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小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与汉初之间,是早期儒家学派的教育理论,概括和教育实践总结,是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学,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篇极重要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一篇很早很全面的教育文献。书中主要谈到以下内容。

一、教育作用与目的 《学计》论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大学”教育。是为了符合统治阶级培养自己的利益维护者,掌握统治人民的治术。所谓的“俗”“到”皆为统治阶级服从统治,怀化于民,而治于君也,另一方面《学记》对于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再三叮嘱教育是可以帮助王国统治者来“建国君民”的,学习是为了“学为君”也,这和我们的教育目的截然相反,但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也。

二、教育制度与管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有些地方对于现实来说不太合适,不过有些是值得参考的,如视学制度,大学每两年要由政府派人考察学生成绩,制度是比较正规的,再者重视开学仪式和目的。这都是我们仍然在做的。

三、教育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相长,实际上是说做学问要从学习中反复提高,要做到教也是一种学习。2、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劳逸相结合。3、预防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5、顺应性原则,6、观摩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8、长善救失。这些原则对我们来说至今还在用,本身不具备阶级性,关键在于教育自身的功用性。

四、教学方法

在《学记》中,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基本出现了。1、问答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答,要求是正确的,2、讲解法,此项关键在于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教材组织,基本精神都是注意启发注重自动,值得我们关注。3、练习法。

五、教师问题。古代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担任教师工作的条件又是严格的,那么尊师重教是当然的了,从实质来说古代封建的师道尊严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尊师是不相同的,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尊师就是尊重教育就是尊重知识,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六、当时教育的五大弊端,这和我们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差不多,如满堂灌不因材施教等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警示,总之《学记》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一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