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成交大單沒什麼,只不過是運氣好”。你的偏見正在腐蝕你

一、他能談成大單?是走了什麼運啊?

“我那個客戶今天終於簽單了,我可是整整跟了半年才談成,真是太不容易了,也幸虧我堅持不懈,要是放到別人身上,早就放棄了!哪還能拿到這個大單啊,是不是啊?老劉。“

張煌眉飛色舞跟同事說著今天籤的合同,眼角眉梢都是高興還透著一股苦盡甘來的得意。

老劉說:“是啊是啊,今天我們部門真是雙喜臨門,小李也簽了個大單,金額跟你的也差不多。”

“小李那個啊?純粹是走好運了,這麼快就被他撞上一個大客戶,運氣真是太好了,我怎麼就沒那個運氣?”剛剛的高興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懊惱。

張煌該懊惱的其實不是小李的大單,而是他自己的自我服務偏見。

自我服務偏見:又稱自利性偏差,指人們常常從好的方面來看待自己,當取得一些成功時,常常容易歸因於自己,而做了錯事之後,怨天尤人,把它歸因於外在因素,即把功勞歸於自己,把錯誤推給人家。它是一種主觀主義的表現,也是一種歸因偏見。

就比如張煌認為自己成交的客戶是因為堅持不懈的追蹤,而小李就只是運氣好。

“同事成交大單沒什麼,只不過是運氣好”。你的偏見正在腐蝕你

二、自我服務偏見在職場上,為什麼會腐蝕我們?

1. 自我服務偏見會產生不正確的自我感受,阻礙正確的認識。而不正確的自我感受主要有兩種:

01. 虛假普遍性效應。 指過高地估計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贊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場,如果我們行為不佳或是在任務中失敗,我們可能會認為這些失敗是普遍的、正常的,以讓自己安心。舉個例子,如果在工作中出了問題,我們就會想:“都是一樣的,這個錯位,小周也犯過,他犯的錯,比我的還大呢”。

這樣的想法,會引起我們對錯誤的忽視,克服不了微小但是重要的錯誤,得不到真正的成長。

02. 產生自利偏差,對自己盲目樂觀。我們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超乎尋常、獨一無二以滿足自己的自我形象。這會導致我們對自己能力邊界認識不足,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比如你偶爾寫了一份文案在小範圍內引起了轟動,但是在自我服務偏見的刺激下,你覺得自己非常厲害就應該專職寫文案,結果試了幾次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文案寫得好人,沒有一個不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沉寂還有大量的閱讀才能寫出來。秋葉大叔說他在商學院之前已經寫了10年,炎公子在私房課前也寫了好幾年才抓住機會成為了大咖。

偶爾一次的成功在自我服務偏差的映射下,成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這是自我服務偏見帶來的有點扭曲效應,容易導致不全面的自我認識。

“同事成交大單沒什麼,只不過是運氣好”。你的偏見正在腐蝕你

2. 容易導致不正確的歸因。

01. 高估自己對群體成功的貢獻而低估他們對失敗所負的責任。研究人員發現團隊的規模越大,每位隊員誇大自己貢獻的可能性就越大。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ugene M. Caruso和Nicholas Epley以及Epley曾經的學生Juliana Schroeder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以探索導致團隊成員誇大自身貢獻的影響因素。在一項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隨著團隊規模的擴大,MBA學生認為自己對項目的貢獻越大,以致於在一個由八人組成的團隊中,所有成員對自己作出的貢獻評估之和竟超過了140%。

這就容易忽視他人的貢獻而從而引發其他人員的不滿,降低團隊工作的積極性。

02. 自我服務偏見還會誇大人們對自己群體的評價。人們帶著讚許性的偏見看待自己和他們的群體。在群體內的自我服務式吹捧會變得非常危險。因為它會阻礙成長和發展,看不到危機。

3. 容易導致偏見和刻板印象

01. 偏見是人們脫離客觀事實而建立起來的對人、事、物的消極認知與態度,是以不正確或不充分的信息為根據而形成的對其他人或群體的片面甚至錯誤的看法與影響。把別人的成功簡單的歸結為運氣好而忽略了他人的努力、做事情的方法和策略就是一種偏見,這種偏見不止讓你沒有全面的認識還阻礙了你向他人學習的可能性。

成功的人,都是善於學習的人,比如沃爾瑪的創始人,就非常擅長學習,他不論去到哪裡,都會去看超市,尋找可以學習的地方,學習貨架擺放,學習收銀的方式,學習貨物庫存流動的管理,才讓沃爾瑪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

舉個例子,你看到同事每個月業績都是上百萬,如果受了自我服務偏見的影響,你就認為他的成功純粹是運氣好,只是因為都碰上了好客戶。但是如果放下自我服務偏見,你就會去研究他跟客人的溝通方式,研究如何跟進客戶的案子,哪個能讓你得到成長,結果不言而喻。

02. 自我服務偏見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應”,是指個人受社會影響而對某些人或事持穩定不變的看法。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消極的一面表現為在被給與有限材料的基礎上做出帶普遍性的結論,會使人在認知別人時忽視個體差異,從而導致知覺上的錯誤,妨礙對他人做出正確的評價。但是刻板印象有時完全可以導致人們在某些方面的判斷失誤。並且一個人一旦進入思維死角,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就容易陷入思維泥潭,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比如,很多人都認為河南人很難管,甚至有些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註明河南人請勿投。其實這就是對河南人的一種不正確的刻板印象,事實上是,很多河南人都很配合並且很誠懇誠實,做事情也很有責任心,但是陷入刻板印象之後,就很難發現河南人的這個優點。

“同事成交大單沒什麼,只不過是運氣好”。你的偏見正在腐蝕你

三,在職場上,如何破除自我服務偏見,迎來真正的成長呢?

1. 剋制自己,順應他人。分三步走:

01.察覺。察覺自己有意識地掉入了自我服務偏見的誤區。當說正面的信息時頻繁使用我就是掉入自我服務偏見誤區的表現之一。“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幸虧我的決定”,“虧得我沒有放棄”都是偏見的開始。

02. 換位思維。我們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待結果。同時接納別人的貢獻,承認他人突出表現的事實。

03. 允許他人擁有自我服務偏見。富蘭克林說:“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順應他人,就是在自己的認知行動中察覺自己的自我服務偏見同事接納別人的自我服務偏見但是以共同的目標為主。

2. 多角度思考,克服歸因錯誤。

01. 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多學習多掌握,增加深度理解和難度認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讀書多看電影多思考,拓寬我們的眼界和思維方式,同時看到不同思維的可能習慣。

02. 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從內因和外因正反面綜合科學分析原因,不要盲目行事或快速做出判斷錯誤的因果。這裡的內因是指自身的原因,比如肯定自己的努力和處理的方法,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的支持,比如運氣,比如同事和公司的支持,這樣才能更客觀的看待事情。

03. 克服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學會接受採納別人的正確意見和建議,同時向別人學習你做不到的地方,成功沒有捷徑,但是可以投過別人,減少要走的彎路。這其實也是一種捷徑。

小璐自從發現了自己的自我服務偏見之後,就看了很多關於思維溝通的書,她發現通過閱讀,她拓寬了自己的思維和眼界,看待事情也從一元化轉為了多元化。在事情取得成功的時候,她也不再只想是自己的功勞,而是看到了別人的支持,比如技術部給她解決了技術問題,生產部給了她精準的生產期。這讓她更喜歡這個氛圍並且對每個人都充滿了感激,自然的,別人感受到了來自她的感激和尊重,在工作上也更配合她了。

“同事成交大單沒什麼,只不過是運氣好”。你的偏見正在腐蝕你

3. 打破思維城牆,破除偏見和刻板印象,對他人有正確的判斷。

01. 避免先入為主。不要相信道聽途說或者靠印象做出判斷,而是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他人本來的樣子。

02.、避免"循環證實“。

有些人對他人的偏見十分強烈,而且這種偏見一旦形成,久久不能消除,還自認有許多理由,究其原因是受了循環證實的影響,你對某人抱有反感,對方也會對你產生敵意,於是,你就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斷是正確的。在和人交往中,要祛除這種不良的循環證實。

“同事成交大單沒什麼,只不過是運氣好”。你的偏見正在腐蝕你

03、增加直接接觸。許多偏見往往是由於彼此間缺乏開誠佈公的交談接觸而形成的和產生的,要克服偏見,就必須跨越敵意和不信任的心理障礙,增加直接接觸,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

小芳之前對有個同事很畏懼,總覺得她對自己的優秀充滿了嫉妒和有敵意。但是在一次會議中,他們的意見不謀而合,會後還進一步交流了信息,小芳才發現同事看起來很嚴肅的同事其實很熱情也很喜歡他,後來還一起做了很多很成功的項目。

在《對賭:信息不足時如何做出高明決策》中,安妮·杜克分析認為,“將我們大多數的負面結果歸咎於運氣意味著我們錯失了審視決策以求改進的機會”,同樣,“把好的結果歸功於自己的成就意味著我們經常會鞏固那些不應該被鞏固的決策,並且失去了改善決策的機會”。自我服務偏見會矇蔽我們的雙眼,看不到真正的問題並且對自己和他人都有不客觀的看法,破除自我服務偏見,向可以學習的人學習,才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