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孩子本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偏偏家長和老師都不約而同的有一個共識:

偏愛能說會道、多才多藝、勇於表現的外向孩子。於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特長班佔據了孩子所有的課餘時間,因為這是好學積極的正能量樣子。因此,很多內向型的孩子不是被強迫去假裝外向,就是被貼上不合群、孤僻、怪孩子的標籤。

我無法想象那些內向型的孩子,在面對家長和老師的期待時心裡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想必不比任何一位家長在面對生活壓力時輕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孩子活成自己的樣子?因為內向的性格在社會根本沒有競爭力。——這個答案無疑是錯誤的,是人們對內向者的誤解。

西爾維亞•洛肯博士也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說話總是細聲細語,但她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知名的性格諮詢師,登上《明鏡週刊》封面故事,還榮獲了德國2012年度最佳演說者的殊榮。西爾維亞•洛肯是語言學博士,企業培訓師,在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獨特的工作經歷讓她對性格這一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2003 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內向心理學》

洛肯博士發現,由於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得低調安靜,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實它們可以在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對於善於傾聽、分析性思考、共情的內向者而言,天生就具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去關注周遭的人們以及這些人的需求。如果你看過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一書,一定不會再小看內向者的能量和潛力。

如果你的孩子是內向型的,請尊重他,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內向者。他不是沒有競爭力,只是選擇以安靜的方式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千萬不要再以外向型孩子的特質和標準去要求他,那樣只會扼殺他的優勢,順勢而為才能激發內向型孩子的潛力。

內向者的優勢

外向者總是樂於將自己置身於人群裡,在人前展示自己,外向者的優勢很容易讓人們看到。內向者通常表現得低調安靜,所以常被忽略,其實對比外向者,內向者同樣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謹慎、自我探索、專注、善於傾聽、安靜、善於分析、獨立、持之以恆、擅長寫作(相當於談話)、同理心,就是內向者最典型的十大優勢。家長們可以用心觀察一下,孩子是不是有這些特質?當然,未必每個孩子都會擁有十大優勢,只要家長能找到孩子自身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優勢來進行養育和培養規劃,一定會事半功倍。

另外,要強調一點,內向者對於自身優勢所持的態度多半是批判大於自豪,對於大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然而對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過於批判自己容易降低自信,嚴重時產生自卑心理。作為家長要肯定孩子的優勢,並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繼而強化、放大。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內向者的障礙

當有意識地去發揮內向優勢時,能幫助孩子將局面塑造成最適合他發揮優勢的狀態。每種優勢皆有其反面,當內向者具有一些特殊的優勢時,其他特質體現得就不會太明顯,或者直接掉入反面劣勢的障礙陷阱。

內向者經常會遇到的一些障礙包括:恐懼、過於注重細節、易受刺激、被動、逃避、過分理智、自我否定、固執、孤僻、害怕衝突。當你發現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時候不要焦慮,障礙不意味著不好,所謂的優劣只是相對而言。

例如恐懼,它未必全然是不好的,適當的恐懼能提供保護。試想一下,在孩子還不知恐懼的時候,你是不是特別擔心他會把手伸到熱水了,毫無猶豫往泳池裡跳…… 適當的恐懼可以阻我們莽撞行事,只有不適當的恐懼才會造成阻礙。

接下來,從障礙中整理出需求是特別重要的一步。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孩子的障礙後,先記錄下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出現這樣的障礙,再客觀分析這種障礙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然後通過溝通和嘗試,幫助孩子梳理出障礙背後的需求,然後思考這些需求要如何處理,你和孩子應該怎麼做。

例如自我否定,孩子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容易自我否定,不願意嘗試,拒絕接受新事物。背後的需求可能是:孩子擔心自己做不好,更願意做自己熟悉的事情,這樣更安心。處理應對可以這樣處理:找到與新事物相似的熟悉事物的關聯,降低事物的陌生程度,讓孩子從簡單入手,先獲得肯定再進行挑戰。

這樣,障礙通過需求的形式,就會成為塑造個人風格的絕佳指引。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如何養育內向型的孩子

洛肯博士對內向型孩子有很深的瞭解,她自己的兒子就是一名內向型的孩子。因此,養育內向型孩子這一章節完全是她的親身經驗,那些與內向型孩子相處的秘訣非常具有實操性。其中最讓我有同感的有以下三點:

1、讓孩子與外界保持一定程度的疏離

內向的孩子從小就需要獨處的空間恢復活力,請為孩子準備他的專屬空間(至少有一個不受干擾的區域)。參加團體活動這前,請允許孩子在一旁先觀察一段時間。抽離也意味著與他人疏離,請尊重孩子的特性。弄明白孩子所能肢體親密接觸程度,並尊重他們的舒適區,不讓勉強孩子接受過度的親密。

2、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需求

幫助孩子找出在不同環境裡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尤其是當孩子身處的環境具有外向傾向時。例如生日會時不必邀請很多小朋友,僅有家人的陪伴也是可以的。

當孩子在某個環境中明顯感受到壓力、情緒失控時,請儘可能保持鎮靜,可能的話設法保持空間上的距離。等孩子安靜下來時,再一起共同回頭檢視先前的狀況,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下次如何避免。

注意,不要對孩子的需求表達個人好惡。若你正好也是位內向者,在面對這種狀況時會倍感吃力,只要以身作則地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需求即可。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長,不需要成為別人。

3、稱讚孩子特有的稟賦

參考前文中內向者的優勢,看看孩子擁有哪些優勢?不妨通過稱讚讓他們知道和明白。特定、具體的稱讚才能效力持久,請不要說“你總是很謹慎,這樣很好”之類的籠統稱讚,試試這樣說“你在下水之前還會檢視一下水深,我覺得這樣做很棒!”

通過這樣的態度,可以額外幫助孩子消弭自我懷疑並建立自信。對比外向型的孩子,內向型的孩子更容易懷疑自己,甚至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什麼都做不好。因此,請儘量不要將自己因不耐煩或壓力所致的煩躁轉嫁給內向型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因此自責。

接受並鼓勵內向型孩子保有基特質,這對他們的幫助會是長久的,在他們長大後,便不會因為苛刻的自我批評態度將自己封閉起來。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內向心理學》裡還提到,在內向者有關的研究表明,這個群體往往比其他人發展得更慢。在中小學階段,學校和同學帶來的壓力會讓內向型孩子難以招架,致使他們可能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好消息是:一旦他們長大成人,並瞭解自己的需求與傾向,往往可以感受到一股真正的“推動力”,讓他們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獲得幸福與成功。

請允許向內型的孩子按自己的節奏成長,請允許他們安靜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世界需要內向的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