直運行順利,不管是1987年的股災,或是海灣戰爭影響,或是LTCM的倒閉,或是遭受911恐怖襲擊,或是科技股泡沫破裂,美聯儲只需要通過基準利率的上下調整,就能輕鬆讓各種各樣的金融問題或危機化解於無形,至於基礎貨幣的數量,也不過是隨著利率調整而出現的自然增減。

美元基礎貨幣基本保持著一個穩定的增長率,其數量也由1982年底的1630億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底的8300億美元——25年時間翻了5倍。

雖然說,這樣的印鈔速度,相比金本位時期確實快了一些,但對美聯儲還是聯邦政府來說,這麼一套本來可以隨心所欲印鈔的體系,能夠被控制在這樣的一個增長範圍裡,而且在20多年的時間裡,基本上保持了美元體系物價的穩定,政府和央行都能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已經是無比巨大的成功了。

就這樣,2007年之前,這一套模仿金本位的國債-美元體系,在全世界都樹立了極高的信譽,大家一直認為,這就是永遠。

(五)2008-迄今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說明:本圖為美聯儲公開市場賬戶(SOMA)的資產狀況,此賬戶與美國基礎貨幣總量還有一定數量差異,也不包含美聯儲所持有的黃金、SDR等資產(相比基礎貨幣總量這些資產額度極少),但不影響整體分析。

2007年開始,美國次級貸款問題開始發酵,最終引發了2008年9月份的全球金融危機。

為了救市,美聯儲很快將基準利率降低到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0-0.25%——但這一次,降息已經無法解決問題,美聯儲和聯邦政府所面對的,是整個金融體系有可能凍結的問題,持續10多年所積累的全民房屋貸款、一堆TBTF(too big to fail,太大而不能倒)機構,都處於瀕臨破產的邊緣……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美聯儲和聯邦政府不得不打破常規,親自下場救助:

自2008年11月份起,美聯儲先後實施3輪QE,在市場上買入已經沒人要的各種抵押貸款債券(MBS)和政府支持企業的機構債,讓人們不再對“有毒資產”產生恐懼;

二是聯邦政府出臺近萬億美元的救市計劃,直接入股那些即將破產的TBTF機構,讓整個的金融體系解凍並再次運轉起來。

這導致了美元印鈔量急劇上升。

2008年9月初,美聯儲資產規模還只有9053億美元,到了2008年底已經飆升到了22395億美元,這意味著——

美國花了200年時間,才印刷了9000億美元;

就在2008年最後的三個月中,就印刷了1.33萬億美元;

隨著QE2和QE3的實施,到2014年9月底,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經膨脹到了4.45萬億美元,相當於2008年9月份之前的5倍。

印鈔數量上的驚人變化也就算了,更核心的,是美聯儲印鈔抵押品(所購入的資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根據上圖中SOMA的構成就可以發現,2008年以前,美聯儲的資產90%以上都由各種國債構成,這代表著美國聯邦政府信用。但是,從2008年底開始,房貸抵押債券MBS佔比迅速上升,到了2014年9月份,更是佔據SOMA40%的份額……

到了這種地步,我們可以說,美元貨幣的信用,一大半由聯邦政府信用支撐,一小半由美國房地產貸款支撐。

大家本來以為,2008年3個月1.33萬億的印鈔速度,已經是美元印鈔的極限了,直到剛剛過去的2020年3月份到來:

2008年,3個月印刷1.3萬億算什麼啊?

2020年3月,我3周就能印刷1.5萬億美元!


想起來,從 2017年底到2018年的時候,美聯儲一直都信誓旦旦,說它將持續縮表,直到將MBS全部踢出資產負債表,到了2020年前後,資產負債表可能縮至2-3萬億美元左右的規模。

嗯,現在已經到2020年了,結果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變成了6萬億美元,而且MBS的量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加了!

什麼叫做彌天大謊?這一次是真的見識到了。

而且,這個彌天大謊,還是由全世界最有信用的貨幣管理機構說的。

現在,你應該能夠最深刻地理解索羅斯的那句話了——

“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想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美元的百年印鈔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