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什麼是善?

亞里士多德:什麼是善?

一、善是一種目的

亞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善和我們文化中的善不太一樣,在中國文化裡,善就像水的清濁一樣,更多的是一個人的品質,善代表的是一個人好的品性。但亞里士多德對善的理解是:善不僅是人的品質,善更是一種目的。

善能和目的產生聯繫,是因為亞里士多德從人的活動為起始來觀察善。在《尼各馬可倫理學》開篇,亞里士多德就說:“每種技藝與研究,同樣人的每種行為與選擇,都以某種善為目的。所以有人就說,所有事物都以善為目的。”

每種活動中都有不同的善,這種善在於人們做每件事時追求的目的,這樣,亞里士多德就從人行為都是以某種善為目的,得出了“事物都以善為目的”的結論。也就是說,善是一種目的。

亞里士多德:什麼是善?

二、什麼是最高的目的?

人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性。若目的不止一個,有些是我們因為其他事物而選擇的,那麼就不是所有目的都是完善的。但是,如果只有一種目的是完善的,這就是我們尋求的東西。如果有幾個完善的目的,其中最完善的就是我們尋求的。

也就是說,人的活動有很多種,每種活動都有一個目的,不同的目的之間有一定的種屬關係,有的是初等的目的,有的是高等的目的。這種關係體現在活動中就是有的目的是活動本身,有的目的在活動之外。

就像我們做飯的目的不是為了做飯,而是為了吃,而吃飯的目的是為了填飽肚子,填飽肚子是為了生存,以此類推,很多活動的目的都在本身之外,但亞里士多德認為這種遞推不能無限進行,因為要是能無限遞推,由於活動的意義在於活動的目的,如果人所有行為的目的都在本身之外,那所有的行為也就都變得空洞而沒有意義。

這樣就得出了結論,一定有一些活動,它的目的就在於活動本身,是因為自身而被欲求的目的。也就是說,活動的目的有高有低,高的目的有更高的價值,存在於活動本身之中的目的,它的價值是最高的。

亞里士多德:什麼是善?

三、幸福是最高善

我們從善的話題接著說。對應最高的目的存在最高的善。這種善的知識對生活非常重要,它對人生來說,就像射手有了靶子一樣,能幫助人找到方向。這樣,我們先弄清最高善是什麼。

人有三種生活:享樂的生活、政治的生活和沉思的生活。在這三種生活下,財富顯然不是我們尋求的善,因為,財富是獲得其他事物的手段,人們更願意把快樂、榮譽和德性當做目的,因為它們是因為自身而被我們喜愛的。但亞里士多德認為它們仍然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享樂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因為這是動物式的生活。可一般人是奴性的,都願意過這種動物式的生活。

有的人把榮譽等同於幸福,因為榮譽是政治生活的目的,但榮譽也不是人生的目的。因為榮譽太膚淺。而且榮譽取決於別人,在授予者的態度而不取決於我們自己。亞里士多德認為,善應該是自己決定的東西,是屬於自己不能被別人拿走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德性也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人們追求榮譽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點,也或許是因德性而得到榮譽,這說明德性在人們看來是比榮譽更高的目的。但德性這樣的目的也不完善,有德性的人往往很操勞,沒有人會把這樣有德性的人說成是幸福的。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在我們追求的事物中,幸福似乎最符合這種要求。

完滿的善應該是幸福的,如果說自足是指一物自身就使得生活值得欲求且無所缺乏,幸福就是這樣的事物,幸福就是它自身就使生活值得欲求、無所缺憾。不僅如此,幸福還是所有善事物中最值得欲求的,沒有其他善可與它並列的東西。

在各種善裡,增添一點點善就更值得欲求,增添的善就使它更完善,而更善的事物更值得欲求。所以,幸福是完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動的目的。

因為我們永遠都只因為幸福自身,而不是因為它物而選擇它。像榮譽、快樂和德性,我們固然因為它們自身而選擇它們,但是也是因為幸福而選擇它們。然而沒有人因為其他事物而去追求幸福。

亞里士多德:什麼是善?

四、什麼是幸福

那麼什麼是幸福呢?

亞里士多德把善(幸福)的事物分成三類:外在的善、身體的善和靈魂的善。

身體的善包括:健康、強壯、美麗、敏銳;

外在的善包括:財富、地位、友愛、運氣;

靈魂的善包括:節制、勇敢、公正、明智。

要說清幸福是什麼,就要弄清幸福要先弄清人的活動。

對於各種活動而言,它們的善就是那種活動的完善,那麼人的最高善——幸福,首先在於人身上的特殊活動。

什麼活動是人的特殊活動?亞里士多德把人的活動分成了三類,分別是:植物的生長活動,動物的感覺活動,以及人靈魂的理性活動。

植物生命的生長活動,動物生命的感覺活動,這些都是人類和動物或植物共同擁有的活動,不能算作人類特有的活動。有理性的實踐活動才是人類特有的活動。

亞里士多德說人的活動是靈魂的一種合乎理性的實現活動,如果一種活動在以合乎它特有德性的方式完成就是好的,那麼人的善就是靈魂的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在不同的德性中,就是合乎那種最好、最完善的德性的實現活動。

這裡,亞里士多德還強調德性還在於實現活動。他說擁有善的狀態和善的行動有很大不同。因為,人可能擁有善而什麼都不做,如睡覺時和喪失運動能力時。但實現活動不同,它必須是要去做而且要做得好。

當一個人喜歡某事物時,那種事物就會給他帶來快樂。就像馬能帶給愛馬者快樂一樣,德性也能給愛德性的人以快樂。

許多人的快樂互相沖突,因為那不是本性上令人愉悅的。而高尚的人以本性上的愉悅的事物為快樂,德性活動就是這樣的事物。德性活動既讓高尚的人愉悅,且德性自身就令人愉悅。所以,德性的活動是自身就令人愉悅,而且是最善和最高尚的,以德性為主的幸福是萬物中最好、最高尚和最令人愉悅的。

不過,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也需要外在的善,因為,外在的善是實現德性活動的手段。許多高尚的活動都需要朋友、財富和權利這些手段。還有出身、子女和美貌,都是我們必要的福祉,所以我們說,幸福還需要外在的運氣做補充。

亞里士多德:什麼是善?

五、幸福的獲得

最後的問題是,幸福應該如何獲得?是通過學習、訓練獲得,還是通過神的恩賜和運氣獲得。

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並不依賴於運氣,通過德性和學習獲得的幸福是神聖的,所有有能力修行德性的人都能通過學習或努力獲得它。而且通過努力獲得幸福比通過運氣獲得的更好。

儘管生活也需要運氣。真正造成幸福的是合德性的活動,而無德性的活動造成相反的結果。一個真正的好人和有智慧的人會以恰當的方式,在他的境遇中以最高尚的方式對待運氣上的變故。所以,合德性的活動具有最持久的性質,甚至比科學更持久。

最後,一個幸福的人,就是在一生中都合乎德性地活動,且充分享有外在善的人。最好還要加上一個條件——一直這樣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