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利原因究竟是什麼?人民網4月9日撰文:警惕美太空軍進攻性武器

2020年4月9日晚19時,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印尼努桑塔拉段通信衛星失敗。

失利原因究竟是什麼?人民網4月9日撰文:警惕美太空軍進攻性武器

這枚為印度尼西亞運載一顆新的通信衛星的中國火箭發射失敗,未能進入軌道,這是中國航天局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第二次失敗,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無獨有偶,在我國連續兩次發射衛星失利之際,人民網於4月9日撰文,《警惕美太空軍進攻性武器》,不禁讓我們背後發涼!

也許這完全是巧合,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在嚴查發射失利事故原因的同時,不得不關注一下美國的這一太空進攻武器,希望也相信這兩次不是美軍乾的!

另據環球網2017年發表的文章:美軍準備太空戰爭 俄媒:擊落別國衛星是宣戰。如果是美軍故意為之,則這可能是赤裸裸的宣戰!

我們兩次衛星發射失敗,究竟是我們自己的技術有缺陷?還是裝備器件質量問題?還是製造單位發射單位責任心不強?或者還有其他原因?究竟和美軍有沒有關係?究竟發射失敗原因是什麼?

讓我們翹首期待調查結果的公佈。

人民網 2020-04-09 09:41:06

失利原因究竟是什麼?人民網4月9日撰文:警惕美太空軍進攻性武器

根據美國太空與導彈系統中心宣佈的消息,美太空軍近日已經開始運行一種新的進攻性武器系統。這款代號為CCS B10.2版的反通信系統,是一種可移動運輸的用於阻止敵方衛星傳輸的新型地面通信干擾器,並已經具備實際作戰能力,是“美國太空部隊武器庫中唯一的進攻系統”。

其實,且不論這一武器系統是不是美國太空部隊武器庫中唯一的進攻系統,單把美國、太空和進攻三者聯繫在一起,就足以讓國際社會對太空安全擔憂了。

從批准設立太空軍,到不遺餘力地發展太空作戰力量,美國在太空軍事化的道路上可謂一路狂奔。今年2月10日,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21財年國防預算需求文件稱,剛剛組建的太空軍要求在2021財年為其提供154億美元,用以支持其抗擊新出現的太空威脅,並使軍事太空行動從作戰支援過渡到直接作戰。不難看出,美太空軍已經不甘於充當其他軍種的配角,正在謀求獨立作戰。如果說美太空軍此前已經有了身份、架構、人員和資金的話,那麼,CCS B10.2版的入列則意味著太空軍有了自己的武器並形成進攻性戰鬥力。

有關資料顯示,這一系統的初級版本2004年列裝美國空軍。此後一直在逐步進行更新,加入新的技術、頻段等。CCS B10.1版系統2014年列裝空軍。根據美國太空與導彈系統中心的表述,反通信系統10.2版可以使運營者有更多選擇來破壞敵人的衛星通信。表面看來,這一系統只會通過電磁波暫時干擾敵方衛星,不會造成永久的傷害,屬於“軟殺傷”,其引發的後果要小於能夠對敵方太空資產造成“硬殺傷”的武器,如天基武器、動能打擊武器等。但問題在於,電磁干擾手段成本低,技術門檻也不高,不僅像美國這樣的太空強國可輕易擁有,對其他一些國家甚至地方組織來說也並非遙不可及。因此,美國運行這一新的進攻性武器系統很可能會對其他各方產生示範效應,不但會加速類似武器的出現,還會讓擁有方在遇到衝突時搶先使用。

通常認為,在太空戰中,搶先進攻的一方往往會佔據優勢。因為太空系統造價昂貴,本身又比較脆弱,一旦受到破壞往往難以恢復,且其運行軌道相對固定,行動路線可預測性強,因此太空平臺被認為是易攻難守。由於進攻方獲益會遠遠大於付出的成本,在可能的太空衝突中,“先下手為強”的理念將促使衝突方更傾向於率先發動攻擊。也就是說,這類攻擊衛星的武器投入使用很可能嚴重破壞太空的和平與戰略穩定。比起它本身所造成的傷害,美軍的這一進攻性太空武器會不會成為大規模太空衝突的導火索,進而嚴重威脅太空和平與安全,更加值得人們警惕。(蘭順正)

附文:美軍準備太空戰爭 俄媒:擊落別國衛星是宣戰

環球網 2017-02-05 07:49:00

失利原因究竟是什麼?人民網4月9日撰文:警惕美太空軍進攻性武器

【環球網軍事報道】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月4日報道,俄羅斯專家表示,美國的反導系統可以在短時間內被改造用以摧毀太空衛星,而該國的太空監視系統可以被改進成作戰系統。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騰表示,俄羅斯正在研製包括激光武器在內的武器,可能威脅到美國的衛星。未來中國和俄羅斯可能利用軍力威脅美國衛星的安全。他說:"我們要讓所有人知道,我們已做好準備面對戰爭"。

莫斯科航天俱樂部科研負責人、"斯科爾科沃"基金會"航天"集群專家伊萬•莫伊謝耶夫表示:"美國有能力有效地將自己的反導系統用作反衛星武器,也可以將本國的一些新衛星迅速改進成作戰系統。"

專家提醒稱,美國2008年曾使用海基導彈擊落了本國的衛星。他表示:"儘管宣稱這是為了防止失事衛星失控墜落,但這明顯展示了美國將反導系統用於反衛星的作戰用途的潛力。"

然而,專家認為,當前的技術條件和國際形勢並不至於談論在太空開展全面的軍備競賽。

《航天新聞》雜誌評論員伊戈爾•利索夫指出,目前沒有消息表明,中國、俄羅斯或美國在反衛星武器的研究方面已經突破了科研階段。

專家表示:"各方都懷疑對方在試驗不僅能發現,還能擊落鄰近衛星的系統。"

利索夫指出,當前反衛星武器只能摧毀近地設備。他總結稱:"近地衛星可以被擊落,就高軌道衛星則在進行試驗。我不認為如今某國會摧毀別國的衛星,各國都在拿自己的衛星做試驗。摧毀別國的衛星本質上是在宣戰。"

獨聯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葉夫謝耶夫認為,如果美國在太空部署作戰系統,那麼全面的太空軍備競賽將因此而展開。然而,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時期其發生的可能性並不大。

他表示:"我不認為特朗普會這麼做。我不認為這會在8年內發生。"

禁止在太空進行核試驗,以及在太空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條約1967年生效。包括俄羅斯、美國和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批准了該條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