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的战鹰(四)名噪一时的“土木系”

土木系将领主要出身于陈诚的起家部队——国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其中亦包括在人际关系接近陈诚的将领。该部因“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故而得名。“土木系”部队在战力上号称不吃空缺,加上适度接受下属意见,因此军队的战力在抗战以前就有一定名声,在抗战中多次与日军恶战的战果使得“土木系”部队名号打响,到抗战结束后,被视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陈诚,浙江人,毕业于保定军校,他因在东征中“三炮定乾坤”步入蒋介石眼界,又因为其夫人谭祥是宋美龄的义女,便被宠幸有加,正式开始依靠黄埔和蒋介石形成一方势力。

“土木系”成立后,因为成员的“天子门生”身份和陈诚与蒋家的特殊关系,而深受蒋介石重视。同时,这些军官本身也坚定不移的效忠蒋介石,使得委员长对他们爱护有加。在当时中央军争相吞并其他杂牌军以壮大自身实力的环境下,“土木系”也要控制更多地部队来提升自己在中央军内部的地位与发言权,因为蒋介石的特殊关爱,“土木系”形成后,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发展壮大起来。当年,以“土木系”部队为主的第四次围剿红军失利时,国民党内许多重量级人物要求撤销十八军,而最终结果是,十八军幡号非但没有被取消,蒋介石还许其扩编为两军八师,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土木系”是何等的关爱和器重。

“土木系”主导着是陈诚,其次就是“四大金刚”:罗卓英、周至柔、林蔚、郭忏,再次就是“十三太保”:方天、刘云瀚、裸子闿、杨业孔、石祖黄、吕文贞、赵桂森、郭汝槐、刘劲恃、车蕃如、洪懋祥、李仲辛、吴仲直,最后就是土木系的基干力量:黄埔一期的黄维、夏楚中、李树正、张鼎铭、萧乾、李及兰、霍揆彰、李树森、彭善,三期的方天、吴继光、李精一、宋瑞珂、史克思,四期胡琏等一大批的悍将。而这些人中最为人所闻名的则是罗卓英、周至柔、林蔚、郭汝槐、刘劲恃、黄维、邱行湘、杨伯涛、萧乾、霍揆彰、彭善、宋瑞珂、胡琏等。

“土木系”正是由于其以黄埔为主的军官构成体系,以及同蒋介石的师生情谊,使得“土木系”坚定不移的拥护着蒋介石。不论是国内派系之争还是围剿红军乃至抗击日寇和内战,“土木系”都是作为老蒋的马前卒永远冲锋在前。整个“土木系”在打仗上来讲,是在围剿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展现出强悍的实力。在第五次围剿中,陈诚指挥“土木系”军队以及其他国军迫使红军主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在抗日期间则是参与历次由中央军所主导的大型会战,并充当主力与日军硬拼,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战则是由胡琏率领的“土木系”根基十一师在石牌所打的石牌之战,以一师之兵正面对决日军一个师团并取得歼灭敌7000余人,缴获无数的辉煌战果。在最惨烈的时候,整个战场长达三个小时的无声战,十一师用白刃战苦战日军于石牌主阵地,最终迫使日军兵锋消磨殆尽退出打通石牌的计划。也正是这场被西方军事家们称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之战彻底的打出了土木系的威风。

“土木系”之所以在整个国军之中战斗力显得强悍,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其首脑陈诚个人的表率作用,廉洁、能适当听取下属合理建议,使得土木系军官都以陈为榜样。其次就是军官构成。其主要军事主官是一批有能力的悍将,基层军官则是大量吸收黄埔军校毕业生。再次就是武器装备及训练。作为中央军的核心组成,号称“中央军中的中央军”,深受蒋介石器重,任何补充给养都是很及时的。在训练上由于军官不贪财受士兵爱戴就有财力训练且士兵们肯卖命,在政治上,陈诚作为几次军官训练团的副团长,对下面军官思想控制比较好,还有就是军官们大多出身黄埔,都很坚定的信仰三民主义。这就造就了他们在国军中能征善战的本领,过硬的思想,先进的装备以及森严的军规,还有上下一心的团结,最终使其能打仗能打硬仗能打胜仗。

192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接到任职命令的周至柔,立即奔赴韶关接任第一补充师第三团参谋长,随东路军转战江西。从此,他一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1927年1月周至柔随部由赣入浙,在龙游、兰溪一带与孙传芳部卢香亭军作战;2月在桐庐浪石埠架桥渡江,攻击孟昭月部,15日进占新登,18日克复杭州,3月18日攻占吴江,21日进占苏州;4月任第二十一师(师长曹万顺、副师长陈诚)补充团团长,7月陈诚接任陆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周至柔任该师参谋长;8月参加龙潭战役。1928年4月国民党组织继续北伐,周至柔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处长,6月任长江上游办事处少将主任。

1930年4月周至柔复任陆军第十一师(陈诚)参谋长,旋继任第三十一旅旅长,5月奉命参加中原大战,先后随陈诚参加了攻克马牧集、归德、济南、郑州等一系列重要战役;8月升任第十八军(陈诚)第十四师副师长。1932年2月任陆军第十八军第十四师中将师长,3月12日升任陆军第五军副军长,6月改任陆军第十八军(陈诚)副军长,成为陈诚的心腹大将,也成为“土木系”的中坚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