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寒假裡,對著熊孩子,多少父母暴跳如雷,還是忍忍吧,畢竟是親生的。


01

李岫雲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

我國著名大文豪胡適的成長經歷就是如此。

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大多數男人都以怕老婆為恥,而胡適卻恰恰相反,他不僅表示自己怕太太,更是提出男人要遵守的“新三從四德”:

三從:

太太出門要跟從,

太太命令要服從,

太太說錯話要盲從。

四“德”:

化妝要等得,

生日要記得,

打罵要忍得,

花錢要捨得。

這段言論不僅讓人開懷一笑,更是讓人看到胡適對妻子的尊重,和他自身良好的修養。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曾說 :胡適能有如今的學識地位,跟他母親馮順弟的教導密不可分。

胡適也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深情地回憶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是胡家的繼室。在胡適幼年時,父親早逝,馮順弟除了撫養胡適之外,還要撫養照顧丈夫前妻留下的兩個兒子。

而胡適的大哥還是一個愛吸毒賭博的敗家子。馮順弟不但沒有半句怨言,還在他回家過年時熱情招待,一家人和和氣氣吃團圓飯。

馮順弟的身體力行對胡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著名詩人喬治.赫伯特曾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一個心胸寬厚的母親,必然養出一個大度的孩子。

0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父母作為家庭的主導角色,對孩子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

孟晚舟被惡意逮捕十一個月有餘,面對記者的圍堵,仍然微笑打招呼問好。雖然戴著腳鐐,行為受限,卻樂觀向上,並準備在此期間讀一個博士出來,每天忙碌充實。在父親的生日因為行為受限,只能通過朋友圈對父親表達祝福。

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而她,堅強柔韌的性格正是來自於她的父親任正非。

有句話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加偉大。

任正非就是這樣偉大的人,面對美國的為難,面對女兒被美國強制戴上腳鐐,限制自由的恥辱,任正非仍是穩如泰山,相信女兒,相信華為能扛過去。

具有這樣強大的內心,穩定情緒的人,也是世間少有。

虎父無犬女,有任正非這樣的父親,孟晚舟即使被不明所以逮捕已十一個月有餘,仍是從容自信,就不難解釋了。

03

有本書說道:對於大多數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中只跟母親發生過一次問題,心中就會存在一個,說話,行為和反應跟童年時期一模一樣的母親複本。

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子君因為懷疑丈夫和女下屬有染,直接衝到丈夫公司,發瘋似的扯下女下屬的項鍊,而當發現自己誤會了對方,也只是說,為了維護婚姻,教養不值一提。

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當子君的媽媽知道女兒婚姻的第三者叫做凌玲,便大張旗鼓跑去女婿和小三所在公司鬧事。一進門就大聲叫罵,引起全公司的人圍觀,讓女婿大丟面子之餘,也把自己弄得像一頭憤怒的獅子。

子君和媽媽,在面對事情時的情緒和處理方法,簡直是一模一樣,同樣的激烈,同樣的瘋狂,同樣的去質問,也同樣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立場,絲毫不去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問題,答案都在父母的身上。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在《關於兒童教育的講稿》一書中寫道: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孩子生來就像一張白紙,經過母親潛移默化的臨摹,不自覺就沾上了他們的影子。

04

有一個經常打孩子的父母,那麼將來養育孩子時也難以避免對孩子動手

鄰居一個大姐便是如此,她也讀過不少育兒書籍,知道現在早已不是提倡棍棒教育的年代。但一發起脾氣卻控制不住的動手。她說每當孩子無由的哭鬧,心裡就會一直提醒自己忍著,手卻已經打到孩子身上了。

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因為每當我動手時腦海總會有幼時父母對我動手的影象,這讓我潛意識認為,父母都是這樣做的,我也是可以這樣做的。而冷靜下來看著孩子一臉的眼淚又心疼不已。

同時又後怕,怕自己的情況又轉移到孩子身上,明知錯而不改,知錯而改不掉,而未來孩子也重蹈覆轍。

因為自己受過原生家庭的傷害,我們就更應該約束自己,成長為更好的父母,以避免孩子陷進原生家庭的傷害裡。

楊瀾曾在節目中問周國平:

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周國平答: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我們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而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留給最親近的人。我們總會認為,親人不會離開我們,會原諒我們,卻忘了,人心都是肉做的,親近之人的心也是會受傷,會慢慢變涼。

05

如果說父母的情緒、素質影響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成長,是未來孩子成長的決定因素。那情緒經常失控的父母則更為恐怖。

情緒失控的父母有多恐怖。

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而被憤怒衝昏頭腦的從父母,卻能親身打死自己的孩子。

猶記得去年,有一個九歲男孩明明(化名)只因不小心在雪地裡玩丟了母親的手機,被母親用膠帶封住嘴巴,捆綁手腳後,毆打致死。

暴力教育,有用是真的,卻也錯得離譜

第二天,雪化了,孩子也隨雪一起去了。

只因丈夫對家庭的不負責,她一個人挑起生活的重擔,這本是一個自強的母親。但她卻把孩子的一個小過錯無限放大,把對生活的不滿發洩到孩子身上,一打就是幾個小時,最終導致孩子被毆打休克致死。

多麼慘痛的教訓。

穩定的情緒讓人安心,憤怒的情緒卻能殺人。

即使她再捶胸頓足,悔恨懊惱。孩子卻永遠回不來了。

父母作為長者,承擔著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而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言傳身教。父母和孩子在生活中如影隨形,對孩子的影響深入骨髓。

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我們更要養成良好的自控力,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避免我們的壞情緒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為人父母是輕而易舉的,做合格的父母卻非易事。我們未經培訓倉促之下便為人父母。更該把如何做父母這一課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