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下跌,創三年新低,投資者該如何理財?

根據融360|簡普科技大數據研究院監測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的總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環比下降2BP,同比去年11月下降40BP,自2018年3月以來連續21個月下跌,並且創2017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並創三年新低,近兩年,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時候是在2018年2月為4.91%。

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下跌,創三年新低,投資者該如何理財?

相反的是,受資管新規的影響,今年以來,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穩步增長,下半年以來發行量大幅增加,11月份,新增淨值型產品數量創新高,連續五個月超過1000只。其中,週期在1個月以內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38%,較上月下滑30BP;1-3月內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02%,較上月上升3BP;3-6月內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上升5BP至4.05%;6-12月內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5BP至3.96%;12-24月內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8BP至3.92%;24個月以上.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上升12BP至4.44%。

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3.86%,較上期回4BP。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上升17BP至4.15%;城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1BP至4.13%;農村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上升3BP至3.89%。

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下跌,創三年新低,投資者該如何理財?

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跌的主要原因

其一:寬鬆貨幣政策影響,近兩年以來,央行不斷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間接導致市場資金量充足,導致收益率持續下降。

其二:《資管新規》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銀行理財消化存量是轉型的重點之一,之前存量產品配置了不少高收益的長期資產,尤其是非標資產,產品到期之後需要新產品銜接,非標資產不斷壓縮,會導致新資產組合的整體收益率下降。

根據銀登中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末,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7.89萬億元,佔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比例為35.57%。雖然今年以來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淨值型產品規模仍然偏低,截止到今年末,預計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佔比可達到50%左右。根據資管新規,銀行要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全部理財產品的轉型工作,明年銀行的轉型任務將非常艱鉅,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會繼續大幅增長。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寬鬆貨幣政策是全世界的選擇,許多西方國家實施的是負利率政策,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預期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繼續走低。

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下跌,創三年新低,投資者該如何理財?

在理財收益下行的背景下,金融消費者該如何進行理財呢?筆者有這樣的建議:

建議一:儘量歸集理財資金,把零散的資金歸集在一起,去購買大額存單產品或者理財產品,資金量越大收益相對越高。

建議二:儘量選擇時間較長、風險可控、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如一年期以上的穩健淨值型理財、信託等產品。

建議三:可以適當配置二級市場產品,從歷史數據看,當前A股市場處於歷史估值較低的點位,即使再跌也跌不到哪裡去,投資可以多關注科技類、5G技術類、消費金融類的產品進行投資。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限於交流之用!)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