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雲南的松柏結果都特別的大。松塔大如菠蘿,柏實大如棗。松子幾乎代替了瓜子,閒著沒事的時候,大家總是買些松子吃著玩,整船的空的松塔運到城中;大概是作燃料用,可是鳳鳴山的青松並沒有松塔兒,也許是另一種樹吧,我叫不上名字來。”

1941年8月,老舍在西南聯大教授羅常培的陪同下從重慶飛抵昆明講學和養病。到昆明後,先是隨羅常培住在青雲街靛花巷3號羅宅,後又隨其遷往北郊龍泉鎮的龍頭村。再後來,老舍搬到了龍泉村,旁邊不遠就是鳳鳴山,滿山蒼翠的青松吸引住了他。

老舍在龍泉村的日子過得很悠閒,還和古琴名家查阜西、彭祉卿留下了一段梅影琴話。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琴音梅影 新識如故

老舍曾在《滇行短記》中提到的彭先生字祉卿,是雲南著名的古琴家。琴風傳承於家學,最擅奏彭氏家傳琴曲《憶故人》,彭祉卿的《漁歌》一曲也研讀得精妙,故被琴界稱為“彭漁歌”。1934年,彭祉卿和查阜西、張子謙共創了“今虞琴社”,有“浦東三傑”之稱。彭祉卿和查阜西為琴中知音。後來,彭祉卿在昆明故去,葬在西山,立碑人就是查阜西及近代琵琶大家李廷松等六人。如今,雲南的琴人每年都會去西山為彭祉卿掃墓,點一柱香、祭一杯酒、撫一曲“憶故人”。

老舍在《滇行短記》裡是這樣記錄這段雅事的:“在龍泉村,聽到了古琴。相當大的一個院子,平房五六間。順著牆,叢叢綠竹。竹前,老梅兩株,瘦硬的枝子伸到窗前。巨杏一株,陰遮半院。綠陰下,一案數椅,彭先生彈琴,查先生吹簫;然後,查先生獨奏大琴。”

老舍感嘆:“在這裡,大家幾乎忘了一切人世上的煩惱!”

“這小村多麼汙濁呀,路多年沒有修過,馬糞也數月沒有掃除過,可是在這有琴音梅影的院子裡,大家的心裡卻發出了香味。”

“查阜西先生精於古樂。雖然他與我是新識,卻一見如故,他的音樂好,為人也好。他有時候也作點詩——即使不作詩,我也要稱他為詩人呵!

後來,老舍還和查阜西先生逛了一次大觀樓。他們出了城,坐著小木船,“在稻田中間留出來的水道上慢慢的走。稻穗黃,蘆花已白,田壩旁邊偶而還有幾穗鳳眼蘭。遠處,萬頃碧波,緩動著風帆——到昆陽去的水路。”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靛花巷與豬耳菌

初到昆明的老舍住在青雲街的靛花巷,當時的靛花巷是條只有兩三人家的小巷,但老舍說:巷名雅美,令人慾忘其陋。

老舍對昆明的大街小巷的名稱很留意,他寫道:“昆明的街名,多半美雅。金馬碧雞等用不著說了,就是靛花巷附近的玉龍堆,先生坡,也都令人欣喜。”

“靛花巷的附近還有翠湖,湖沒有北平的三海那麼大,那麼富麗,可是,據我看:比什剎海要好一些。湖中有荷蒲;岸上有竹樹,頗清秀。最有特色的是豬耳菌,成片的開著花。此花葉厚,略似豬耳,在北平,我們管它叫做鳳眼蘭,狀其花也;花瓣上有黑點,象眼珠。葉翠綠,厚而有光;花則粉中帶藍,無論在日光下,還是月光下,都明潔秀美。”

豬耳菌的學名其實很美——鳳眼蓮,開的花很柔美,花瓣上有一隻紫藍色的“鳳眼”,鳳眼蓮曾在盤龍江和滇池裡長得很繁茂。老舍喜愛蒔花養草,對花卉的觀察很細緻,在他的家裡也養了很多盆花,這個愛好也一直陪伴著他的一生。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1964年,老舍在家裡蒔養花卉。這一年,《北京文藝》發表了老舍改編的戲曲《王寶釧》。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在下關的臨時演講

老舍先生來雲南的時間不長,前後僅共兩個多月,但因為雲南的氣候好,老舍的心情不錯,又有很多好朋友,日子過得很愉快,連病也養好了

身心舒暢的他在講課之餘不僅遊歷了昆明周邊的風景名勝,還還走訪了大理等地,寫出了系列散文《滇行短記》、回憶性長文《八方風雨,由川到滇》、悼念文《悼趙玉三司機師》等反映雲南生活的作品。同時,他還寫成了六場話劇《大地龍蛇》。

昆明、大理很早就上演過老舍與劇作家宋之的合寫的歌頌回、漢人民團結抗日的話劇《國家至上》,春城和大理的老百姓都很喜歡他的作品。1941年10月,應華中大學的邀請,老舍在古琴家查阜西的陪同下,到大理喜洲作演講。老舍為華中大學的師生演講了三次,為中法大學的師生演講了一次,為喜洲五臺中學的師生演講了一次。受到了師生和文藝青年的熱烈歡迎。

演講結束後,老舍在下關車站等車回昆明,被熱情的下關人認了出來,消息一下子傳遍了這座小城,在人們盛情邀請下,老舍臨時決定在辦公處的俱樂部做了一次演講,演講開始後,又有很多人聞訊趕來,連俱樂部外的過道上和大門外都擠滿了人,爭相目睹老舍的風采。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一家人

百花小院最末的反抗

在文字和現實生活中,老舍都是個幽默的人。

在《貓城記》裡,他通過寫一個飛行員飛到火星上,飛機竟然壞了,不得已在火星上住了一段時間。火星上住著一種貓人,後來被火星上的矮人國入侵,矮人戰勝了貓國。貓國在抗戰過程中以內部廝殺為主。敵人都把他們包圍在一個林子裡了,貓人還在開會爭論。這是老舍在那個時期特殊的黑色幽默。

30年代時,老舍寫過散文《話劇觀眾須知》:“如果你是樓上票一定坐樓下,樓下票一定坐樓上,這樣劇場才熱鬧。”他用反語的方式把30年代中國觀眾不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情況寫得活靈活現。

老舍的代表作《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裡也有很多妙語,他對反面角色往往採用的是漫畫式的手法來勾勒人物的性格特徵。生活中的他也是這樣,在他的一張“全家福”照片裡有一首幽默風趣的題詩,

“爸笑媽隨女扯書,一家三口樂安居。濟南山水充名士,籃裡貓球盆裡魚。”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話劇《茶館》裡的人物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作品

遺憾的是,才華橫溢,一生寫下諸多作品的老舍在文革期間受到批鬥和侮辱。1966年8月24日凌晨,年近古稀、遍體鱗傷的老舍先生獨自走出了生活了16年的百花小院,來到北京德勝門外的太平湖,在湖邊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個夜晚,然後步入湖水自盡。

據說,老舍走前的最後一天和他《茶館》裡寫的結尾幾乎一模一樣。冰心後來跟老舍的兒子舒乙說,“你發現沒有,你父親作品裡的好人大多自殺,自殺的方式大多選擇投水。”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曾經寫道,“河水流得很快,好像已等他等得不耐煩,水發出一點點的聲音彷彿向他低聲地呼喚呢。很快的,他想起了一輩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將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涼、乾淨、快樂,而且洗淨了他胸前的紅字。”

老舍說過: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為了做人的尊嚴,他最末的反抗可謂決絕而慘烈。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老舍位於英國倫敦的故居。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位於北京的老舍故居

王迎新\\文

老舍 龍泉村聽彭祉卿彈古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