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臨證」小青龍湯——小龍剛出頭角,也能乘雷雨而翻江攪海

下載袋鼠醫學APP,提供更多學習資料

導讀:《傷寒論》大青龍湯後,又有小青龍湯以輔大青龍湯所不逮。蓋大青龍湯為發汗所召,如龍之乘雲而致雨。小青龍湯為滌飲所用,如龍之率水以歸海,故其湯皆可以青龍名。今於論大青龍湯後,更進而論小青龍湯。以下是張錫純對小青龍湯的一些觀點,供各位讀者品味。

小青龍湯原方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三兩切,甘草三兩炙,細辛三兩,半夏半升湯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炒也)令赤色;若渴者,去半夏加瓜蔞根三兩;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升。

按:蕘花近時無用者,《金鑑》注謂系芫花之類,攻水之力甚峻,用五分可令人下數十次,當以茯苓代之。又噎字註疏家多以呃逆解之,字典中原有此講法,然觀其去麻黃加附子,似按寒痰凝結梗塞咽喉解法,方與所加之藥相宜。

後世所用小青龍湯分量

麻黃二錢,桂枝尖二錢,芍藥三錢,五味子錢半,乾薑一錢,甘草錢半,細辛一錢,半夏二錢。

煎一盅,作一次服。

喻嘉言曰:桂枝、麻黃無大小,而青龍湯有大小者,以桂枝、麻黃之變化多,而大青龍湯之變法不過於桂麻二湯之內施其化裁,故又立小青龍湯一法,散邪之功兼乎滌飲,取山澤小龍養成頭角,乘雷雨而翻江攪海,直奔龍門之義,用以代大青龍而擅江河行水之力,立法誠大備也。昌昔謂膀胱之氣流行,地氣不升則天氣常朗,其偶受外感,則仲景之小青龍湯一方,與大士水月光中大圓鏡智無以異也。蓋無形之感夾有形之痰,互為膠漆,其當胸窟宅,適在太陽經位,惟於麻黃、桂枝方中,加五味子、半夏以滌飲而收陰,乾薑、細辛以散結而分解,合而用之,令藥力適在痰飲綰結之處攻擊片時,則無形之感從肌膚出,有形之痰從水道出,頃刻分解無餘,而胸膺空曠矣。

小青龍湯所兼主諸病,喘居其末,而後世治外感痰喘者,實以小青龍湯為主方,是小青龍湯為外感中治痰飲之劑,實為理肺之劑也。肺主呼吸,其呼吸之機關在於肺葉之翕闢,其翕闢之機自如,喘病自愈。是以陳修園謂:小青龍湯當以五味、乾薑、細辛為主藥,蓋五味子以司肺之翕,乾薑以司肺之闢,細辛以發動其翕闢活潑之機,故小青龍湯中諸藥皆可加減,獨此三味不可加減。

按:陳氏此論甚當,至其謂細辛能發動翕闢活潑之靈機,此中原有妙理。蓋細辛人皆知為足少陰之藥,故傷寒少陰證多用之,然其性實能引足少陰與手少陰相交,是以少陰傷寒,心腎不交而煩躁者宜用之,又有引諸藥之力上達於腦,是以陰寒頭疼者必用之,且其含有龍腦氣味,能透發神經使之靈活,自能發動肺葉翕闢之機使靈活也。

又鄒潤安謂:凡風氣寒氣,依於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為患者,並能曳而出之,使相離而不相附,審斯則小青龍湯中之用細辛,亦所以除水氣中之風寒也。

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乾薑,誠以外感之證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斂之力甚大,能將外感之邪錮閉肺中,永成勞嗽,惟濟之以乾薑至辛之味,則無礙,誠以五行之理,辛能勝酸,《內經》有明文也。徐氏《本草百種注》中論之甚詳,而愚近時臨證品驗,則另有心得:蓋五味之皮雖酸,其仁則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濟皮之酸,自不至因過酸生弊,是以愚治勞嗽,恆將五味搗碎入煎,少佐以射干、牛蒡諸藥,即能奏效,不必定佐以乾薑也。

特是醫家治外感痰喘喜用麻黃,而以小青龍湯治外感之喘,轉去麻黃加杏仁,恆令用者生疑,近見有彰明登諸醫報而議其非者,以為既減去麻黃,將恃何者以治外感之喘乎?不知《本經》謂桂枝主上氣咳逆吐吸,是桂枝原能降氣定喘也。誠以喘雖由於外感,亦恆兼因元氣虛損不能固攝,麻黃雖能定喘,其得力處在於瀉肺,恐於元氣素虛者不宜,是以不取麻黃之瀉肺,但取桂枝之降肺,更加杏仁能降肺兼能利痰祛邪之品以為之輔佐,是以能穩重建功也。

《傷寒論》小青龍湯為治外感因有水氣作喘之聖方,而以治後世痰喘證,似有不盡吻合之處,誠以《傷寒論》所言之水氣原屬涼,而後世所言之痰喘多屬熱也。為其屬熱,則借用小青龍湯原當以涼藥佐之。嘗觀小青龍湯後諸多加法,原無加石膏之例,至《金匱》治肺脹作喘,則有小青龍加石膏湯矣。仲景當日先著《傷寒論》,後著《金匱要略》,《傷寒論》中小青龍湯無加石膏之例,是當其著《傷寒論》時猶無宜加石膏之證也。至《金匱》中載有小青龍加石膏湯,是其著《金匱》時已有宜加石膏之證也。夫仲景先著《傷寒論》後著《金匱要略》,相隔不過十餘年之間耳,而其病隨氣化之更變即迥有不同,況上下相隔千餘年乎?

是以愚用小青龍湯以治外感痰喘,必加生石膏兩許,或至一兩強,方能奏效。蓋如此多用石膏,不惟治外感之熱且以解方中藥性之熱也。為有石膏以監製麻黃,若遇脈之實者,仍宜用麻黃一錢,試舉一案以徵明之。

本文選自《張錫純論傷寒(修訂版)》,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醫出版公眾號整理,袋鼠醫學公眾號編輯發送。

「袋鼠臨證」小青龍湯——小龍剛出頭角,也能乘雷雨而翻江攪海

點擊“更多”,下載袋鼠醫學APP,獲取更多醫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