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霍光:漢武帝時權臣,是漢武帝託孤之臣,亦是三朝攝政者。


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輔佐漢宣帝共13年

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輔佐劉賀(漢廢帝、海昏侯)共27天

公元前74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輔佐漢宣帝共6年

名為輔佐,實為攝政,這就是霍光近20年所做的唯一的事情,最極致的體現就是他以不負武帝託孤之名廢掉了劉賀。

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霍光像

引子:

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記載:萬曆八年時,萬曆皇帝曾因醉酒犯錯,被李太后予以訓示,並且讓其翻閱《漢書·霍光傳》,以此告誡和暗示萬曆皇帝,如果不想幹皇帝了,有人是可以讓你滾的。縱觀萬曆初期,唯有元輔張居正有此能力。

於是秉著客觀,查閱《明史》、《萬曆起居注》、《明神宗實錄》窺見其事端,在萬曆六年(1578)、萬曆八年(1580)時,萬曆皇帝確實因為醉酒犯事,至於李太后是否讓其閱讀《漢書·霍光傳》不得而知,但李太后確實予以訓斥,並且由張居正代筆寫罪己詔。且張居正在萬曆八年8月23日、24日確實連續兩日上疏乞休(辭職),但萬曆皇帝皆以不允許而拒絕。

諭元輔少師張先生,朕面奉聖母慈諭雲:“與張先生說:各大典禮雖是修舉,內外一切政務,歷尚未裁決,邊事充為緊要,張先生親受先帝付託,豈忍言去?待輔歷到三十歲,那時再作商量。先生今後再不必與此念。”——《萬曆起居注》


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萬曆起居注》

上面的意思就是說,張居正你輔佐到萬曆三十歲的時候在再商量吧。由此可以窺見,張居正在這個時候是有意識到危險的,不管他的這次上疏是為了試探還是萌生退意,張居正一定是讀過《漢書》的,也一定深諳託孤之臣,位極群臣的悲劇。至於萬曆皇帝我想他讀過,因為萬曆皇帝5歲即讀書,博覽群書,深知帝王之道,即使他對漢宣帝劉詢的功績他一定是知道的。

所以我認為即使萬曆皇帝是否真的知道霍光不重要,重要的是萬曆皇帝一定知道攝政者——盛於當朝,衰於身後。但我們今天的故事仍以萬曆皇帝讀過《漢書·霍光傳》為引子,如此去窺見歷史也是一件趣事。

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張居正像

集權之臣,盛於當朝

霍光的集權在於家族勢力龐大,家族成員不僅身居要職,而且當時的太后是霍光的外孫女(孝昭上官皇后),漢宣帝的第二任皇后是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況且霍光威望極高,他作為託孤之臣是漢武帝欽定,群臣皆認可的。所以不聽話的劉賀被廢是順其自然的,漢宣帝前期拒絕霍光還政是正確且聰明的選擇。

張居正的集權也大同小異,但還是有所區別,其一,張居正的集權在於萬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支持;其二,張居正是嫡系官員身居要職;其三,張居正有馮寶作為內應。

還有一個霍光和張居正可以集權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漢昭帝、萬曆皇帝都是幼年登基,權臣或者後宮攝政是被朝廷認可的。漢宣帝例外,登基時已經18歲了,所以於情於理霍光是應該還政的,即使是走過程。

這些信息對於萬曆皇帝是重要的,他完全可以參照或者模仿漢宣帝的做法,採取隱忍、蟄伏的方式。即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實力暫時無法與張居正抗衡,也不應該抗衡。

萬曆皇帝這樣做主要考慮了三個方面:

  • 第一,生母李太后完全放心、信任張居正,萬曆皇帝如果和張居正翻臉,李太后可能是會支持張居正,至少李太后對張居正溫柔,對自己則常以訓斥。
  • 第二,張居正有嫡系集團的支持,雖然自己是帝國的最高裁決者,但朝廷上張居正才是最風光的。群臣們是知道張居正的付出的。
  • 第三,衝突是可能有風險的,劉賀的被廢就是最好的證明。
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萬曆皇帝

所以萬曆皇帝在這個階段選擇了隱忍。但他是絕對不會任憑張居正權傾天下的。因為此時的萬曆皇帝已經18歲,對於一個年少輕狂,博覽群書的萬曆皇帝而言,至高無上權力的誘惑是無法被拒絕的。

除了蟄伏,聽話之外,萬曆皇帝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張居正和霍光同樣的結局——去世。命運自然也眷顧了萬曆皇帝,因為長期的處理朝政以及不規律的生活,張居正在萬曆八年的時候就已經生病了。

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漢宣帝

勝在當朝,衰於身後

張居正的離世真的可以讓萬曆皇帝掌握政權嗎?那是自然,因為萬曆皇帝明白集權之臣,勝在當朝,卻衰於身後,至少《漢書·霍光傳》提供了經驗。

  • 其一,集群者的去世,一定伴隨著群臣的分歧與分裂,因為集權者在時,迫於集權者的淫威,群臣做的事情只能是安分守己,敢怒不敢言,霍光是如此,張居正也是如此。而集權者一旦逝去,群臣們便會群龍無首,皇帝自然是第一選擇。
  • 其二,集權者雖然在朝堂上風光無限,群臣敬畏,一致同意,但其實群臣們是迫於無奈,群臣們一定是有不同意見的,而且因為集權者的不公平分配和難免任親唯用,死後是一定會被不得志的官員舉報和反對的。
  • 其三,雖然霍光有太后、皇后支持,但實際上是因為有霍光,他們才會形成統一戰線,就如張居正、李太后、官員們的同盟一樣,一旦失去了張居正,李太后首先一定會無條件且堅定的站在萬曆皇帝的背後。
  • 其四,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復原的未央宮

總之一句話,樹倒狐猴散,重新尋抱團。而那些被壓迫的,被擠兌的,有意見的,恨得牙癢癢的官員們他們一定會做一件事情——翻舊賬。所以萬曆皇帝不僅形勢判斷完全正確,也做了最明智的選擇。最終的結果也是如此,張居正的去世,代表著萬曆皇帝正式掌管朝政,只是萬曆皇帝忽略了漢宣帝所處的朝代與他所處的時代是不同的,這也是萬曆皇帝的失望所在。他希翼成為最英明最偉大的帝皇,卻最終啥也不是,還要被我們這些後人嘲笑議論。

清算與失望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漢宣帝以皇帝的規格厚葬了霍光,諡號“宣成”。公元前66年,因為霍家謀反,霍氏一族被滿門抄斬,皇后自然也被廢掉,但始終漢宣帝沒有去動霍光的陵墓。在公元前51年,漢宣帝還將霍光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說實話,漢宣帝要比萬曆皇帝兇殘——至少面對反對和對抗他的人,但漢宣帝卻是聖明之君,西漢極盛的締造者。接下來看看萬曆皇帝的做法。

萬曆皇帝讀《漢書·霍光傳》後的思考與謀慮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去世,萬曆皇帝痛徹心扉,為之輟朝,諡“文忠”。公元1583年,因為有人彈劾張居正唯親任用、奢侈驕橫,萬曆皇帝對其進行清算,削盡其官秩,剝奪和收回了張居正生前全部的榮譽,家屬被流放。至此張居正被萬曆皇帝釘在了恥辱柱上,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天啟皇帝才為張居正正名。

或許萬曆皇帝也希翼自己如同漢宣帝一樣,能夠實現鴻鵠之志,可惜萬曆皇帝第一步就胎死腹中,首先他娶了自己不喜歡的人做皇后,至始至終都沒有辦法廢除。反觀漢宣帝以“故劍情深”冊封了自己民間的妻子許平君作為皇后,即使當時霍光當政,而且廢掉了第二任皇后霍成君。但這也怪不得萬曆皇帝,或許時代的不同也是限制萬曆皇帝宏圖大業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