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華學子展開社會實踐 調研嶺南畲族文化傳承問題

為更深入地瞭解嶺南地區的畲族文化,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畲"我其誰社會實踐隊於2019年7月15日(星期一)清晨進入梅州市豐順縣鳳坪畲族村進行調研。第一站來到了鳳坪村的畲族學校,與小學校長進行交流。

鳳坪畲族學校的校長姓吳,已有十八年的教齡,在這所學校當了七年校長,見證了這個村子這些年的發展。為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吳校長先後為學校爭取了少量的教學資金和教學設備。在這個僅有一百多名學生的小學裡,只有8位正式教師,每位教師一週至少要上17節課,教齡稍大的教師要上20節課。這些教師裡年齡最低的為37歲,教師總體年齡偏高。

在談話中,吳校長介紹了本校正在開展的一些畲族語言、茶藝等教學活動,不過當下仍存在文化教學器材、畲語師資力量缺乏,本村生源流失於城鎮等問題。

中大新華學子展開社會實踐 調研嶺南畲族文化傳承問題

實踐隊隊員與鳳坪畲族學校校長進行交流

與吳校長談話後,她給我們展示了學生們的手工藝品,以及用於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茶藝用具。即使鄉村的教育資金有限,但他們依舊堅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才藝特長並重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校長對"畲"我其誰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說,畲語課程一個月內會有一到兩節的教學安排,學生參與的畲族舞蹈也在本縣舞蹈比賽中拿過第一的名次,而且多次向外展示畲族茶藝,並獲好評。

在校長的引領下,"畲"我其誰社會實踐隊來到村裡一戶會做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的村戶家中,接待我們的是兩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兩位老人熱情地向實踐隊的隊員們展示了當地鮮有人會做的一種手工藝品—畲族綵帶。據瞭解,這種手工藝品主要用於婚嫁場合,不僅是女方出嫁時的祝福象徵,也是畲族男女的定情信物。在裝飾畲服的同時,還可體現女方的心靈手巧,但會做這種手工藝品的人已屈指可數。老人家還向實踐隊的隊員們介紹,畲族原來還有民族歌曲、剪紙等,但由於戰亂及文革時期"破四舊"的衝擊,許許多多的畲族文化形態都已失傳。

中大新華學子展開社會實踐 調研嶺南畲族文化傳承問題

當地畲族民族特色手工藝品

離開兩位老人後,"畲"我其誰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參觀了各家各戶仍舊居住的傳統建築群,它們依山連片而建,根據村戶的介紹,這些民族建築叫做"下山虎",因該種建築的俯瞰酷似一隻老虎,擁有"身體"和兩隻"前爪"又依山而建而得名,同時也表達了這戶人家希望家人中會出達官貴人的美好憧憬。

中大新華學子展開社會實踐 調研嶺南畲族文化傳承問題

畲族獨特民族建築 "下山虎"

接近中午時,"畲"我其誰社會實踐隊員與來自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實踐隊員在畲族學校交流了調研經驗,也分享了生活趣事。這個過程笑聲滿滿,並與他們結下了深厚友誼。

新華少年懷毅志,風坪青山任我馳。經過與校長以及村民們的交流,實踐隊員們獲益匪淺。希望"畲"我其誰社會實踐隊的這次三下鄉活動能夠順利完成,併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出一分微薄之力。

中大新華學子展開社會實踐 調研嶺南畲族文化傳承問題

兩支實踐隊伍在畲族學校門前合影留念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畲"我其誰社會實踐隊供稿

圖/盧雨菁 潘穎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