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第一次聽說“直升機父母”,是在美國心理學大師塔瑪·瓊斯基的著作《讓孩子遠離焦慮》這本書中。

書裡寫道:所謂“直升機父母”,就是像直升機一樣徘徊在孩子周圍,不斷確認孩子的狀況。

引申到生活當中,我們可以運用形象思維,很容易地聯想到,有些父母真的和那些嗡嗡作響並且隨時準備空降到孩子身邊的直升機是一樣的。

下面列舉一些“直升機父母”的日常表現,看看你是否中招:

1、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父母立刻去找老師興師問罪;

2、學校組織打掃衛生,父母會跑去幫忙擦玻璃;

3、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都牽著父母的心,每天關心吃了什麼、是否休息好、有沒有受欺負等等;

4、孩子在家時,隨時關注孩子的一切,從走路到吃飯、看書甚至睡覺,都有要求並時刻伴隨著評價。

作業寫了沒,牛奶喝了沒,衣服穿得對不對,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統統過問;

5、喜歡親自為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做好各種準備,親力親為給孩子收拾所有東西,孩子離開後不停追蹤詢問狀況如何;

6、每天像鬧鐘一樣對孩子各種催,告訴孩子你該這樣了,你該那樣了,為孩子操著所有心,最終孩子把父母的催促當成完成任務的節奏點;

7、孩子稍微大一點了也總不放心,擔心早戀,害怕學壞,時常想從孩子口裡打探些什麼出來,有的父母甚至跟蹤、監視……

凡此種種,都是“直升機父母”的慣常做法,其實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直升機父母”最初是由從事兒童發展研究的福斯特·克萊恩和吉姆·費提出的,主要指的是那些對孩子有很高要求的父母。

日常生活裡,他們關注孩子、保護孩子,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就是他們自己的生活。

在《讓孩子遠離焦慮》這本書中,作者明確指出:家庭互動會誘導或者影響兒童的反應,並且可以增加焦慮兒童某些情況的反應傾向。

通俗點講,就是“直升機父母”更容易導致孩子的焦慮情緒。

有研究證明:過度無微不至的直升機父母會讓孩子相對更加不滿自己的家庭、人生,幸福感更低。有更高的抑鬱情緒問題,更低的抗挫力,更容易出現思想偏激、極端。

讓我們從生活、學習、性格養成和人際交往等幾個方面來作一下分析一下父母的直升機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1、生活中

“直升機父母”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包辦了孩子太多的事情,把本該屬於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完成的事情都變成了父母的,於是孩子自我發展和勞動的權利和能力都被剝奪了。

比如吃飯不讓動手,靠喂;穿什麼衣服大人說了算,孩子從來沒有搭配的自由;家務活從不讓孩子插手,不是擔心孩子幹不好,就是不捨得累著孩子。

這樣的父母看起來很辛苦、很無私,但實際上,他們除了會讓孩子養成習慣性的依賴之外,還會毀掉他(她)的自信心,使他(她)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的泥潭。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2、學習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直升機父母”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從一開始就擔當起孩子的“人生規劃師”。

在孩子還沒有自主選擇意識的時候,就為其安排好了一切。幼兒期就把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早教班,孩子上學後,更是把成績當成親子關係中的重要一環,成績好了皆大歡喜,成績不好輪番轟炸。

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意願,為其選擇興趣班、補習班,幫孩子選擇課外書、輔導書,為孩子安排好學習的時間和計劃,有的父母,為了能讓孩子受到更多表揚(其實是為了使自己更安心),甚至幫助孩子修改作業。

這些都會導致孩子陷入被動的學習裡,並且會模糊學習的概念,認為他(她)是為了父母在學習。久而久之,孩子便可能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甚至發展為逃學、叛逆。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3、性格養成

在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埃裡克森的人生髮展八階段理論中,幼兒期和童年期是最關鍵的獨立感和勤奮感的養成期,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去發現周圍世界的奇妙,讓自己慢慢融入生活。在每一個年齡階段,孩子應該都會解鎖一項新的技能。

如果父母對孩子控制過嚴,就會導致孩子感到無能與弱小,會因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產生內疚感,會因孩子發現自己沒有學會同齡人該會的本領而產生自卑感。於是,孩子內向、懦弱的性格就容易養成了。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份溺愛,就會導致孩子目中無人、唯我獨尊,從而出現扭曲的個性,無法與人相容。

還有那些整天被催促的孩子,經常是越催越慢,長大後沒有時間觀念,成了別人眼中的“慢性子”,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4、人際交往

有的父母嚴格幫孩子篩選交往的對象,不讓孩子“亂交朋友”;或者在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中,父母始終保持“在場”,指導和監督著孩子的一言一行,怕他們遇人不淑,怕他們上當受騙;一旦孩子和別人發生了衝突,父母立刻出馬,要為孩子討回“公道”。

實踐表明,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插手過多,孩子可能就無法經歷和他人交往的一系列過程,最後難以獨立地和他人進行正常的交往和互動。

所以當你抱怨你的孩子長大後不懂得人情世故時,你真的應該反思一下,這正是自己當年過多插手處理孩子的人際關係所導致的。

現實中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過度“關心”和“保護”之下,失去了許多親身經驗和思考的機會,最後變得什麼也不是了。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曾經把家庭教育模式分為四類,即權威型、獨裁型、放任型(即溺愛型)、不作為型(也稱忽略型)。

權威型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執行他們的要求,喜歡給孩子講道理,與孩子一起商討制定規則並遵守之。這樣的家長往往能培養出能力較強且適應性較好的孩子。

最新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兒童良好的發展不僅需要關愛還需要適當的限制。

不做“直升機父母”,可以試著從這幾點做起: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1、管住自己的“口”和“手”

智慧的父母懂得學會適度放手。孩子未成年之前,父母做為ta的監護人,自然不能完全置之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的作用不可低估。

但是,如果你事無鉅細地事必躬親,時間久了就成了包辦;如果你無時無刻不停歇地在孩子耳邊叮嚀、囑咐,時間久了就變成嘮叨;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口”和“手”,那就等於將你的孩子五花大綁,使ta失去了身心的自由。

那麼,將來等有一天ta翅膀漸硬時,便會將身心與你保持越來越遠的距離,直讓你有苦難言。

所以把本該屬於孩子的還給孩子,帶領他慢慢學會照顧自己,引導他學會計劃,學會管理自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如此,便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減少控制慾,讓孩子做主

智慧的父母會放棄控制權,多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讓他們聽從自己的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孩子凡事都能自己作主——哪怕是在你的引導下安排好了自己的任務,那麼他內心的動力將會被激發出來,從此你會省心很多,何樂而不為呢?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3、捨得讓孩子“吃苦”

如果你認為孩子做家務是吃苦,上學是吃苦,自己做事是吃苦,暫時地離開父母是吃苦,風吹日曬皆為吃苦……那麼,請你放下這些擔憂。

俗話說:溫室中長不出參天大樹,庭院裡養不出千里馬。不讓孩子經歷風雨、他們永遠都不會成熟,無法面對生活中、社會上的困難。捨得讓他摔倒,他才能學會爬起;捨得讓他吃虧,他才不會重複犯錯。

試問,誰能陪伴孩子一輩子?誰能保證孩子一生沒有坎坷的挫折?如果做不到,請教會ta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吧,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放心地看著ta走入社會的大課堂,去經受生活的考驗。

“直升機”式的父母教育

4、給孩子相對獨立的空間

植物生長尚需要空間,何況孩子的成長?把時時刻刻盯在孩子身上的那雙眼睛移開,去做你本就需要完成的很多事情。

在某些時刻,允許孩子呆在自己的房間裡,去做他最想做的事情,讓他獨立支配自己的小天地,讓他做回自己的小主人;

在某些時刻,允許孩子和小夥伴撒歡瘋玩,放縱一下童年的歡樂;

在某些時刻,允許孩子保留自己的興趣愛好,哪怕只是隨手塗鴉,或者愛發呆也好;也許,你給他一份放鬆,他就能還你一個奇蹟。

深情的父母從不過度付出,而是知道如何得體的退出。盧梭說過,好的教育是不“教育”。

在中國當前的國情之下,社會競爭加劇,就業形勢緊張,各種壓力越來越大,曾經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父母對孩子關注的過份聚焦,每個對孩子負責任的家長都希望能用最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未來。

所以,有些行為可以理解,有些做法有情可原,只是,要把握好那個度,適可而止,才能給孩子更多自由發展的機會,才能做到既不傷害孩子又願望成真,才能使得父母與子女都發展出各自的個人空間,健康、開心地生活。

新時代的父母,更應該去不斷學習和成長,使我們都成為高質量原生家庭的創造者:祛除枷鎖,福澤後代,傳承智慧,傳遞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