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談到李白,總繞不開《將進酒》這一詩詞“鉅製”,而李白的前半生比較坎坷,到了後半生則有些東山再起的意思。縱觀其一生,簡直就是和酒待了一輩子,查遍各朝代的著名詩人,只有李白用喝酒喝出來了個“詩仙”。《將進酒》雖然不是主講酒的,但是利用這首詩來聊聊關於中國酒文化的發展也是很有趣的。

關鍵詞:文化,發展,文化歷程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將進酒》中的李白開懷暢飲,飲酒在唐朝是一種風尚

唐朝的酒館文化帶動了其酒文化。酒館到哪都有,正適合文人騷客品酒習作。於是誕生了諸多妙句比如:酒酣夜別淮陰市,日照高樓一曲歌。寫出了唐朝的繁榮昌盛,盛唐的太平盛世通過一兩句詩就完全明白了。詩秒,時更妙!

到了才華橫溢的李白橫空出世之後,酒文化在唐朝可謂又到了一個高度,成了一種風尚。李白不飲酒不作詩的豪放風格,感染了諸多詩詞小家,甚至是詩詞巨擘。就這樣,《將進酒》應運而生。中國酒文化也藉此達到高潮。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將進酒》

時間把我拉回過去,探尋酒文化的起源

關於酒文化的起源,最有可能的就是杜康造酒這一傳說。相傳上古時代,大禹治水之後,杜康成了禹的心腹大臣。後來,大禹要杜康去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杜康看到一棵大樹靠近土地的部分有個大洞,靈機一動便將大批糧食盡數藏進其中。樹洞裡的一切由於風吹日曬,又經歷了雨打雪浸,不日卻變成了“初始狀態”的酒。杜康面見大禹並讓禹喝了酒,由於杜康造酒成功而被免去了丟糧的懲罰,也有了造酒鼻祖的稱號,錯進錯出,成了傳奇。酒文化的由來還真是有趣。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杜康造酒

商周的時期和兩漢年代,酒文化由過度發展為了穩定的習俗

商周時期,商朝的紂王和不屬於中原的吳國夫差相繼把大好河山敗給了美酒。好在經歷了歲月沉澱,戰爭硝煙盡散。時間來到兩漢時期,釀酒逐漸成為了一個行業,人們也學會了適當飲酒,酒文化才逐漸向好。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商周酒文化

時間跳過歷史,來到三國到宋朝時期,細節記錄酒文化之旅

在這一段時期,三國時期平民到王孫貴胄都愛喝酒,民間故事酒風更是相當粗獷。這時點了我們的主題——《將進酒》,三國時期的勸酒功夫也是很有一套。

時間又不斷穿梭,到了宋朝,《水滸傳》的故事時期。我們這裡略過歷史,說說《水滸傳》裡的酒文化。水滸好漢是個個擅長飲酒,您看武松喝完景陽岡的酒,藉著酒勁依然可以打敗老虎;魯智深就更不用說了。宋朝酒文化就先到這裡。在我看來,只要是好漢,就都能喝酒。美酒會給人帶來莫大的勇氣……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三國酒文化(劇照)

元朝時酒品開始變化,葡萄酒成為新貴

元朝時期酒文化又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燒酒的出現真的是順應自然規律。果實酒和馬奶酒交相呼應,造就了酒這個事物在元朝的迅速發展。而且,人們在收穫果實和釀酒之間的跨領域的行為,製造出來了葡萄酒。當然,那時的葡萄酒是新貴,只會出現在宮廷內。在我看來,雖然葡萄酒後來火得不行,但其他酒品的發展也給酒這一飲品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元代造葡萄酒

明清人飲酒再平常不過,有關飲酒又有了“飛花令”、“祝酒詞”

到了明清時期,品酒已成為一種大的趨勢。每逢佳節還可以喝到“時令酒”,比如中秋的專用酒就和桂花酒。在京都,品酒文化更是出現了副文化成果,盡人皆知的就是“飛花令”、“祝酒詞”等等。此時的酒文化已經遍地開花,異彩紛呈,自成一番美景。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明清酒家

現在的酒文化

時間來到現在,老闆們談生意離不開酒桌,孩子考上大學非得來個慶功宴,席間當然少不了酒品;良多佳節時我們總得跟朋友們小聚一下,就連女士都要暢飲幾杯……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酒了。文筆至此,我又想到了李白的《將進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吟出一種豪邁之情和詩人豁達的氣魄,讓我們忘記了憂愁,輕裝上陣,書寫自己的傳奇……

借李白的《將進酒》,來探知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現在的酒店

寫在後面

藉著李白著作《將進酒》,我們探知了中國酒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在品酒時,想到我這篇文章,是不是感到酒不醉人人自醉?當然,喝酒要適量,品酒還是把它當做一種清淡的、健康的愛好。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嗯,文化其實依附民俗而生,品酒,永遠那麼美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