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多年前對低齡留學問題的評價,中小學生出國留學害了誰?

字數:2850字


近期,小留學生包機回國等事件,將公眾的注意力再次轉向了這群在海外留學的中小學生群體。

觀看媒體的報道,大家這才意識到原來在國外讀中學、小學的孩子竟然有什麼多人!

愈來愈龐大的小留學生數目側面反映了當今愈演愈烈的低齡留學風氣。

以往在大眾的心目中,出國留學多是大學生或是研究生的事情,沒有預料到現在大批青少年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出國留學了!

想來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和反思的現象。

除了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高為低齡留學提供了可能等因素之外,我們不禁疑惑這些家長們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們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呢?

鄭強教授多年前對低齡留學問題的評價,中小學生出國留學害了誰?


而且最近由於某些留學生不良言行引發的熱議事件,不少人在評論中更加表現出對低齡留學的擔憂之情。

一些成人去國外讀了大學或是研究生之後,就彷彿變了一個人似的。

更何況是從小就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們,他們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於是大家議論的焦點集中在這些問題:

這些小留學生小小年紀就遠渡重洋接受西方教育,他們出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他們的身份又是什麼?

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怎樣的?

他們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認同感嗎?

他們的自我定位又是什麼呢?

他們學成之後會回來嗎?

......

總而言之,大家的關注點就是在追問這些小留學生們能否有一個正確的身份認同和情感認同,會不會變成了一群“香蕉人”。

有的網友乾脆亮出網紅教授鄭強多年前對於中小學生出國留學的一段評價,由此證明低齡留學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更不利於民族的發展:

一個人小的時候產生的感情和文化是根深蒂固的。

凡是中學生、小學生到國外去留學的,完蛋了!完蛋了!

(中小學生出國留學)跟成年以後去留學完全是兩碼事情,會影響到他整個後天的情感發育,情感沒有發育,發育不良,情感蒼白。

兩句“完蛋了!”透出鄭強教授對於低齡留學持否定態度。

而鄭教授的話語中強調的是小留學生的教育和情感的問題,思想和文化的問題,也是一個關係民族發展的大問題。

鄭強教授多年前對低齡留學問題的評價,中小學生出國留學害了誰?

那麼,小小年紀出國留洋到底為哪般?低齡留學有沒有弊端?低齡留學引發的後果是不是像鄭教授說的那樣“誇張”?

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思。

其實,低齡留學這種情況由來已久,只不過近年來發展形勢過於迅猛,讓人有些始料未及。

一直以來,有很多媒體或機構針對低齡留學進行過調查研究。

我們找到一份早在2002年的關於低齡留學現象的調查文章--《低齡留學生,你在他鄉還好嗎?》,讓我們一起看看十多年前的低齡留學問題。

這篇文章是由《北京青年報》與中國社會調查所針對低齡留學現象所做的專項調查。

文章開篇就指出:

據一項專題調查表明,有 84%的家長打算送孩子去國外 “鍍金” 。

這個“鍍金”一詞形象地描繪出眾多家長送孩子出國的主要動機。

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文化,體驗發達國家的生活工作方式,開拓視野,豐富閱歷,等等,這些出國理由本無可厚非。

只是高達“84%的家長”有送孩子出國的打算,這個數字比想象中的多。不知道這個調查是哪個部門開展的,調查對象又是哪些,樣本是否合理。若是現在再做個調查,這個數字比例又將是多少呢?

隨後在《低齡留學生,你在他鄉還好嗎?》本篇文章中,作者指出他們的調查對象主要是中等收入家庭。

經過問卷調查和訪問等形式,本文指出家長送孩子出國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避開國內應試教育的弊端 ,讓國外的能力教育開發出孩子更大的潛力;二是國內教育花費也不低 ,不如送孩子出國學習 ;三是低齡留學可以更好地掌握外語,過好語言關 。

不知道十多年過去了,以上三種還是不是現在的家長送孩子出國的主要原因。


鄭強教授多年前對低齡留學問題的評價,中小學生出國留學害了誰?

YOYO君猜想外語因素應該還會構成現在家長送孩子出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外語在我們一些大眾心目中一直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神聖地位。

很多人以會說一門外語為榮。

當然,目前也有很多人開始反對這種過度重視外語的現象。

於是,現在大家對於外語學習的態度,特別是英語學習的態度,呈兩極分化之態勢。

重視外語的人依舊會不惜重金將小小年紀的孩子送出國門。

厭惡外語的人會恨不得取消一切外語課程和考試。

這兩種傾向都存在,有關外語學習問題的討論依舊熱烈,也很有意義,我們有機會可以聊聊。

今天,我們還是專注於低齡留學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這篇文章對孩子留學之後會不會回國的調查結果。

相信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文章指出:

九成以上的家長為孩子選定的留學目標都是 “學會一門外語,拿到一個外國學位,最好能在國外找到工作”。

針對孩子到底回國不回國,5 4%的被訪家長認為低齡兒童出國後不會回國發展。因為孩子在異國文化環境中成長,性格、心理定型後很難再改變,不適應國內的工作生活環境。

家長想要孩子留在國外工作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合情合理,畢竟從小出國的目的就是嚮往國外更好的生活。

而且,YOYO君覺得這些家長的想法有道理,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的確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期,接受了西方教育之後,他們價值觀、人生觀等確實會跟從小在國內的孩子不一樣。

只是,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喜還是憂呢?

也有33%的被訪家長認為低齡留學兒童是可以適應國內環境的,他們表示希望自己孩子將來回國發展。

剩下的14%的家長對於孩子到底將來在哪裡發展說不準,要看以後各方面條件再說。

由這個調查結果看來,大多數家長是不希望小留學生們回來的,而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在國外生活工作。這個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很多網友的評論。

雖然這是10多年前的調查,但是這個結果在今天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鄭強教授多年前對低齡留學問題的評價,中小學生出國留學害了誰?

同時,這篇文章也指出低齡留學可能出現的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

一 、 人身安全; 二、難融入異地的文化環境 ,與人不好溝通 ,甚至形成孤僻性格;三 、生活上不能自理 ;四、學習上有障礙 ,甚至厭學;五 、花錢如流水和相互攀比; 六、易受不良影響而墮落; 七、影響父母和子女的感情 。

從近年一些報道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上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在國外人身安全是首要問題,留學生在海外遇害事件也時有發生,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一些孩子因為文化差異而難以融入當地生活,孤獨壓抑的環境給他們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一些孩子因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甚至會懷念起在家時的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一些幻想出國以逃避國內中考、高考的孩子,到了國外發現學習也不輕鬆,反而加劇厭學情緒。

一些孩子在國外缺少管束,養成炫富和攀比的不良習慣。

一些孩子長時間不與家人溝通交流,與父母感情疏離淡漠。

這些都說明低齡留學不是想象中全是美好的樣子,它也有不美好的一面。

因而,教育專家對於低齡孩子留學持有不鼓勵、不贊成的態度,並再三提醒廣大家長能夠全面分析低齡留學的利與弊,科學理性地做出適合的選擇,切莫互相攀比,隨波逐流。

鄭強教授多年前對低齡留學問題的評價,中小學生出國留學害了誰?

總的來說,出國留學是一個增長見識、豐富學識的好機會。

但是與成人留學相比,低齡留學問題多多,挑戰更大。

一方面對於孩子本身來說,可能會引起文化和情感認同的問題,不利於孩子身心成長。

另一方面,從民族角度的來看,低齡孩子留學對於本民族歷史文化傳承不利,是一種損失。

如今看來,鄭強教授在多年前那段關於中小學生出國留學的演講還是很有道理的,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有警示意義。

還有那份2002年的調查文章,裡面的很多內容也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示。


關於低齡留學,你怎麼看?


參考文獻:王欣等《低齡留學生,你在他鄉還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