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你自己的“全民焦慮症”,它比抑鬱更可怕!

近年來,身邊焦慮的人越來越多。職場焦慮、愛情焦慮、財富焦慮......誰還沒點兒焦慮情緒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全民焦慮”的大背景下,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首先跟隨志林哥哥一起來認識焦慮情緒。

焦慮情緒:

也叫情緒壓力,危機意識,生存本能。

表現:

情緒上緊張,煩躁,擔憂,恐懼,坐立不安,影響飲食和睡眠;

但不影響具體的工作進行;

喜新厭舊,哪件事情讓你覺得最重要,就伴隨在哪件事情上,持續時間短;

對個人成長和事件處理有一定的幫助;

不針對具體的個人。

職場焦慮:不想上班,厭煩工作。“上班的心情像上墳一樣沉重。”所有的成功都會被放大,所有的幸運都會被放到聚光燈下研究。優秀的人永遠被眾星捧月,剩下的平淡無奇,成了無人問津。

財富焦慮:媒體大肆渲染的90後95後甚至00後年入百萬,千萬,再看看自己,差距太大,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又沒有能力“掙大錢”。尤其是周圍圈子裡的人,幾乎都比自己有錢。揹負著房貸、醫療、教育三座大山,除了家境殷實的人,誰能不焦慮?

知識焦慮:以提升自己為目的,報班學習,錢沒少花,課沒少上,到頭來不知道自己學到的核心知識是什麼,好像什麼都會,又好像什麼都不會。

比如小編本人,逛了一圈書店、噹噹,想買的專業書太多了,付款那一刻,彷彿已經把內容灌輸進了大腦。其實,那些書還是九成新,幾乎很少翻閱。

“知識焦慮症”已經在都市中蔓延,尤其金融、IT、高新技術、媒體、廣告等都屬高發行業。付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知識焦慮,但錢卻擺不平對成功的焦慮、對變化以及自身身份認同的焦慮。

情感焦慮: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問題,是日常焦慮的一大原因。異地戀、出軌、舊情復燃、婆媳關係、友情考驗等等。天涯、豆瓣、微博堪稱三大投稿聚集地。網友總會把生活中的問題,不滿po到上面,讓大家幫忙分析。

舉幾個例子:

1、閨蜜揹著我和男朋友在一起了,我該怎麼辦?

2、我忍受不了我的婆婆,吵了一架,大家看看是我錯了嗎?

3、和男朋友是異地戀,但是我最近喜歡了一個對我很好的男生,我這算出軌嗎?

4、記錄我捉姦老公的全過程!

狗血嗎?狗血!真實嗎?真實!

1、友情是可以同時擁有多段的感情,我可以和A好,和B好,同時和C也好。

但是朋友之間最忌諱背叛。

2、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以後,彼此都是家庭的“闖入者”,親人的枷鎖和束縛套在身上,沒有耐心去磨合,去適應,焦慮不安,雞毛蒜皮的事都能產生分歧,有親情嗎?有的吧。當然,這不代表天下所有的婆媳關係。

3、愛情中的敏感多疑,暴躁易怒,患得患失,焦躁多慮,總是主觀推測出莫須有的事情,給自己造成困擾,影響和伴侶的感情。

4、婚姻生活中,出軌、離婚屢見不鮮,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什麼?有人離婚以後,心灰意冷,恐懼再婚;有人重獲自由,不再將婚姻當成人生必需品。

生理焦慮:很多人遇到著急的事兒,就坐立不安,想上廁所;緊張了,要去廁所;五分鐘後召開緊急會議,要去廁所...在身體沒有健康問題的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幾乎都是焦慮感造成的。

接下來,跟志林哥哥一起認識焦慮症。

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症狀(心悸、手抖、出汗、尿頻、月經紊亂、痛經等)。

持續時間長,焦慮保持6個月以上;

影響具體工作進行;

伴隨驚恐發作,無特定事件或者時間;

社交恐懼症、分離障礙都屬於焦慮症。

那麼該如何緩解焦慮?志林哥哥的建議是:

1、不受外界干擾。做自己,遵循內心,不受外界的干擾,鑑別信息真假,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目的是什麼。

2、不和他人攀比。偶爾看看其他優秀的人,是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但是過度的攀比生活水平、衣食住行的檔次,只會榨乾自己,到頭來虛榮心獲得了暫時的滿足,心靈上還是一片空虛。

3、放鬆身心。其實,人的精神和心理上有了負擔、疾病,好的緩解方法都是放鬆自己,好好休息,好好吃飯,做喜歡的事兒,遠離讓你痛苦的人,憋在家裡只會更不安,出去走走,旅行,蹦極,登山,哪怕是去坐過山車,在最高點衝刺的時候放聲吶喊,適時適度的發洩情緒,倒倒心靈的“垃圾。

4、及時就醫。如果懷疑自己得了焦慮症,請到及時尋求專業幫助,也可預約志林哥哥一對一面詢。專業的我們會作出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