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元宵節的風俗說起

由元宵節的風俗說起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唐朝宰相蘇味道的一首《正月十五夜》將燈火璀璨的元宵夜在我們眼前展現。

元宵節賞燈始於西漢,到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宋元時期,繁華的京都出現了燈市綿延數十里的景象。由於客觀條件的變遷,今日的繁華都市,"燈火夜似晝"已是常態。每逢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交通主幹道上的街燈和行進中的車燈交相輝映,在飛機上俯瞰的時候,就像一條條高亮的發光帶穿梭在高樓大廈中間,美輪美奐。但是,依然影響不了人們對元宵燈會的喜愛。今天的元宵夜,"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故宮博物院的"紫禁城上元之夜",也是建院94年以來首次在夜間發出對民眾的邀請,更加要把元宵賞燈的活動推向新的高潮。

與賞花燈密切相關的一個遊戲是猜燈謎。高水平的猜燈謎活動,當屬《紅樓夢》裡兩回出現的元宵燈謎會。謎面高雅,又多有禪意,與每個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息息相關。如今我們參加猜燈謎活動,主要鼓勵孩子參與,為了討個菜頭贏得一樂。居住在回龍觀,離景點有些距離,前些年在元宵節的時候,還比較沉寂。今年的"迴天有我"活動計劃讓這個元宵節過得熱熱鬧鬧,孩子提前好幾天就數著日子,盤算參加社區的猜謎活動。節日,成了拉近觀里居民關係與距離的"由頭"。

在中國的民間,過歡樂的節日,"吃喝玩樂"總是相關。元宵節的餐桌重頭戲元宵,也飽含著中國人濃濃的情結。雖然因為供貨市場的極大豐富,好存放的湯圓已是超市的常客。但是,就為了吃那口有嚼勁的手工元宵,據說這幾日,北京的市民捨得花4個小時排隊買老字號的元宵,稻香村的促銷手段——現場手搖元宵也是吸引了大批的粉絲。

小時候,在家鄉過元宵節,還總能看到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等表演。據說,如今家鄉的農村還在延續這樣的風俗,而且從化妝到道具比以前精美得多。不過,在北京看這樣的表演得專程去趕廟會。但無論以什麼形式,無論在鄉間小鎮還是大都市,總有一些熱愛傳統文化的人,把這些美好的習俗傳承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