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影視劇中的“改稻為桑”,看明朝深陷於經濟困局中的政治鬥爭

談及改稻為桑我們不得不先牽涉到一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反應明朝嘉靖年間大明王朝在面臨諸多的政治經濟困局下,朝廷的統治者嘉靖皇帝和權利階級是如何通過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來維繫著大明王朝的命運。

這部電視劇的引子也是朝廷的統治者及掌權階級在面對國家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由嚴嵩一黨提出的改稻為桑的政策得到了嘉靖皇帝的默許,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改稻為桑運動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

通過影視劇中的“改稻為桑”,看明朝深陷於經濟困局中的政治鬥爭

同時,我們回溯歷史,看一下明朝中期國家社會層面的大背景,明朝時期商品農業經濟進一步得到發展,促使人口大規模增長,據統計,明洪武年間,全國總人口數維持在6000萬人左右,而到了明朝中期,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一億,幾乎翻了一倍,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相對應的產量也在不斷變少,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農作物耕種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於糧食的需求,所以在南方地區,人們開始大量種植桑棉等經濟作物,於是大量的稻田被複墾為桑田,麥田改為棉田。

然而這只是農民階級為了填飽肚子而採取的無奈之舉。而站在政府層面,通過農田被大量改為桑棉田後,成熟後的經濟作物到了地主階級尤其是國家的手裡,製成了半成品或者成品,價值翻了數倍有餘。地主階級在這中間嚐到了甜頭,於是同時國家開始鼓勵種植桑棉等經濟作物,這樣在保證了糧食產量的同時,桑棉的種植增加了國家收入,但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地主階級在看到這一攫取利益的大好機會,於是紛紛擴充自己的土地來種植高回報的的經濟作物,

嚴重的的土地兼併,使得更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不得已成為流民,更加激化了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矛盾。成為明朝中後期封建社會愈演愈烈的主要矛盾。

通過影視劇中的“改稻為桑”,看明朝深陷於經濟困局中的政治鬥爭

迴歸到電視劇中,除了上述所說的諸多因素和矛盾,此時明朝的統治者嘉靖皇帝在中後期痴迷於參道修法,且大肆揮霍國庫收入,國家財政出現危機,而同時期,已經活躍在嘉靖朝十數年的以嚴嵩為首的嚴氏一黨攫取國家利益,中飽私囊的野心依然熾熱。

諸多的矛盾和利益衝突在此時激烈碰撞,改稻為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影視劇中展開並著重敘述的。

但是政策剛施行,就在試點浙江受到了阻礙,浙江的百姓不願接受改稻為桑。於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想要利用汛期到來在浙江毀堤淹田來推行他父親的改稻為桑的政策。然而一旦毀堤淹田,大半個浙江都會被水淹沒,此時站在嚴嵩一黨對立面的裕王和張居正他們計劃放任嚴世蕃的計劃,使其毀堤淹田,這樣在浙江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之後,就有了嚴氏一黨的鐵打的罪證,成為扳倒嚴嵩的有利條件。然而這樣雖然有了口實,可是數以萬計的浙江民眾就要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了。 而此時張居正他們也知道這種後果,竟然向當時的裕王提議犧牲浙江人民來換取嚴氏一黨的罪證,裕王表示默認。

正是各利益集團看到了毀堤淹田對於自己鬥爭的有利性,所以放任了嚴世蕃的毀堤淹田,而處於兩個利益集團外的浙江當時的總督胡宗憲大義凜然,在毀堤淹田發生後處置得當,並沒有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改稻為桑只是各個利益集團用作政治鬥爭的工具。他們都幻想著,如此一項國策的實行,會給自己集團帶來莫大的回報,這種回報不限於是政治層面還是經濟層面。

通過影視劇中的“改稻為桑”,看明朝深陷於經濟困局中的政治鬥爭

嘉靖皇帝

首先,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嘉靖皇帝肯定會非常支持這種國策的施行。嘉靖面對的困局我們上面也說到過,自己不理朝政,一心參道求法,自己治理下的國家災情頻發,冗官充斥,國家的國庫已然捉襟見肘,甚至自己想蓋一座道宮都沒有多餘的銀兩。而這時候,改稻為桑很適時地被提出來,作為統治者的嘉靖皇帝,自然非常歡迎,這樣的國策一旦落實到位,不僅可以使國家的國庫收入迅速增長,而且也可以為自己修仙參道提供經濟來源,自己花錢置辦東西也變得有底氣了。如此這般,何樂而不為呢?

通過影視劇中的“改稻為桑”,看明朝深陷於經濟困局中的政治鬥爭

嚴嵩一黨

而劇中提出這項國策的嚴嵩一黨自然是這一政策的堅決追隨者。嚴嵩一黨爪牙遍佈朝野,這項國策的施行展開必然要靠他們來奔走,上至總督,下至府衙,甚至下面的差役走卒都是他們實行計劃的附庸者。他們必然會一個個趨利而往。當然,這條利益線條上嚴嵩家族才是最大的獲利方,只不過這層層的盤剝及利益輸送需要的人太太多。改稻為桑的所謂國策,就是他們發財的機會,他們定會環環相扣,上行下效,將這項國策徹底淪為他們斂財的政治手段。

裕王一派

劇中另一個利益集團,就是站在嚴嵩對立面的是以裕王為代表的倒嚴方陣。他們深知嚴嵩一黨推行這項政策的真實意圖,他們就在等這樣的機會,讓嚴嵩一黨在大肆推行斂財的過程中露出馬腳,朝臣中以張居正為首的倒嚴派甚至有縱容嚴世蕃毀堤淹田行徑的想法,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以此為契機抓住嚴嵩一黨的罪證,掌握這場政治鬥爭的主動權。他們雖不至於為利奔走,但以政治為手段以倒嚴為方向的一味縱容,也使得他們有機會成為政治鬥爭中獲利的一方。為了達到所謂正義的結果,他們將改稻為桑作為政治鬥爭的翹板,利用嚴嵩一黨的作惡多端,將他們自己頂上屬於鬥爭勝利的高處。

農民才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而作為最底層的民眾才是這項政策最大的受害者,由農作物種植改為經濟作物種植,他們的口糧之地被無情徵收,面對著同樣噬利如命的地主階級,他們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任由剝削在他們身上颳了一層又一層。

通過影視劇中的“改稻為桑”,看明朝深陷於經濟困局中的政治鬥爭

在歷史上,明朝並沒有改稻為桑政策的實施,但劇中反應的階級矛盾和農業生產現象在明朝中後期確實存在。雖然劇中嚴氏一黨最終倒臺,正義的裕王一方最終接棒大明江山,緊接著張居正進入內閣,並在萬曆一朝進行大刀闊斧的的改革,一度讓明朝實現了中興。

但是明朝農業發展的最大弊端,土地兼併現象並沒有得到治理,並愈演愈烈,加劇了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最終成為了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