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哪些是作者写作的硬伤或误笔?

静心堂主人9


水浒有名,且也好看。这是好事,但也并非完全是好事。看的人看了,评头论足的人,自然就多。再则,它昰名著,读者常盛不衰,读者跨时代,评头论足也就成了跨越时代的评头论足。批评家好处论好,也会综合读者意见和加上自己见解,指出作者及作品之种种不足。

《水浒传》及其作者写作的硬伤和误笔,主要是在若干处地理、气候、军事、历史等方面的写作上。

地理方面,真不少。武松打虎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但其中地理描写就出了问题。水浒中写到,武松在沧州告别了柴进和宋江,便回清河县去探望哥哥武大郎。武松探亲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岗时,终于打死了一只栏路虎,成了打虎英雄老虎。仔细看看,他的探亲路描写,完全是瞎折腾。沧州--清河县--阳谷县,是"三点一线"直直的连着。武松探亲事急,就是从沧州直接回到清河,没有"事由"和理由要“路过”阳谷县,去打虎了而后再折回到清河县。还有同样家喻户晓的"智取生辰纲",也同样有地理描写的硬伤和误笔。

气候方面,也不少。在此举一例,即大家熟悉的"林冲雪夜奔梁山”。高寒严冬,山东大地"原驰腊象"。林教头投奔梁山,见到的梁山泊则是“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景象,描写的很不合适。

军事方面,一样的不少。为了救宋江一个人(当然是首要),两百多梁山好汉,来回六千里路去江州劫法场。刧法场成功了,还有其他丰硕收获。如此不要命的军事部署,如此的冒险行为,还居然大有成功。正是与今天某些胡编电视剧打鬼子剧情节,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历史方面,也是有点那个的。在对皇帝宋徽宗的描写上,前后矛盾。后半部中,终于把一个风流浪荡的坏皇帝,写成了仁慈仁心皇帝,而且义军还接受了他的招安。真是呜呼哀哉!

话是这么说,但名著毕竟是名著。《水浒传》,还是非常值得读的。(图片取自网络图片)





水木文化


《水浒传》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古典名著,作者将书中逐一出场的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围绕着书中的角色描写的故事情节也是曲折离奇,一波三折,让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

但在看这部名著的时候,我渐渐在脑海浮上了一个疑问,感觉大惑不解,那就是,在这部长篇大作中,书里出场的人物中,贵到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贱到贩夫走卒,江湖艺人,在他们的正名之外,另外几乎都会有一个浑号,也就是绰号吧,说起来,这绰号也是各有特色,与其人相当地贴切,读者看着感觉也饶有兴趣,颇有余味,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书中的打虎英雄武松武二郎,尽管老施在书中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他,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相信人们都已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著名人物,名列三十六天罡之列的武松武二爷,唯独老施却吝啬得舍不得给他“分配"一个浑名,直到他出场了好久好久,杀了多人之后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张青夫妇让他戴上佛珠,假扮头陀,由此才得到了一个“行者“的绰号。在这里,我不无担心地想到,如果当时武松没有经过十字坡,没有遇到张青夫妇,是否会永远告别了申请到和别人同等待遇的奢望呢?

我的这一疑问的答案应该只在老施那里了,想必这也应该算不上称之为这部古典名著的的瑕疵或者是硬伤吧!


青青木子


在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大战乌龙岭时,宋江等被方腊大将郑魔君施妖法困住等死,这时候一位姓邵名俊的秀才出来相救,得以生还。书中明明说是一个秀才,可第二天去了乌龙神庙时怎么又会给是进士呢?书中这样写道:宋江、吴用拜罢下阶,看那石碑时,神乃唐朝一进士,姓邵名俊,应举不第,坠江而死。天帝怜其忠直,赐作龙神。以施公之才学,这个误笔不应该出现的,难道是我读的水浒传不是正版吗?


静心堂主人9


纵观《水浒传》所有章节我认为林冲那一部分是作者最大的误笔。

在《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中,单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形象最为丰满,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误笔重重。从书中的描写似可以看出: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但是,细一寻思,却发现这个人物的前期个性是特别能忍的,对任何事情都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的。我认为“忍”是其中最大的误笔。



《水浒传》写林冲的“忍”,是从对高衙内的忍开始。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这本是一件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当林冲怒气冲冲赶到事情发生地。本想把调戏自己妻子的那人劈死时,发现那人是高衙内,本来高举的手掌却打不下了,软了,他敢怒不感言,敢怒不打了。他忍下了这口难忍之气,这是其一。

其二、还表现在:高衙内收买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高家的棱上,好让他乘机强好林冲的妻子。最后被林冲识破,林冲没有找高衙内,而是拿把尖刀去找陆谦,他不敢面对高衙内,只能找陆谦来发心中的怒气。



其三、林冲的“忍”,还表现在:他被骗进入白虎堂,明知是被高俅陷害,却不放高声叫,不戳穿谋。等到了县衙才说出,自然被关进牢里。

其四、林冲的“忍”,还表现在:林冲被判充军,老丈人前来送行,他当众写下体书让老丈人交给妻子,这一点了说明林冲钟爱娇妻,但是在自己不在的时候怎么样才能防止妻子被高内陷害,难道一纸休书就能阻挡高衙内的迫害吗?

其五、林冲被发配外地,途中野猪林二衙役百般迫害、凌辱,林冲忍耐不反抗,直至最后二衙役设法杀死林冲被鲁智深所救,他表现得在人生低谷,生命最紧要时刻还不如一和尚爽快。



最后写到的林冲真正被逼上梁山是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根上梁山。但是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他不忍了,而后推继晁盖为梁山之主。在梁山塞火拼王伦时的林冲,在此时,林冲没有忍让,也没有退缩,这前后种种不合常理。


以上几点发现林冲的忍,不合因果关系,我认为是最大的误笔。


一杨直贺画枫婉


我只是有个疑点,县衙已经知道是晁盖一伙劫持生辰纲,而且在通缉。

为啥在梁山安顿好以后,答谢宋江送信之情,而派一个在人群中有特殊相貌的人去送书信和酬金,赤发鬼刘唐。顾名思义满头红发吧。还在县衙口徘徊,生怕衙役看不到?让他去找宋江是笔误还是作者暗喻晁盖打发刘唐去有别的目的?


水微澜


《水浒传》写得挺好的,恕我眼拙,暂时还没有看出什么误笔和硬伤,如果硬要挑毛病,看以下两点算不算硬伤:

1、武松和武大郎从外貌到性格到才干都相差太远,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亲兄弟?

2、《水浒传》里的一些好汉如宋江、林冲、卢俊义、杨雄等人好象都是因为女人犯的事然后逼上梁山,如林冲是自己的女人被人看上了被陷害,更多的是自己的女人红杏出墙因为打杀女人而造反,如宋江、卢俊义、杨雄等。我觉得作者是不是被女人伤害过,把女人写成了祸水,对女人的看法有失偏颇。

无论《水浒传》有无误笔和硬伤,都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值得反复去看去揣摩。

鲁迅说:“一部水浒,说的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毛泽东谈论《水浒传》:“《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投降.....“

我看《水浒传》至少5篇,但还没有完全看懂,你看懂了吗?


友我无忧


1、太神话宋江,对方一听是及时雨,就下跪喊哥哥。

2、宋江在夺权的过程中,晁盖一直没什么反应,直到曾头市之前突然爆发,铺垫不够。

3、招安后前三次战争一个头领都没死,征方腊死了一大半。


红蓝白郁金香


误笔我没有仔细研究过,说不到点上。硬伤我也认为是宋江是非不分,带领梁山好汉一起去送死。本来朝腐败无能,昏庸失政,奸邪当道,英雄好汉、仁人志士报国无门,逼得走投无路,迫于无奈才投奔梁山而来,抱着一腔热血,打算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宋江作为首领,本应带大家推翻昏聩无能的腐败朝廷,走出一条光明的人生大道。但宋江贪图做官,官本位思想严重,今日招安,明日招安,最后带领大家投奔朝廷而去征剿方腊,甘做朝廷的刽子手,死的死,残的残,一众梁山好汉,只落得树倒猢狲散,朝廷坐收渔人之利。这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也是文艺为政治统治服务的表现,更是作者写作的一个硬伤。千百年来水浒传一再被统治者宣传利用,正是基于其招安思想的政治效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施耐庵生逢那个时代摆脱不了的一个阶级烙印和写作思想的硬伤。


府中大人


宋江是非不分,带领梁山好汉去送死。结局太悲惨了为啥让好人最终惨死呢?为啥不能让其推倒腐败无能的朝廷呢?令人匪夷所思?

我是黄振。每天分享自媒体,短视频,祝大家自媒体路上一帆风顺,多谢朋友们随手点赞转发支持。

星光一点蓝


李逵的母亲为虎所食,李逵盛怒之下杀死了猛虎,宋江等人听后哈哈大笑。每当看到此处我心里就很难过。他们有没有人性啊?李逵跟着他们真是愚蠢。里面对女性的描写过于片面,要么像母大虫,要么像色情狂,居然还有扈三娘听从摆布嫁给矮小锉的。看过一回就再没看了,电视剧也没看过几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