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学农的毕业生,浅谈农业企业为什么难做

我2009年农学硕士毕业,先后在5家农业企业工作过,其中3家正式签了合同,另两家长时间提供过技术服务。不是因为我朝秦暮楚,也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喜欢跳槽,而是公司陷入困境,不能持续运营下去,或者直接宣布“倒闭”,只能离开。

农业,国家如此重视,每年中央都有“一号文件”颁布。所有人都认为农业前景一片大好,农业的机会来了,农业绝对值得投资。

一个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学农的毕业生,浅谈农业企业为什么难做

但是农业企业为什么入手这么轻松,往下走却举步维艰?

我仅以我的经历,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投资农业的“大佬”掏空了政策,却做不好农业,隔行如隔山。

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这一领域,国家政策同时向他们倾斜,这在实质上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但是很多农业企业老板抱着“投机”的心理做农业,又面临其他很多困难,难做成为必然:

农业不是工业,生产效率低,生产者的技能水平不一,普遍比较低,需要对生产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产品品质上不去,种植面积大,销售渠道打不通,市场呈现饱和;

产品价格高,市场不好做;价格低了,劳动成本高,不挣钱。

我工作的公司老板原来都不是从事农业工作的,有做餐饮起家的,放弃了餐饮把挣来钱全部投在了农业上,最后“血本无归”;有做工程的,流转了土地发展农业,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他就放弃了,回去专心做工程了;还有做汽车销售的,依靠政策投身农业,后来也转型做环保(污粪处理肥料厂)了。

一个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学农的毕业生,浅谈农业企业为什么难做

二、盲目跟风,缺乏合理的规划。

从事农业的企业老板,甚至个体农户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跟风。什么赚钱

就种植什么,什么赚钱就养殖什么,最后供过于求,难于销售。长此以往,从事农业的热情被一点点打磨了去,最后变成了:从事农业的人再也不想做农业。

三、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企业存活的很少。

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近几年国家持续关注,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很多农业企业也投身到生产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的行列。

大家熟悉的周杰,“周先生大米”贵的100多块钱一斤。他的绿色大米卖的可能有点贵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价格合理。毕竟都想吃到真正的安全、放心农产品。

周杰我们可以叫做明星效应,但对大多数企业,绿色大米甚至有机大米能买到30块钱一斤以上的很少。要知道生产绿色标准、有机标准的农产品投入的成本会更大,还有销售、物流、认证等方面的难题。

一个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学农的毕业生,浅谈农业企业为什么难做

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生产者的操作水平对企业的直接影响。

作为管理者,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种植上滥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养殖上使用含有激素、抗生素的饲料或药物等,势必影响农产品品质,长期下去,企业最终也得“关门大吉”。

生产者操作水平不一,如果没有合理有效方式(培训等),产品质量很难把关,换句话说,生产者每一项管理措施的实施与否、成功失败或许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存亡。

一个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学农的毕业生,浅谈农业企业为什么难做

还有就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概念,认为农产品就是个低贱的东西。用安全的方式生产一个苹果、一粒玉米、一只鸡需要经过多少个日夜?其中经历多少困难?但它能值多少钱呢?比起“苹果“手机来可能还不值一文,2元钱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会被认为“太贵了”。

其实,做什么行业也没有容易的,做农业看起来更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现在条件下也解决不了。从事农业的人也有赚了钱的,也有赔的身无分文,欠钱“跑路”的。但对农业有信心的人还是有的,对农业有热情的人还是有的,对农业有情怀的人还是有的,相信这些人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中国农业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