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1

在一個從沒發生過疫情的小區,某天深夜;只聽一位中年婦女發瘋般大聲嘶吼:

你要不要點臉啊,你都知道是“疑似”了!“疑似”了!你不知道接下來是什麼嗎?你在這裡發呆有什麼用?!

頓時所有熄滅不久的燈都亮了,鄰居們紛紛趴在窗邊尋找聲音來源,更有人拿起手機準備撥打報警電話……

她接著叫罵:地上霜啊!這還用我教你吧?一首這麼簡單的唐詩默寫了一個晚上還寫不出?明天上網課再不好好聽,晚上沒飯吃!

隨後,小區再次恢復了寧靜。

停課不停學,這個春天,所有家長除了陪寫作業,還要全程陪學,成年人被釘釘支配的恐懼,從工作上蔓延到了孩子的教育中。每天因為輔導孩子的功課,被整的焦頭爛額,情緒時常處在崩潰的邊緣。使勁各種方法,依然拿孩子的學習,毫無辦法。

對此表象,家長是否有內觀,自己到底是恐懼於網課模式,還是恐懼於孩子在家上網課時的狀態,不夠自律,不夠讓自己滿意呢?

人類的情感,只有兩大類,恐懼和愛。

被釘釘網課支配的恐懼,是恐懼。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家長的情感動機若是恐懼,必將把恐懼傳遞給孩子。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父母絕大多數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在愛孩子的方式上因人而異。有些愛的表達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尊重和愛,有些愛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恐懼。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2

中國的家長大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希望的人,圓自己的夢而非孩子的夢。從而去忽略孩子的想法的感受。

看到孩子不認真學了,擔心;看到孩子成績不好了,擔心;看到孩子表現不如其他同學了,擔心;看到孩子對於課程的消化度不夠,擔心。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擔心,本身就是恐懼。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人一旦陷入恐懼中,就很難真正的脫離自我,看到他人的真實需求,看不到他人真實需求,就不懂得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人。

當一個家長陷入各種各樣的恐懼中,是很難脫離外物本身,去看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的,也就很難引導孩子看到真正的自己,成長為真正的自己,也無法從父母的角度去給到孩子滋養和力量。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3

去年,我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教育系主任陳博士。

她說:我國教育的突出問題是其生態系統還不夠完善,有一定的差距,僅對其中個別環節的改進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國外現在很重視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觀,我國相關專家也說要重視孩子的自主發展。在孩子童年時期首先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他們懂得感恩,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然後重視孩子的自主意識和個性成長。

她認為最理想的教育,是讓每一個孩子長成他(她)原本的樣子。比如是花就讓它長成花的樣子,是草就讓它長成草的樣子,是樹就讓它長成樹的樣子,而不是非得讓草長成花兒,讓花兒長成樹。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教育就應該幫助孩子,讓他們長成原本應該有的樣子。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家庭教育是一種傳承,每個孩子都會受到家庭的深刻影響,父母的所作所為肯定會影響下一代的成長。面對學習,父母產生的所有焦慮和負面情緒,都會深深的被孩子感染,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原生家庭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發展路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中國古代大的門閥世家傳承百年、千年。歐洲有四百年出一個貴族的說法。

父母內心的安定,是奠定一個孩子內心安全感的基石。父母認知的高度,奠定一個孩子未來發展的格局。

家長自己都對學習如此焦慮,孩子又怎麼會有力量去愛上學習?

就算孩子在父母和學校的強壓之下,勉強也能學好現有的知識,依然不代表他們能很好的度過一生。更別說那些不能學好現有的知識,要面對更多來自於家長和老師的挑剔的孩子了,他們所忍受的負面情緒會更多。

4

每當一個小生命誕生,家長都幻想過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沒有家長覺得公務員收入穩定保障好,就想把孩子培養成公務員;覺得金融系統收入高,就想把孩子培養成金融人?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父母有沒有親自問問孩子:“孩子,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呢?你想要以什麼方式走完這一生?”。

最重要的是,對於這些問題,家長是否真的完完全全去撇開自己的很多想法,沒有任何評判和偏見去接納孩子任何的想法呢?

無論孩子的想法是合普世價值的,還是離經叛道的,或者聽起來簡直天方夜譚的?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學習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恐懼,而是讓孩子獲得愛和尊重。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一個孩子若能在安全感的環境裡自由快樂的成長。那將是他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5


未來的社會,是智慧的社會,是高維的社會,人類在進步,必然要改變。

或許很多人是不喜歡改變的,但只有改變才是唯一的不變。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萬事都在變,家長教育的思維方式如果不發生改變,是一定不夠滿足於孩子未來發展的。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孩子必定是優於家長的,如果不優於家長,那就一定會被時代淘汰。所以,家長用自己慣有的認知去用舊有模式督促孩子學習,是一件不夠智慧且耗力的教育方式。

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既然如此,何不換一種思維,去真實的看到孩子,去思考作為家長,自己該如何在這樣高速發展的時代,和孩子一起找出一條合適孩子學習的方法。

不必拘泥於當下的知識,也不必恐懼於當下的困境。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未來,人工智能會讓我們現有的教育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驅動”和人工智能發展勢頭的強勁等,這些都讓我們認識到改革現有教育體制和方法的迫切性。

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性思維的來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創造力確實需要知識的累積,但除了知識,還需要什麼呢?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人接受知識越多,想象力和好奇心可能相對應的減少。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印度著名的禪修者,克里希那穆提講過一個故事:他說,一個孩子看見一隻鳥從頭頂的天空飛過,一開始,他並不知道那是一隻鳥,他只知道有一個東西從天上飛過,對此,他可以產生無限的想象,那飛過去的東西是什麼呢?

可能是鳥,也可能是任何他能想象的東西。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但是,當有大人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一定會告訴孩子,剛剛從天空飛過去的是一隻鳥,或者是一隻什麼什麼樣的鳥。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成人的慣有認知,會用現有的大腦儲存知識去解釋一隻鳥的飛過,卻不會把這隻鳥飛過天空的一幕,想象成任何其他的東西。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這樣的一種模式沒有任何想象力和創造性可言,甚至成人在解說的過程中,還給孩子原本無限可能的世界加上很多的標籤和框框,也扼殺了原本屬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強。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為什麼?

因為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都是有著框架和設定的,不管什麼知識都是這樣。

創新人才的教育,需要更寬容的教育環境。

6

全球怪咖馬斯克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就很有想法,他曾經送自己的五個孩子去南加州的天才學校,米爾曼上學。這所學校招生先測智商,普普通通的孩子就別來了,校友包括前微軟首席技術官Nathan Myhrvold。已經是天才搖籃,但是馬斯克還是不滿意,又給自家五個孩子創辦了一所學校,取名Ad Astra,拉丁語意思是“到星星”。

辦學宗旨是:“不要年紀,不要成績打分,音樂、體育和語言是可選的,孩子可以跳過自己不想學的。”

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的好奇。”“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心理學上無數案例表明,家長的接納比控制,更能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和成長。

所以, 當家長在抱怨自己被釘釘網課支配,產生恐懼的同時,是否有考慮過:

疫情之下:釘釘和網課的恐懼


第一:你否有創造更寬鬆,更適合孩子的教育環境?

第二:你是否接納孩子在學習中的一切狀態?

第三:你是否願意去接受孩子在學習中,所產生的一切想法的可能性?

第四:在孩子的學習中,你是否真的做到了零期待?

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沒有傷害,就沒有痛苦;沒有痛苦,就沒有恐懼。

作為父母,除了恐懼,我們還有愛,而愛是幫助孩子創造一切偉大夢想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