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吃飯上,很多家長存在“誤區”,這影響的不止是“身體”

吃飯是人的一種本能,從嬰兒出生開始,就要通過母乳來維持生存,後來慢慢長大每天需要通過吃飯來獲取能量。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慢慢長大,很多孩子開始變得挑食,厭食,或者吃飯時總是不願意好好吃飯。因此,很多父母便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吃飯,追著後面喂,有的採用威脅的方式讓孩子吃飯。

但是我們大部分父母心裡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吃飯算不上什麼,只要讓孩子吃飽,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並不重要,但現實卻並非如此

在孩子吃飯上,很多家長存在“誤區”,這影響的不止是“身體”

孩子吃不好飯會影響身體健康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只有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做好工作,學好習。

而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吃飯習慣,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身體狀態,如果這時偏食、厭食、不好好吃飯,會導致他們長大以後身體差。

因此,我們父母不能根據孩子的喜好來給他做食物,他喜歡吃什麼就給他做,他不喜歡吃就不給做,這樣是不行的。這樣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會影響到他成長中的身體發育。

另外,我們父母要限制孩子的零食,幾乎所有的零食都是沒有營養的,而且很多都熱量過高,如果孩子把零食當飯吃,正餐就吃不下去了。這樣,對孩子的身體一點好處也沒有。

在孩子吃飯上,很多家長存在“誤區”,這影響的不止是“身體”

孩子的吃飯習慣會影響他獨立自主能力

現在很多孩子都由奶奶或者姥姥照顧,但由於老人觀念的不同,每當孩子吃飯時,都會怕孩子弄的滿桌都是,於是,便會一直主動喂孩子吃飯。

這樣的方式確實會讓孩子好好吃飯,也能幹淨一些,但這也讓孩子失去了自我鍛鍊的機會。

要知道孩子吃飯時,不管是大腦,還是動手能力都能得到極大的鍛鍊,如果家人一直幫助孩子,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還不會吃飯的原因。

所以,我們父母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個關鍵時期,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自己吃飯,當他習慣自己吃飯後小手會越來越靈活。

另外,在這一個時期,只要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情,儘量都讓他自己完成

在孩子吃飯上,很多家長存在“誤區”,這影響的不止是“身體”

吃飯還能培養孩子的禮儀

在成年人的社會活動中,很大一部分都會在飯桌上,而一個人的吃飯習慣,能夠反映出他的家庭教養。因此,我們需要在孩子小時候起,教會孩子一些吃飯上的禮儀。

比如,吃飯時應該怎麼夾菜、應該用什麼樣的坐姿、不準亂翻菜、在有長輩時應該怎麼禮讓長輩等等。

這些吃飯上的習慣,看著是小事,但對一個的影響卻很大,好的吃飯禮儀習慣能夠助一個人成功,而壞的吃飯禮儀習慣能夠毀一個人的前途。



吃飯讓孩子做事更專一

讓孩子把吃飯當作一件重要的事來做是有必要的,當他專心吃飯時,會培養他做事專一習慣。

如果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玩遊戲,這會分散他的注意力,會養成三心二意的習慣,這對他做事並不利。

在孩子吃飯上,很多家長存在“誤區”,這影響的不止是“身體”

另外,父母在孩子吃飯時,最好給他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好的吃飯環境能夠促進孩子的食慾。比如,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燈光明亮的空間等等。

還有在孩子吃飯時,最好把電視關掉,孩子的玩具也拿走,讓他眼前看不見影響他吃飯的東西,等他吃完飯以後再玩。

其實,孩子的“吃飯”對他的影響還有很多,不單單這幾點,我們父母要足夠的重視起來,從孩子“吃”上培養他,這對他的以後有著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