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這麼長,該怎麼過得先讓大家心裡有底

再過幾天就是“五一”了。今年的“五一”總共有五天假期,很多人都在琢磨該怎麼過。


假期由三天變五天,有防疫的考慮,也有拉動消費的意味。五天假期,說短也不短,讓大家跟之前一樣都關在家裡,顯然不合適,但不待在家裡,能夠去哪兒,又能幹些什麼,很多人心裡還是沒底。


比如此前已有明確規定,跨省旅遊暫不恢復,那麼即將到來的假期究竟能不能出省遊玩,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比如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4月13日曾聯合印發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間旅遊景區只開放室外區域,室內場所暫不開放,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那麼隨著國內防疫形勢的變化,這類規定是否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個也得讓大家心裡有數。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數字,對應的是大量企業和民眾生計多艱。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外需疲軟,只能依靠全力激活內需提振經濟,這一點至關重要,一刻也耽擱不得。


要在防疫抗疫和提振內需之間找到平衡點,確實不容易,中央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也極為審慎。而具體到一些地方和基層,普遍存在的問題則是“搞過頭”,景區和娛樂場所能關就關,只要有一點風險的事能不幹就不幹。


這種“搞過頭”的背後固然有謹慎的一面,但也有懶政、求穩和不原意擔責任的一面。我們常說的精準防疫,就是要在兩難和矛盾中找出路,光是“硬堵”,就算有力度,也是不精準的表現。


清明小長假期間,黃山遊客聚集曾一度引發不小的爭議。現在“五一”假期又要到了,我們的政策準備好了麼?科學精準麼?足夠明晰麼?有沒有做好宣傳工作,讓大家都清晰明瞭?


疫情打破了很多既有的規則,那麼很多因時而變的新規則就要不厭其煩的、及時的給公眾說清楚。大家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才不會引發混亂。


晶報快評|“五一”假期這麼長,該怎麼過得先讓大家心裡有底

來源|晶報APP

記者:彭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