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备注也是引用新华社,略有删减【备注具有历史价值】。

照片非刻意收集。需要值得提醒的是,本文以现在行政管理范围为主。当年绵阳还是县。本片包括城区、平武、三台各镇村。

、 、 、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10月26日

1959年,绵阳遭重灾,但广大人民公社社员饭菜齐全。这是城郊人民公社辛清珍老大娘在公共食堂里吃饭(右)。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5年9月27日 陈捷

1972年开始,绵阳共建了9万8千多个沼气池。1975年全市45个公社有27个公社普及了沼气,有9万多户社员用上了沼气灶,点上了沼气灯,再也不用为烧柴而操心。同时,他们还用沼气代替柴油、汽油开动机器,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和发电。

绵阳各级商业部门,积极支援农村大办沼气,并设立沼气物资专柜,供应广大群众选购。这是社员在选购沼气器具和配件。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5年9月27日 陈捷

绵阳永兴公社(注:今永兴镇)农副产品加工厂,用沼气代替柴油发动机器碾米。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5年9月27日 陈捷

“过去煮饭满屋烟,如今煮饭扭开关”。这是绵阳永兴公社七大队第五生产队

的社员在用沼气煮饭。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7月2日 熊汝清

四川蚕茧主要产区绵阳今年春茧大丰收,总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增产一成以上。这是城郊公社平交大队社员在喜收春茧。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10月11日 袁汝逊

这是国家蚕种场技术人员和工人正在进行良种选育,保证用优质蚕种供应社队。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10月11日 袁汝逊

四川绵阳蚕桑事业蓬勃发展。今年全市春茧和秋茧均获丰收,蚕茧总产量达12000多担。这是绵阳缫丝厂车间工人在操作。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11月29日 熊汝清

四川省在事件之后,抓纲治蜀,各条战线取得可喜成就,一至九月工业总产值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3%。这是绵阳缫丝厂工人在织绸。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8月30日 金勖琪【很出名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于1979年7月25日起在中国成都等地举办了为期近一月的沼气建设讲习班。参加讲习班的亚、非和拉丁美洲的18个国家的教授、博士、工程师、科研人员及官员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中国专家讲课,参观了现场并进行了技术交流。

目前,中国农村推广的沼气池以小型为主,造价很低,可作生活燃料、发电。原料为人畜粪、垃圾、稻麦杆等。沼气化不仅解决了部分能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很受农民欢迎。

讲习班学员参观绵阳市农村的一个沼气池。四川省共兴建了沼气池500万个,是全国利用推广沼气成绩较显著的省份之一。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8月30日 金勖琪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无害技术部主任保罗·毕凡里(中)等参观绵阳市农村社员家中使用沼气煮饭、照明等情况。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8月30日 金勖琪

讲习班学员对绵阳市松桠公社九大队沼气发电站很感兴趣。这个发电站解决了全大队打米、磨面的需要,供应大部分社员家庭照明用电。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8月30日 金勖琪

讲习班危地马拉学员卡塞尔(左)和中国农村公社社员一起砌沼气池。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12月26日 陈捷

江油县石岭人民公社第七管理区,在县银行工作人员帮助下,变穷队为富队的事例。
今年来(注:1959年),这个县的财政、银行干部坚决执行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下到管理区安家落户,大搞群众运动,深入生产,参加生产、主动组织群众生活,把银行工作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公社党委的有力助手。他们在出色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完成了银行本身的任务……在县银行工作人员帮助下,已取得农副业总产值比去年增长40%的成就。其中农业增长20%,副业增长了三倍。管理区不仅把今年国家贷款还了,而且把历年的贷款也还了;社员们也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留下了节余。使这个穷队基本上达到了富队的水平。
一方面国家贷款、财政银行人员下放帮助,一方面大搞群众运动,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七管区在短时间内办起了农具、肥料、农药、饲料等厂,仅农具厂制造的鸡公车、粪桶、犁头等农具就有580多件,对发展生产起到很大作用。这是农具厂的社员们正在赶制鸡公车和修建养猪场。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3月25日 游云谷

三台县永安水电站扩建工地的民工大学解放军打硬仗的精神。中太公社(注:今中太镇)民工指导员邱海深(左),曾是解放战争期间保卫延安的老战士,他带领民工来到工地后,发扬延安作风,身先士卒,拣最困难的活干。这是他同解放军干部和民工们不顾寒冷下水挖土方。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3年5月14日 吴祖政

四川三台县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因地制宜地实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间作套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蓑草(又名龙须草)是造纸的原料。三台县蓑草产量占四川省的1/3,今年由于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上山采割蓑草的积极性,收购量日益增加,有力地支援了造纸工业。图为三台县转运站

待运的大批蓑草。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3年5月14日 吴祖政

盛产中药麦冬的三台县,今年又获丰收。图为新德公社(注:今新德镇)十一大队一队的社员正在对麦冬进行加工,以便把最好的麦冬卖给国家。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3年5月14日 吴祖政

三台县因地制宜地实行粮棉间作,提高了土地复种面积,力争1973年粮棉双丰收。图为中兴公社(注:今中兴镇)十大队六队的社员在棉田里中耕除草。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8月10日 熊汝清

三台县城郊公社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积极组织社员编制各种竹制品,发展副业生产。这个公 社生产的竹门帘,产量和质量近来都有很大提高,深受用户欢迎。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5年5月22日 熊汝清

平武县

文艺宣传队,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长年身背道具行李,跋涉在川、甘两省交界的岷山山区,把革命文艺送到战斗在工农业战线上的汉、藏、回、满各族群众面前。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背兜剧团”、“四川的乌兰牧骑”。这是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为社员演唱革命样板戏选段。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5年5月22日 熊汝清

平武县文艺宣传队队员过溜索去为山区群众演出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5年7月29日 熊汝清

平武县文艺宣传队在山区演出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节目:《政治夜校好》


四川绵阳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5月23日 熊汝清

平武县文艺演出队的文艺工作者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是队长张久泉(前右)在石坎公社(今南坝镇石坎)同社员一起参加改土劳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