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才华成为贪官之王

公元1799年2月14日,是太上皇乾隆逝世满一周的日子,同日,嘉庆帝正式宣布彻查和珅贪污大案,将史上最大贪官绳之以法,成为历史上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据说,和珅家里被抄出大量家产,已达清朝十几年的财政收入,连当时国库所藏白银,都不及和珅家产的一半,若现存的《和珅抄家清单》全部属实,和珅甚至能超越西方同时期的著名富翁──罗斯柴尔德,成为18世纪的世界首富。

和珅显赫的财富来自他超然的政治地位,让他成为了嘉庆及各路大臣的眼中钉,因此,在乾隆过世不久,就动手“弄”了和珅。然而,和珅到底是怎么发家致富的呢?

和珅在位极人臣之前,其实有着一段刻苦的过往:

因为家道中落,身份低微,和珅曾受到不少欺凌。幸运的是,和珅作为英年才俊,又勤恳努力,先后获得了冯英廉、吴省钦与吴省兰的器重,担任了皇帝銮舆的侍卫。之后,上天也并未停止对和珅的眷顾,让他遇到了今生最重要的贵人──乾隆皇帝。

用一生才华成为贪官之王

和珅像

据《庸庵笔记》所言,乾隆有一天要外出,却找不到仪仗上的黄伞盖,动怒之余,无人敢应答,只有和珅引用《四书》的话语认罪,吸引了乾隆的注意。连续几日的相处下,他更是受到乾隆的大力赏识,自此“一飞冲天”,接连坐上户部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高位,用今天的说法来说,真是幸运得“不科学”,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和珅具有一定的学识,且能迎合乾隆。比如他会去研究乾隆的诗歌品位,自学成才,写出乾隆喜爱的诗歌作品。自此之后,乾隆便时常命他代为即景赋诗,这些事迹都收录在和珅的《嘉乐堂诗集》,可见乾隆对他的高度认可。

第二,和珅很能察言观色,知晓乾隆的心意。比如,有一次出巡时,乾隆突然命人停轿,却不发一语,身边的人都很着急,唯有和珅立即找了个瓦盆,给他送了进去,众人才知皇帝内急。

第三,和珅很有政治手腕。首先,他办事极为利索,比如彻查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就别有一套方法,掌握了李侍尧的所有罪状,逼得其不得不认罪。

其次,他非常善于理财。比如当时因修《四库全书》、开展治水工程等,花费过多,使得国库遭遇危机,几任户部尚书都无法扭转乾坤,唯有和珅能将内务府库转亏为盈。第六次南巡时,和珅更出计让各府进献资金,使得国家并未花费分毫,即能让乾隆开展旅途,如此政治手腕,不难想见,为何和珅擅政二十余年,能够升迁47次。(想要知道更多乾隆南巡的事迹,请a到1751年2月8日的北京

从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和珅的本事。然而,勤奋、刻苦、聪明、帅气这些标签,本该让和珅成为小说“男主”一般的人物,但是和珅却硬生生“黑化”,成为了故事中的大反派。核心的原因,就是和珅位高权重,成为文武百官行贿的对象,而他亦逐渐挡不住诱惑,开始接受贿赂。

用一生才华成为贪官之王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聪明伶俐,总能与纪晓岚唇枪舌战

和珅吸收了许多党羽,形成贪污集团,如东阁大学士苏陵阿,山东巡抚伊江阿,河南巡抚景安,两淮盐政使征瑞,都在其列。行贿者的身份与职位,都会影响收贿额度的高低,职位越高被要求的贿赂越多,并且从进入和珅家门,一直到会见和珅本人,中途遇见的家仆,都必须依次贿赂。

这些贿赂而得的钱财,都是和珅家产的来源之一,而另一个来源,就是和珅提出的“议罪银制度”。

这个制度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填补乾隆的高额消费支出。和珅创立该制度,规定犯错的官员,必须缴交罚款到皇帝的私库。想当然,和珅也从中搜刮不少钱财,乾隆或多或少知道,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和珅就靠着乾隆的宠爱及自己的本事,成为了当时人们口中的“二皇帝”,名声变得逐渐与前代著名贪官刘瑾与严嵩差不多。

然而,和珅的不可一世,最终也遭到了反噬。

乾隆辞世之后,一向装疯卖傻的老臣刘墉,立刻举发和珅贪污,嘉庆的反应也极为迅速,从抄家到处刑,不到二十日。为什么嘉庆如此雷厉风行呢?

第一,和珅的权力过大,不仅影响朝局,也让嘉庆饱受威胁。比如,乾隆决定转作太上皇,宣布嘉庆为继承者的前一天,和珅就向嘉庆递了玉如意,此等暗示,实是让嘉庆忌惮。

用一生才华成为贪官之王

嘉庆像

第二,乾隆晚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其根源之一便是敛财成性的和珅。白莲教起事时,义军首领之一的王三槐曾声称“官逼民反”,以扫除和珅这类贪官为名,带头叛乱,可见和珅的行为引起民怨,嘉庆实在不可不除。

抄家之时,除了发现和珅家产富可敌国外,连他的奴仆刘全,都被查出了二十余万两白银,若坐视不理,必定后患无穷。但在和珅媳妇和孝固伦公主的求情下,最终和珅并没有遭受酷刑,而是用白绫自缢,了结一生,算是上天给他的最后的幸运。

然而,虽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但嘉庆帝也无法阻止清朝走下坡路,乾隆晚年的纵容和珅开启的祸端,已经为后来的清朝埋下了隐患。

和坤的一生,再一次验证了乾隆“任人唯亲”的误区,和因势而就的制度,以及权大定律产生的帝臣博弈。

历代评价

1、“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

──《所闻录》

2、“和相为人穷奢极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黄金为器。吾日进万两,仍不能望其项背。”

──《伍闻》

3、“此人奸险古来稀,吾欲除之而后快。惟其善测上意,宠冠诸臣,难以除之。”

──《临池纪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