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一、揮拍練習是羽毛球訓練中最難也是最容易的一個項目。說它最容易,無論誰拿起球拍模擬擊球,都可以算是在做揮拍練習,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說它難,真的是很難很難。就我的理解,揮拍練習應該分為狹義和廣義之說。所謂廣義,即拿起球拍所做的無球揮動訓練,都可以稱之為揮拍練習。!所謂狹義,則特指後場高球的揮拍練習。無論廣義和狹義,揮拍練習都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在你要協調發力,很不容易在你要科學、合理、高效、有節奏感、還要優雅優美等等。豈是三句五句話能說得清楚的!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二、揮拍練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好的,必須有長期堅持,不斷修正,動作逐步進化的這個意識。揮拍練習要有鏡子,最好能隔段時間錄像修正。要是能找到專業的教練指導最好。但又不能迷信教練。王曉理在退役訪問時說,因為自己在後場擊球時的某些動作不對,造成右肘內部一塊軟骨翹起,摩擦它周遍的關節滑囊,引起肘部水腫,即使清理肘部內腔手術之後,在大力殺球時,肘部依然隱隱的疼痛;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在網絡上小有名氣的小熊教練,不止一次說自己退役之後,對羽毛球的很多技術才有了真正地理解,尤其是發力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進與變化;還有一位省隊退役的男隊員說,自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在隊的時候都是亂打球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技術缺陷究竟在哪裡,比賽時戰術應用更是一塌糊塗,而教練對自己的指導也不知所云。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例子還有很多,總之一句話,要相信羽毛球專業人士,要相信教練,但千萬不能迷信。在羽毛球技術訓練學習提升的過程中,無論有怎樣的貴人給予你幫助和指導,但千萬別忘記了自己,千萬別丟失了自己。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自己的體會才是你技術質量提升的關鍵所在!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三、我們這裡討論揮拍練習,特指狹義的,就是偏後場的上手球揮拍,以後場的高吊殺揮拍為主。我以為,後場高球的揮拍練習,是所有羽毛球技術中最根本最關鍵也是最難掌握的。它的訓練動作是否正確,發力是否協調,最關乎或者說根本直接的關乎著這個人將來技術水平的高度廣度與深度。

  第四、首先,球在不同的部位,我們的揮拍方式肯定是不同的。主動擊球的時候,我們可以充分側身,即側身後大臂平面基本與球網垂直,甚至可以稍微再大一些,這時候,則要求你的架拍拍面與球網平行。開始引拍的時候,拍面是直接切到左肩背後基本與背部平行的。之後在轉體的過程中,拍面與背平面的角度逐漸加大,到90度(右肩正後)或稍大於90度(右肩正後再偏體外一些)時,即進入所謂的“發力軌道”,也就是進入揮拍擊球階段。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這個階段,身體產生的速度和力量幾乎80%都已傳遞到拍面,而拍面在揮拍擊球的過程中,即在“發力軌道”內只需要手腕快速翻轉帶動小臂內旋並使球拍拍面逐步旋轉90度左右,正好正拍面擊到球託,即完成充分的發力擊球過程。在此同時,要學會利用好手腕和手指在最後擊球瞬間把那剩餘的20%的力量加持到拍面上。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這裡80%和20%只具有概念性意義,不是科學的量化數字;被動擊球的時候,我們是來不及充分側身的,也沒有太多的時間架拍和引拍,而身體的力量也沒有更充分的時間積蓄,這時候需要手肘直接抬起,小臂快速後襬,帶動大臂和肘前伸完成擊球。和主動擊球在引拍方面最大的不同是。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小臂後襬的方向已經不能是我們左肩身後了,而是直接儘量快速的進入“發力軌道”,即我們右肩後並偏外一些,好像有那麼一點的“憋屈”,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不能充分側開卻要把胸儘量打開造成,正是這種有點“憋屈”的感覺,得以保證被動擊球的時候從我們身體橫向旋轉來獲得更多更大的加速度和能量。相對應的是主動擊球的時候,我們更多是從身體縱向獲得更多更大的速度和能量的。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五、無論是主動擊球還是被動擊球引拍時,握拍的手背平面和球拍的拍面平面以及大小臂的臂平面最好“三面合一”。“三面合一”的好處在於生理結構合理不容易產生傷病、引拍阻力小揮速很快、揮拍擊球瞬間小臂內旋充分。尤其到了一定熟練境界,後場出球瞬間隱蔽性極強,動作一致性非常高,出球質量自然不用說也非常高。“三面合一”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在任何角度下,都可以從人體生理學上實現。“三面合一”是後場揮拍練習的最關鍵所在,是動作進化過程中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六、大小臂之間的角度、大臂與身體的角度、小臂與中杆的角度,基本遵循這樣的規律:主動類球、控制類球角度一般儘量小一些,一是容易藉助到身體的力量,二是隱蔽相強。被動類球、力量類球角度則儘量大一些,一是揮拍時間短擊球速度快,二是容易藉助到身體的剛性能量。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當然這裡也有矛盾的地方,比如重殺的時候,身體往往壓縮較大,各種角度相對都小。快吊的時候也是這樣,雖然是控制類球,卻各種角度都大。這些特例其實並不影響一般規律,各自體悟其中道理。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七、關於正正手、頭頂和被動正手三類球揮拍練習時的細節。後場高球根據球在身體前方位置的不同,一般分為正正手、頭頂正手和被動正手三種。正正手一般情況下,擊球點在1點到2點之間,這時架引揮拍相對是最自然的,你的身體可以充分打開,即側身充分,也可以稍微側一些,只要調整好左右腳的位置,保證重心穩定,一般高吊殺都可以打得很準!

  被動正手有兩種情況,一是擊球點在2點到3點的位置,二是擊球點不僅僅在身側,甚至很多都與身體平行甚至稍後。這時候我們很難借到左半身的力量,只能是腰部和左肩背的力量。左腳很難蹬住,僅僅起到調整重心與支撐身體的作用,右腳的蹬地就顯得更為重要;頭頂正手的擊球點一般在1點到11點之間,範圍似乎要大一些,這是由我們腰部的柔軟性和韌性決定的。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與正正手和被動正手的區別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它引拍時的拍面要外翻一些,二是身體要左傾並後仰一些。關於架拍引拍時拍面的初始位置,正正手與球網大致成45度角,被動正手一般與球網平行甚至還要再外翻一些,頭頂球拍面一般也是平行,但不是外翻而是稍微要後仰。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八、揮拍練習時腳下的技術細節。做正正手揮拍練習的時候,重心要在左右腳之間轉換,即右腳蹬轉,落到左腳後揮拍,一般左右腳不前後交叉。但是實戰中則一般是要交叉的;如果做被動正手揮拍練習的時候,左右腳最好不要懶惰,有兩種步伐可以交替訓練,一是中國跳,二是左右腳前後交叉;至於頭頂球揮拍練習,我的經驗是最好左右腳也能前後交叉,做這樣的訓練,與將來帶球訓練可以實現“無縫對接”。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九、重拍與輕拍的交替使用。很多人疑惑是否用重拍揮拍訓練,我的體會是這樣的:在自己的動作還沒有基本定型,或者說整體發力還不是很協調的時候,上手球揮拍訓練最好不要使用重拍,但下手球,如正反手的挑啊、抽擋啊等等,可以適當使用重拍練習。如果覺得自己的正手揮拍動作非常協調,鞭打發力的感覺很好,身體的力量可以充分釋放出來之後,我建議就可以適當的拿起重拍揮拍練習了,這樣一定是事半功倍。

  

羽毛球揮拍練習,是訓練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項,注意這十點!

  第十、正手和反手,左手和右手揮拍練習的幾大好處。我堅持並倡導正反手左右手同時進行揮拍練習,即使你可能很少用非主持拍手打球,但這樣的訓練還是有很大的好處:一,保持身體左右的平衡,肌肉的均衡鍛鍊,防止一側過度勞損,同時其實對身體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二,主手(正手)可以成為副手(反手)的老師,副手(反手)可以進一步印證主手(正手)的科學程度和“含金量”;三,因為副手一般是從ABC開始的,可以反校正主手的很多其實不被你意識到的形成習慣的錯誤信息,有勘誤之內在功能;四,正反手和左右手揮拍練習,對下肢力量的訓練和身體整體平衡會起到良好重要的作用。

  ...END...

  1、本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